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成员: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

截至2011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4311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山东省是一个建筑业大省,2011年,山东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01.68亿元,从业人数达到315.83万人,两项指标均稳居全国前三名。

未来几年,根据《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势必加剧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在岗建筑技术人员学历的提升、继续教育和再培训的需求。

因此,建筑工程技术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近年来,XX建筑行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11年,全市建筑企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XX市地处鲁西,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出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逐渐由农村转移到城市,68%以上的人员进入建筑行业。

由于此类人员建筑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建筑技能,因此对XX市建筑行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出较高要求。

图4-3-1-1 XX市2008-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柱状图除此之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发现,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缺口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相当大比例的技术管理层工作人员都是从技术工人干起,缺乏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提升空间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需求。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在建筑施工现场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对接XX建筑业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招生至今,共为XX市及周边地区建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约2000余人。

其中,2001级学生董天月考取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证书,在XX中通钢结构公司成为业务骨干,其参与的XX水利局办公大楼工程获得山东建筑最高奖——泰山杯;2001级杨雷参与建设的XX市医疗保健中心,获得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2006级学生黑桂府,现为青岛昶德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年薪10万元以上;2008级学生孙圣瑞,现就职于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现场实验室工作,月薪8000元。

(二)专业建设现状与成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

自2001年开始高职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近600人,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发展,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图4-3-1-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发展历程1.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6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企业兼职教师8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分别占24%、24%和52%,2名教师具有一级建造师、注册电气师等国家注册证书,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5%。

在兼职队伍中,教师全部来自企业一线,包括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聊建集团、山东天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

2.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探索,与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聊建集团、山东天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体,“两翼”指学校和企业进行人才共育,“三阶段”指课程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第一阶段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完成建筑施工过程各工种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与训练;第二阶段为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3.课程建设基于建筑施工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了“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房屋建筑学》),完成3门校本教材的编写,主编或参编10部高职高专教材。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按照“集成、共享、先进、开放”的思路,与XX市规划局、XX图审中心、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建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职教特色鲜明的建筑工程实训中心。

建筑工程实训中心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目标设计,由仿真实训区、建筑工程工种实训区、房地产事务研究所、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五部分组成。

(2)校外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聊建集团、山东天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XX华宏建筑安装有限公司、XX华信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实习实训、教师业务实践、合作开发教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5.社会服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年为XX市造价办开展造价员岗位培训工作,年培训近100人次;同时依托在学院设置的山东省建筑业关键岗位职业资格考试XX考点,为XX建设系统开展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等“五大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年培训员工约80余人次。

6.人才培养主要成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9.2%。

通过对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93%,顶岗实习对口率87%,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的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1年,学院委托麦可思公司所做的《XX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指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专业。

(三)问题与不足1.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在专业层面上内在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待完善,企业被动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有待改变。

2.专兼职教师数量不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还应不断提高。

专任教师缺少企业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专业教学的比例不高;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数量相对不足;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规范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形成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内涵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4.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在政府主导下,成立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建共管的建设行业理事会,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加强与聊建集团等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体系;构建“源于岗位任职要求、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与校本教材,全面实施以“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过程为载体的项目教学,形成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主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性考核,建设网络课程、优质精品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支专业水平过硬、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增加优质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引入企业运作机制,建立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打造“能吃苦、重诚信、求创新”的专业文化。

通过3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成为服务XX、省内领先、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端技能型建筑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建设在政府主导下,联合聊建集团、XX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天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组建建设行业理事会,下设土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理事会管理运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与聊建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家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校内专任教师企业顶岗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等配套制度;积极探索组建订单班,形成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2.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通过建设行业理事会,在土建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广泛的行业企业专业调研,创新“仿真实境、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将企业用人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双证融通;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体系,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构建“源于岗位任职要求、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注重核心岗位要求、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将建筑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校企合作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10门专业课课程标准;大力推进课程项目教学改革,实施过程性考核,全面实施以“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过程为载体的项目教学,形成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主教学模式;新建省级精品课程群1个,建设网络课程4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5部,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4.教学团队建设在三年建设期内,建设一支专业教学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确定2名专任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聘任1名知名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建设1个师生工作室;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从行业企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

5.实训条件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优质基地生产化、校外优质基地教学化”双优双化的实训基地。

与企业深度合作,组建XX职业技术学院质检中心,新建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模拟实训室,逐步创设具有生产实境和仿真实境的“双实境”教学环境;三年建设期内,建设8个优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实训条件体系化。

图4-3-2-1 “双优双化”的实训条件建设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推行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市场,以“技术转化和技术传播”为主的“三个面向+技术双通道”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山东省建筑业关键岗位职业资格考试考点及造价员培训点的资质,发挥师资和设备优势,面向企业员工、农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和培训;建设培训资源包,为企业培训技术干部和职工;组建建筑工程测绘队,开展地形测绘、建筑沉降观测等工作,扩大为社会技术服务的市场;依托XX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咨询公司及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审计等业务。

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冠名,联合举办技能大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