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智慧乐园】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散文集《牛车上》等。
文题解读题目点明了作者回忆的对象——鲁迅先生。
可以看出作者是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诸多细节的回忆,来表现这位伟人的个性、情趣、魅力和气质的。
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高尚人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重点掌握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先是真实感。
大量记述伟大人物生活、工作中的琐事,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特点,如爱抽烟,做事敏捷果断,乐观且自信等。
其次是直观感。
事例具体,人物形象丰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第三是趣味感。
许多琐碎的细节,新鲜有趣,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国学诵读】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舀.( yǎo ) 揩.( kāi ) 碟.( dié ) 疙dɑ( 瘩 )捆.( kǔn ) ké( 咳 )嗽调ɡēnɡ( 羹) jiǎo( 绞 )肉jiào( 校 )对草shuài( 率 ) 洗zǎo( 澡) fēn( 吩 )咐2.根据释义写词语或解释词语。
(1)安详,安稳。
___安顿___(2)心里怀有的念头。
___存心___(3)悠然:___悠闲的样子。
___(4)深恶痛绝:___厌恶、痛恨到极点。
___(5)不以为然:___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___3.整体感知。
读完本文后,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了。
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___青年的良师益友,热情的文学导师,忘我的革命战士。
___4.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某校七年级(4)班准备举行一次“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1)生活鲁迅:鲁迅说话非常幽默,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一则材料,请完成横线上的对话。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
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
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
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
鲁迅笑着说:“__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
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__”(2)印象鲁迅:黑板报上有一个版块叫“只言片语话鲁迅”,下面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发言。
示例:鲁迅——肩扛黑暗的闸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了光明的世界,而自己宁愿被黑暗吞噬。
我眼里的鲁迅:__示例:①鲁迅:凭借其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在中国大地上踽踽独行。
②鲁迅:站在一边的战斗者。
③鲁迅:明知前方遍布荆棘与坟墓且已然遍体鳞伤却固执前行的过客。
__ (3)人文鲁迅:鲁迅是绍兴人民心中不灭的灯。
对于绍兴旅游来说,鲁迅就是一张金字招牌。
如何借助鲁迅这个名人来发展旅游呢,请你为当地旅游拟写一则广告语。
我的广告语:__示例:跟着课本游绍兴;绍兴与鲁迅同在,鲁迅与你同行。
【课外拓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花圈的有学生,有工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从此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总要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
不知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这两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可是伯父已经死去九年了。
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⑥“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⑧“那怎么——”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把鼻子碰扁了。
”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⑪“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⑫“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⑬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⑭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在一边扔着。
⑮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下边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⑯“怎么了?”爸爸问他。
⑰“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心了。
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⑱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和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⑲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⑳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
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
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仆阿三。
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因为过于劳苦,年纪轻轻的○背就驼了,颧骨也凸起来了。
后来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似的。
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
她说:“周先生病得那么厉害,还经常写文章写到深夜。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可是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5.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__三次。
主要内容:“我”对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疑问和伯父以“碰壁”作答。
__6.○21段中“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__思想感情: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
方法:神态、动作描写。
__7.○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__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