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1.4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吴志强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4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吴志强 城市规划原理
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 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作用 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 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它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它可以反映人的主观 认知世界。
4、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在永续发展三角模型的基础上,建构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当各方面的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 城市可以成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 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 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 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 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 市称为“和谐城市”。
1、 “和谐城市”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997年50多位国内外规划师签署了《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于核心 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 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2003年春,在世博会高层战略思考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和谐城市”的 理念。
2004年3月,同济大学世博会规划方案把“和谐城市”作为核心思想,使 上海2010年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规划上得以落实。
2、 永续住区与永续城市
《全球21世纪议程》把人类住区的发展目标总结为改善 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 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确立了两个全球目标,即: 保证人人享有适当住房 使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 也更具有效率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健康与安全;方便与效率;公平 与平等;美观与有序;环境与资源等等。尽管这些价值观 表述不同,但基本价值观是一致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 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这 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假如规划学科脱离了这个底线, 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上的课题开展、 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阐述了永续发 展的理念,并建议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峰会”,通过《环 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永续发展观念”,大会还通过了 《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永续发展包含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不同时期的规划基于其所处的特定背景和认 识水平持不同的价值观,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技术的进步,永续发展 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
的基本价值观。
第三节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 基本价值观
1、永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形成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也被称为 可持续发展,定义是:
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值观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 “和谐社会”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任务
规划并不仅仅存在于城市发展领域,而是遍布于各 个行业和领域,甚至于我们的生活中。
规划(Planning),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术语。
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
强调城市不是站在自然环境的对立面的一个人工 环境,它应该成为自然整体系统中间的一个部分,它 不再是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费者”,而应该是生态 系统循环中间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以理性和智慧最大 可能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费,更应该能够成为自然资 源和能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场所。
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
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由永续发展的概念,可以看出,永续发展的核心依 旧是发展。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 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关系重大。
城市规划正是着眼于长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地、 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城市规划贯 彻、落实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城市规划的任务
关于城市规划的任务,各国由于社会、经济 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和侧重, 但其基本内容大致相同的。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的任务是通过空 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 护的需要。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 容是有所差异的。
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 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 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 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地永续、和 谐发展。
2 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以相似的方式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土 地开发。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 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
有组织的城市规划职业起源于19世纪末,并从诞生 之日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 生活提供解决方案。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城市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 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值观
人类的有意识活动都是目标导向的。 不同的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体系。
城市规划目标在城市规划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1 城市规划的目标
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
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的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般目标(J.M.levy):
(1)健康;
(5)财政健康;
城市的前途决定了人类的前途,城市的发展必 须走向永续。
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城市规划承担了特别重 要的历史使命,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这一目 标,将城市从威胁地球生存的问题来源转化为解决 全球问题的答案所在。世界各国的规划界都在为此 而努力,并将其确立为专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
如英国《规划与强制收购法2004》明确提出, 城乡规划有责任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目标。政府 在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目标,以及建 设永续社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战以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 始反思与质疑增长与发展的关系,1962年,美国学者卡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 引起了世界范围关于人类发展观的讨论;
1972年,美国学者沃德(Barbara Ward)和杜博斯(Rene Dubos)发表《只有一 个地球》,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统一到了永续发展的语境下。同年罗马俱乐部发 表了《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理念 。同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行为 计划》。
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以“和谐城镇化”为主题; 2008 年 , 联 合 国 人 居 署 出 版 了 《 和 谐 城 市 : 世 界 城 市 状 况 报 告 2008/2009》,正式以联合国文献题目的形式提出了“和谐城市”。
和谐城市就是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 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它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限制”
1、永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形成
人类对永续发展的认识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 《人口学》中提出了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相协调的观点;
1 规划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规划”的定义各有侧 重。
一般而言,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 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 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分析决策保证 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实现。
德罗尔认为:“规划即拟定一系列的决策以指导未来的 行动,并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决策集 合与新的追求目标”。
从永续发展这一视角来看,城市即符合人类 住区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某些独特的属性。
永续的城市发展,应当是居民安居乐业,公 共服务设施健全,教育设施得当,土地使用合理, 交通便捷,环境美好,城市发展协调,人类能够 在生态系统承受范围之内,充分利用资源,人类 与自然协调、健康发展的发展。
3、 城市规划与永续城市发展
第四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谐意味着对待一些事物 适度而平衡的态度。当今,和谐被赋予了更多的现 代思想,如社会公平、环境永续性、性别平等、包 容与善治等。
几千年的城市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 史,同时也是站在自然对立面的人类建设史。
人类面对未来的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市 化停止于现在的状态,要么另辟蹊径创造“更好的 城市”来满足“更好的生活”。
价值体系是政策目标形成的基石,它是最为 基础、直接和本质的。价值观关乎政策目标的形 成,一定程度上决定政策活动的开展以及政策结 果的走向。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其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 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3 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一直是以保护和促进公共利 益作为其价值观。
2 、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
永续发展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 是人类的生存;
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 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
或者说,和谐城市是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 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 模式。二者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 、和谐城市的价值观
(2)公共安全;
(6)经济目标;
(3)交通;
(7)环境保护;
(4)公共设施的提供;
(8)再分配的目标。
2 价值观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