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线统计之效率方法.pptx

生产线统计之效率方法.pptx


11. 收 率
收 率=
生產量 原材料
收率是投入原材料對生產量的比率。如
果要提高生產效率,唯有減少原材料的消 耗。又在同樣的生產過程上,如果原材料 的消耗減少時,則產出的效率即可提高。 因此,收率是愈高愈好的。
參、提高生產 效率的方法
提高效率的方法
A
B
C
D
機械持 利用機械設 提高生產金 作業員
效率化= 有數量 × 備以增加生 × 額對附加價 × 能力的
1.生產線統計的重要性 2.生產效率指標統計 3. 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 4.作業效率管理 5. 標準工時之建立 6. 品質效率管理
壹、生產線統計 的重要性
生產線統計的重要性
◆建立責任共識與成果共享的權責 ◆達成工廠技術與公司營運的效益 ◆主要最終目的在提高勞動生產力
提高勞動生產力 提高工作意願 工作方法的改善
6.改變組織編制 7.加強業績評價制度
8.實施提高成本意識、工作意願的辦法
肆、作業 效率管理
1.有效性與效率的差異
8.其他,投下生產資本
1.充分利用閒置的機械設備
2.檢討增加每人之操機臺數
B
3.瓶頸制程的改善 5.作業員的有效配置
4.設備的重點投資
6.利用作業員的教育訓練達到少數精銳主義
7.抑制非生產設備的投資 8.提高機械使用率
提高效率的方法
方法 項目
提高效率方法
1.把重點放在附加價值率或邊際利益率高的產
品上(產品選擇)
2.檢查原材料、消耗品的收率
C
3.利用價值分析來開發價格低廉的替代材料
4.重新檢討利用外包工廠,以降低單價
5.開發市場價格較高的產品
6.徹底實施降低成本 7.加強加工不良的修整
1.利用教育訓練發現工作能力強的人及培養多能工
2.把間接人員轉用為直接工
D
3.適當的輪調 4.為直線作業而編訂生產線 5.加強人員編制管理
7.機械設備使用率
機械設備使用率 =
實際使用時間 標準使用時間
機械的使用率即為實際使用時間對標 準使用時間的比率。此時,也有把分母的 標準使用時間作為最大使用可能時間,不 管哪一種情形,使用率當然愈高愈好。
8.每個作業員的生產金額
生產金額 每個作業員的生產金額=
作業員人數
此比率也是愈高愈好 。
9.每個作業員的附加價值或加工金額
每個作業員的附加 附加價值(或加工金額)
價值或加工金額 =
作業員人數
此比率愈高表示效率愈好,這是觀察
生產效率的重要指標。
10.人工費用對附加價值率
附加價值 人工費用對附加價值率=
人工費用
這是對人工費用而言的附加價值比率,
或對每單位工次而言的附加價值比率,而此 比率也是觀察生產效率或薪資效率的重要指 標。此比率愈大表示效率愈佳。
提高物的生產力
提高物的生產力
提高 周轉率
材料 節減

縮產

少 庫
短期
止 浪
VE

生間

提高工作意願
待人措施 的改善
體系化 的鼓勵 目 標 以目標 目標設定
自動發 激勵
(晉升與獎賞) 以刺激的鼓勵
的改善 關係 人際
之培養 團隊精神
之提高 個人士氣
育訓練 徹底教
(含技術與管理)
勞務措施 的改善
資制度 改善薪
直接作業的改善 提高生產有效作業率
排除無效動作
縮短動作時間 動作改善
改善制工具
改善搬運工具
C.短縮TCCAA&DM 自 動 化
改善 技術
件改善 加工條 備改善 機械設
機臺數 增加
動化 半自 斷更新 設備不
M不 M良 管率 理
工作方法的改善
作業率 人員 提高
效率化 現場管理
改善布置
減少等待 作業
減少無效
合格數量 產品合格率=
生產數量
這是檢驗合格數量對生產完成數量的比 率,所以愈高愈好。與此相反的比率是產品 不良率,即不良品對製造完成數量的比率, 以 不合格數量 表示。
生產數量
4.每小時的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每小時的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
1小時的工作
此種情形有作業員工作1小時的生產金額, 與機械1小時的生產金額,以及兩者工作1小時的 生產金額。分子的數值不用生產金額,而有時也 使用附加價值或邊際利益(銷貨收入減去變動費 用后即為邊際利益)。通常,附加價值比生產金 額更能正確地判斷。不論如何,每小時生產金額 或每小時的附加價值愈高,其生產效率也就愈高。
講師 :鄭 瀚 根
1.您为什么要上生产绩效评估课程?
(1) (2) (3)
目的:
2.生产绩效评估有什么好处
(一)公司而言: (1) (2) (3)……
(二)个人而言: (1) (2) (3)……
3.生产绩效评估产生的效益案例 说明:
(1)设备而言: (2)方法而言: (3)人员而言:
略‥‥
課程大綱
的增加
產金額
值的比率 增加
(設備投資) 資本周轉率 (勞動裝備率) 的提高
附加價值 (效率的提高) 率的提高
提高效率的方法
方法 項目
提高效率方法
1.推動自動化作業 2.實施二班制、三班制
3.設定作業標準
4.改良工作場所的佈置
A
5.改良治具、搬運器具 6.安裝、拆卸、計測等之自動化
7.不經濟的設計與生產設計上的改良
1.平均薪資基準
人工費用
平均薪資基準=
÷12Βιβλιοθήκη 作業員人數利用平均薪資基準來觀察薪資效率
2.產品周轉率
純銷貨收入 產品周轉率=
產品庫存
產品周轉率系以次數來表示,是觀察製 造與銷售之關係的指標,亦即,即使生產很 順利,而銷售卻無法對應成長時,則庫存將 增加。此產品周轉率是愈高愈佳。
3.產品檢驗合格率
之使用率 提高設備
提高時間稼動率 減少裝備時間
的效率化 間接作業
組織簡化
擴大業務內容 授權
管理系統改善|系統簡化
貳、生產效率 指標統計
生產效率指標統計
1.平均薪資基準 2.產品周轉率 3. 產品檢驗合格率 4.每小時的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5. 每臺機械的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生產效率指標統計
6.每臺機械的生產費用 7.機械設備使用率 8. 每個作業員的生產金額 9.每個作業員的附加價值或加工金額 10. 人工費用對附加價值率 11. 收率
5.每臺機械的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每臺機械的生產金額或附加價值 =
1臺機械的使用時間
此指標與前述之每小時生產金額的意義相同
6.每臺機械的生產費用
機械價格+附帶發生的費用
每臺機械的單位時間生產費 =
每臺機械的使用時間
這是一臺機械的成本比率,隨使用該 機械所附帶發生的費用,譬如操作機械所 需的作業員人工費用,動力費用等。此比 率當然愈低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