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导入】
苏轼有一好友好宾客,喜宴饮。

其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其夫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轼就写诗嘲笑他说:“龙邱居士(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别号)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季常”便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字。

那么,除了怕老婆,这位好友的一言一行还给苏轼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
苏轼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请同学们自行整理。

二、写作背景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三、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前十有.九年( )
②往往阳.狂垢污( )
③方山子傥.见之欤()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
..当世(古义:今义: )
②方屋.而高(古义:今义: )
③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今义: )
④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今义: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至此者(古义:今义:)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②余既耸然异.之(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
④岁.得帛千匹( )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 )
②何为而在此?()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
④使骑逐而射之( )
(5)指出下面句式类型并口头翻译。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徒步往来山中()
⑤庵居蔬食()
探究案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给方山子建立档案。

2、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字词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
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板书设计
方山子传
苏轼
【教师小结】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其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

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我认为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

所以我认为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是: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
生活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