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学案数形象说理谱华章
——议论文中如何用好比喻论证
编制人:童小囡审核人:陈洁媛 2016-10-24
学习目标
1、了解比喻论证的概念和作用;
2、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并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
3、课堂练笔,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
1、比喻论证的概念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主要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材料1: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
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思考:大家想想这段话中魏徵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魏徵他怎么来论证这个
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
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
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
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
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
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
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
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思考:这段文字观点是什么?鲁迅是怎么来论证这个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思考:
比喻论证三步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示交流点评提升
“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蛛蜘王,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
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
”
——刘瑜《渊博的人》
归纳比喻论证时注意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作文片段展示
1、中国武侠小说有两座巅峰,一为金庸,二为古龙。
金庸的小说是一副工笔画,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古龙的文章却如诗一般凝练,如泼墨山水,聊聊数笔便勾勒出苍凉肃杀。
关于两者孰优孰劣,“金迷,”古迷“们一直争论不休。
然而,出版社却有他们的答案。
金庸的稿费是以字数来计算的,而古龙则是以行数计算的。
知道后,再读小说,如同咀嚼陈放的茶叶,甘甜过后,尽是苦涩。
对于文学,权威部门尚且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普罗大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高三(6)贾月心《文艺的栖居》
2、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而我却说,“文
学是个绮丽的梦,如今暗淡失色。
”人们常说,文学如灯,能给迷惘的人指明方向。
而如今,这灯光渐渐暗淡。
更多青年人功利性的选择金融等赚钱专业,书店里各种“成功学”书籍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文学梦被金钱闪耀得褪去光泽。
诚然,追求更好更快的生活本无可厚非,可是文学却被挤到生活的边缘独自叹息,物欲掩盖了文学的一切光彩。
——高三(17)李彤《永不褪色的文学》
3、对社会而言,匮乏的文学社会难以维持长久。
如果说社会的建设是城楼的搭建,那么文学就是横梁立柱中重要的几个,而物质创造是墙体粉饰。
如果抽去了几个立柱,那么,再巍峨再堂皇的粉饰也难立空中楼阁,不过是一现昙花的虚幻光影。
——高三(5)魏来《大梦不醒》
4、物质和精神就像是穿在当代人身上的衣服。
物质在前,物质什么颜色,人眼就显现什么色的光亮。
总被当代人忽视的精神在后。
前面是丝棉麻,后背赤裸裸,走在社会的大道上,无疑是个“人见人啼笑,佛见佛怜之”的形象。
而其自身也只能是个表面上以前衣为喜,而内心虚弱,战栗个不停。
——高三(4)曹宇航《文学是一盏灯》
思考:以上同学在具体运用比喻论证时,给你哪些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检测反馈
联系2016年浙江卷,围绕“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片段,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