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消防安全知识手册-重点位置的防火须知

高速公路消防安全知识手册-重点位置的防火须知

第五章重点位置的防火须知
一、宿舍防火须知
①电器安全使用,首先确认购买插座、开关、灯具、空调等电子电器,认准安全标志、出厂证明和检验合格证。

②不得私自使用自备电子电器,把富余荷载和自备电子电器荷载功率做对比,并征得电力管理员同意,及时制止其他人违规使用类似威胁大家安全的电器。

③在寝室内不使用蜡烛等明火,不焚烧杂物。

④离开宿舍前拨掉所有电源插头。

⑤寝室内提倡不吸烟,偶有吸烟要及时熄灭,不要随意乱扔烟头,尤其注意不要把烟头、火柴等扔到垃圾桶内。

⑥留意宿舍楼内的消防器材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熟悉宿舍楼内的安全通道,并保持安全通道清洁,以防万一。

⑦电脑、台灯、充电器等电器放在桌上使用,不放在床头使用。

⑧电源接线板不放在床上,电源不与床架等金属物接触。

二、高速公路隧道消防须知
1、高速公路隧道的火灾特点
(一)车身自燃,自酿成灾。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进入隧道,有光线反差,视觉环境反差大,外观视觉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由
于司机驾车注意力不够集中或操作失当,发生与隧道碰撞或与前方行驶车辆不协调引发追尾,相撞后迅速起火,有的汽车运输各种可燃、易燃、易爆等物品,起火后,借着风洞效应、火势凶猛,并且由于部分驾驶员不熟悉灭火流程,又怕后方车辆发生与自己相同的问题,第一时间没有控制初起火灾,形成连环火灾。

牵引动力动能和海拔高度势能经叠加,有很大的惯性力,司机时常不注意该因素,长时间刹车减速,引发制动系统极剧升温,引发系统自燃,车身又携带有一定量的燃油,自燃后迅速蔓延,加上司机害怕、希望尽快逃生等心理作用,第一时间无法控制初起火灾,在较短时间内会形成大火。

(二)人员疏散逃生难,车辆和货物不易疏散和保护。

由于高速公路隧道内建筑物和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整个洞内浓烟很大,不易扩散,即使洞内有照明设施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加之烟气有毒,火灾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氧气,使洞内空气稀薄、温度高。

隧道内火灾发生后,氧气在短时间内会大量减少,逃生的人们很快因缺氧而窒息晕倒、死亡。

(三)烟雾大、能见度低、排烟效果差。

烟雾的产生主要与可燃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氧程度有关,由于隧道空间和密闭状态等情况的特性,火灾发生时,隧道内氧气不足,多产生不完全燃烧,发烟量较大,而且产生的热烟气难以快速扩散,导致火灾初期升温迅速,并产生较强的热冲击,致使逃生人员和进攻人员的能见度不足。

由于产生浓烟大于排烟的情况,隧道内自然排烟和
人工排烟无法大于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因此造成洞内聚集大量浓烟,无法排出,给扑救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并且由于热烟气致使轰燃现象随时发生。

(四)火灾类型多样化,施救难度大。

实际调研中发现每天行驶在高速公路和隧道内的危化品车辆不在少数。

这些装载危化品的车辆一旦发生火灾后,易形成爆炸性火灾,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空间狭窄,烟气不易扩散,能见度低,燃烧不充分等原因,容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逃生不及、救助困难的局面,施救过程中对器材装备和人员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五)易爆炸燃烧、发生垮塌。

由于车辆火灾是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主要危险,引起汽车火灾又多数是电气线路短路、汽化器、载重汽车气动系统和车辆相互撞击起火等,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火灾,都因高温积热不散、辐射热强,多数会造成汽车油箱爆炸,一旦发生火灾,火源的温度高,燃烧蔓延速度快,如遇车辆运载是易燃易爆物品或后继遇难车辆多,这更将加剧燃烧和火势的快速发展。

据计算,隧道内失火爆炸成灾时间一般5—10min,时间较短,如发生事故时车辆运载的可燃物品、化学品、危险品相当多的话,危险性进一步增大,极易导致人员伤亡设施毁坏。

另外,高速公路隧道多依山而建,为预混结构,如果发生连锁爆炸还会引起隧道垮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六)地势复杂、灭火力量无法展开。

一般的高速公路隧道多建在山区或水边,洞口附近开阔地的面积窄小,没有大空间的停车位
置。

因此高速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后,现场作业的消防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大型消防装备和灭火人员不能全部接近于火场,加之洞内通讯信号受阻,通讯不畅,使扑救人员与隧道外指挥人员联系不便。

2、高速公路消防设施介绍
(一)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是隧道防灾中最重要的系统。

高速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有感烟、感温探头及光纤光栅感温探测系统,隧道火灾报警采用自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

自动报警器:火灾发生时,由安装在现场的火灾探测器得到信号并传送到监控室。

手动报警器:报警按钮砸碎玻璃后,报警信号传送到监控室。

(二)紧急电话、广播通讯系统
紧急电话、广播系统是为了能及时地反映隧道的紧急情况而设立,紧急情况应兼顾火灾、车祸、车道阻塞,此系统可作为灭火救援时传递指挥信息的辅助设施。

当隧道内由于火灾或交通事故而发生交通阻塞时,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可通过广播向隧道内的车辆发出事故、火灾信息,立即引导车辆及其司乘人员及时疏散,同时指挥隧道外的车辆有序停驻,以避免造成新的交通事故和次生灾害。

(三)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对于长隧道,排烟和通风系统的设置必不可少。

通常采用通风、
防排烟系统控制烟气产物及运动以改善火灾环境,并降低火场温度以及热烟气浓度、改善视线。

通风控制系统是由CO检测器、光强检测仪、风速风向仪、风机、控制计算机等组成。

在火灾报警情况下,当CO检测器、光强检测仪等测得的参数经控制器传入监控室,监控员可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风机的开启、闭合。

(四)车型横洞、人行横洞
利用两个平行隧道之间的车行横洞,可及时疏散车流,该方案过程如下:
a、火灾发生后,立即封闭两条平行隧道,即只准车辆驶出,不准车辆驶入;
b、火灾下游的车流继续向前行驶并驶离隧道,火灾上游的行驶车辆,由开启的车行横洞进入对向隧道;
c、一侧隧道发生火灾后,另一侧隧道暂时变为双向通行,组织车辆迅速有序驶离隧道;
d、待发生火灾一侧隧道内车辆、行人完全撤离隧道,封闭防火卷帘门。

利用两条平行隧道之间的人行横洞可及时疏散人流,该方案过程如下:
a、火灾发生后,立即封闭隧道,火灾下游的人员随车俩继续向
前并离开隧道;
b、火灾上游的人员由人行横洞进入对向隧道疏散,火灾点附近临危车辆停车,人员下车,尽可能引导人员朝上风方向疏散,由横洞通道进入对向隧道;
c、人员疏散完毕后,关闭防火门;
d、风机由未发生火灾处向发生火灾处供风,保证火势不会蔓延到未发生火灾处,风机开启时间为:防火门开启后至防火门关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