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第1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区域和区域差异阅读教材P4~P5“区域和区域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1.区域(1)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2.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3.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1)研究方法:比较法。
(2)研究内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3)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教材梳理2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阅读教材P5~P7“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划分依据: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气候,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分界线:a400__mm年等降水量线、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3__000__m等高线。
2.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1)东部季风区①位置: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②主要特征③区域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位置和范围: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②主要特征③区域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随距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①位置和范围:西南青藏高原。
②主要特征③区域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1-1-1中国三大自然区”,据图分析:(1)说出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2)说出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
提示(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
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大约以3 000 m等高线为界。
2.读教材“图1-1-2东部季风区的天然植被”,据图分析东部季风区植被的分布特点。
提示东部季风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由于自东向西降水的逐渐减少,植被由森林过渡到森林草原,而森林草原是介于东部森林与西部草原之间的过渡性植被。
3.读教材“图1-1-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景观”,据图分析:(1)说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景观和风蚀地貌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景观和风蚀地貌的成因。
(3)说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提示(1)荒漠景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旱的盆地内部,或平坦的高原面上。
风蚀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旱的裸岩山地,或风力强劲的山口处。
(2)荒漠景观以沉积作用为主;风蚀地貌景观以侵蚀作用为主。
(3)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且夏季稍多。
教材梳理3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差异阅读教材P8~P9“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2017·合肥高二检测)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划分的是干湿地区,划分指标应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第2题,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突出;自然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1.D 2.B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热条件相同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4.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是由于Ⅲ区海拔高,故热量较Ⅱ区少,比Ⅰ区更少;Ⅱ区与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第4题,联系三大自然区内的主要地形,可知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属于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答案 3.D 4.D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5~6题。
5.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热量D.水源6.甲地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C.建设用地增加D.自然灾害频发解析第5题,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因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第6题,甲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建设用地增加使耕地面积减少,导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
本地区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范围较小,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居民的饮食习惯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5.C 6.C探究点一区域和区域差异【案例探究】材料一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材料二只有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东北,你才能欣赏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只有在河汊纵横、湖荡星布的江南,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只有在黄沙漫漫、渺无人烟的西北大漠,你才能领会到长河落日圆的美妙;只有在天蓝云白、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你才能体会到世界屋脊的豪迈……自然地理环境就是这样千差万别。
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别,可以将世界各地分为不同的区域。
结合材料探究:(1)你了解什么是区域吗?你是如何理解“区域差异”这个概念的?(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征?(3)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吗?(4)为什么要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提示(1)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这个概念,这些习惯性的称谓反映了区域差异。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即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而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
(2)说明了不仅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
(3)青藏高原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反思归纳】1.区域的组成要素和特征2.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即时巩固】(2017·娄底高二检测)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A.单一指标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C.行政区划D.人文指标(2)黄河流域(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解析第(1)题,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
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A项正确。
第(2)题,甲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乙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丙地区位于黄河下游,这里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容易带来洪涝灾害。
答案(1)A (2)D探究点二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案例探究】材料一四个区域的景观图。
材料二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
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材料二图中三个自然区的名称,并说出材料一中的图甲、图乙、图丙和图丁分别属于哪个自然区?(2)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参考依据是什么?三大自然区之间界线分别与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3)三大自然区各自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每个自然区各包含哪些主要的地理单元?(4)三大自然区的气候主要是什么类型?植被和土壤有什么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条件有何优势?提示(1)图中A、B、C三个自然区分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
图甲、图丁属于图中C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图乙属于A自然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丙属于B自然区(青藏高寒区)。
(2)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地形和气候(气温和降水)。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3)青藏高寒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等;青藏高寒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等。
(4)三大自然区的气候类型:东部季风区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寒区主要是高寒气候。
三大自然区的植被和土壤差异:东部季风区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性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青藏高寒区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水分条件稍好的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和灌丛,由于寒冻风化作用强烈,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