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学时期青少年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不仅如此,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
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容易产生挫折感。
总之,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使青少年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例如出现消极心境(烦恼增多、孤独、压抑、焦虑)、出现反抗心理、出现心理社会问题(成瘾行为、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自杀倾向、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等)(详细内容将分别在第三章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另外一门课中学生心理辅导中介绍)。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和性的成熟。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的欠缺和不足上。
由于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高傲与自卑勇敢与怯懦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一)遗传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前提,并奠定了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主要的遗传因素:基因、遗传疾病、气质。
(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主要的生理因素:成熟速率(早熟和晚熟)、体貌和体格、健康状况和疾病。
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并决定着心理发展方向和内容。
(一)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规模(大家庭和小家庭),家庭物质环境或经济状况,家庭心理氛围(文化氛围、情绪氛围、关系与角色)、父母教养方式(权威或民主型、专制型、不负责任型),其他影响因素(如性别、出生次序、意外事件等)。
(二)学校教育学校的管理风格,校风和班风,教师因素(教师人格、教师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因素(同学人格、同学关系),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压力、考试压力)以及其他学校活动。
(三)同伴主要的同伴因素:同伴人格、同伴关系、同伴群体性质等(四)社会文化因素大众传媒(网络、电视、电影、书籍、杂志、报纸等)、社会风气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三、心理因素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起作用的。
所谓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和原有水平的矛盾。
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第二章中学生生理特征与心理教育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性的反感期:第二阶段向往年长者的时期,也称“牛犊恋”期。
第三阶段接近异性的狂热期第四阶段浪漫的恋爱期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意识表现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盲目无知阶段(出生-10岁)2. 异性疏远阶段(约在11-14岁)3.异性吸引阶段(14-15岁)4.恋爱阶段中学生三大青春期烦恼1.白日梦。
中学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年轻的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他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架设一座由现实的此岸世界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的桥梁,在想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白日梦有多种类型,有想象成为各个领域强人的"英雄型",有想象成为百万富翁的"富贵型",有想象得到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情爱型",等等。
白日梦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偶尔出现是正常的。
但如果以幻想代替现实,整天沉缅于其中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不少中学生从白日梦中醒来,梦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客观自我发生剧烈冲突,内心失衡而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2.体相烦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充满朝气的中学生?中学生有了强烈的自尊自爱需要,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臵,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生理发展的"拔节抽条"期,四肢的生长快于躯干的生长,身材比例总不那么匀称。
因此,中学生体相烦恼应运而生,不是嫌自己长得太胖就是嫌自己长得太瘦,不是嫌自己长得太矮就是嫌自己长得太丑,有的甚至因脸上的"青春痘"茶饭不思,暗自流泪。
许多人自备镜子天天端详数次,几乎人人在体相上均有本难念的经。
这种状况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
如某校一女生因面部长得较丑而几次轻生。
另一女生因长得较胖而强制自己连续几个月节食,引起神经性厌食症,最终死于弥散性血管凝血症。
"3.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开始性成熟的时期。
我国青少年到16岁时,男性性成熟者已达93%,女性性成熟者已达96.8%。
性成熟,又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性心理问题。
例如,对女生的月经、男生的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少中学生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虑不安的心理,又并存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理,渴望了解异性,探索异性的奥秘"。
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便感到羞耻和不安,有"罪恶感"、"负疚感",这与性教育、社会化教育落后于中学生正常生理成熟,大多数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生理知识有关。
这种性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有的产生性过错,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的性心理矛盾和障碍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1.性心理的朦胧感和神秘感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4.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再次,创造机会,满足交往需要首先,鼓励异性进行交往。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分寸,把握异性交往的原则。
早恋1.早恋概念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
关于早恋问题,学术界是有争议的。
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不承认早恋问题的存在,他们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教师也不使用“早恋”概念。
他们认为,只要进入性发育阶段,人们就可能产生恋爱现象,这是很自然的,这是个人的私事,任何人都不应干涉,恋爱不存在什么早晚的问题。
“早恋”是当代中国本土概念,也是一个极不确定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来说,发生在生活、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距离法定结婚年龄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少年群体里的恋爱行为叫做早恋。
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概念。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来说,中小学生谈恋爱就属于早恋。
2.早恋的特点第一,纯真性。
和成人的恋爱相比,少男少女的早恋是很纯真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会考虑对方的地位、权势、金钱、住房等等因素,很少功利色彩。
第二,盲目性。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不懂得爱情的真正含义,不理解爱情的深层的社会内容及所要承担的道义和义务,分不清友谊与爱情,常常把好感或友谊当成爱,亦或是由于某种偶然事件或出于对对方某方面的羡慕,而真正经过理性思考而做出选择的恋爱并不多。
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感情冒进”。
第三,隐蔽性。
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希望与异性接触,但他们怕招致家长、教师的反对和训斥,同学、朋友、兄弟姐妹的讥笑和讽刺,因而总是设法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行为,不公开内心的秘密,回避家长和教师。
第四,兴奋性和冲动性。
早恋的中学生往往会对恋人产生强烈的亲近欲望,因而,在与对方相处时,言行、举止常常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冲动。
第五,不稳定性。
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这一切决定了早恋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对早恋应持有的态度(1)对早恋持一种正确的态度。
首先,对中学生的早恋围追堵截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绝对禁止和严厉干预,也不提倡和鼓励。
虽然我们不能对早恋做简单的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但是可以说,青春期谈恋爱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的早恋既不能绝对禁止也不能提倡鼓励。
其次,教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教师要承认这种情感发生的必然性,尊重这种情感存在的必要性,并尊重他们的隐私,为其保守秘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不轻易将早恋的学生看成是问题学生,把他们的早恋行为看成是“不良行为”,甚至是“流氓行为”和“邪恶行为”。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早恋的疏导与教育(1)对早恋持一种正确的态度。
首先,对中学生的早恋围追堵截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绝对禁止和严厉干预,也不提倡和鼓励。
虽然我们不能对早恋做简单的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但是可以说,青春期谈恋爱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的早恋既不能绝对禁止也不能提倡鼓励。
其次,教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教师要承认这种情感发生的必然性,尊重这种情感存在的必要性,并尊重他们的隐私,为其保守秘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不轻易将早恋的学生看成是问题学生,把他们的早恋行为看成是“不良行为”,甚至是“流氓行为”和“邪恶行为”。
(2)正面引导。
第一、进行性生理、性心理育。
教师要具备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向学生讲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消除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减少他们盲目无知的行为,使他们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对性的知识,对“性”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第二、进行爱情教育。
第三、创设男女学生正常交往的环境,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如何正面引导中学生早恋第一、进行性生理、性心理育。
教师要具备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向学生讲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消除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减少他们盲目无知的行为,使他们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对性的知识,对“性”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第二、进行爱情教育。
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人类的爱情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从本质上是不同于动物的两性关系的;爱情是既是一种纯洁的、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又是一种严肃的情感;帮助学生分析早恋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原因,引导他们认识到早恋情感有幼稚和不成熟性的一面,学会区分友情与爱情,学会正确处理好友谊与爱情的关系。
第三、创设男女学生正常交往的环境,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这样可以淡化彼此对异性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
第三章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表情、情绪的功能(一)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