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

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

《教育学》2011年元月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题(20个)1.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方案。

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3.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为法国。

地方分权制的典型代表力美国。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

4.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笫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一一《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其为“壬寅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为“癸卯学制”。

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加以落实施行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1912 年,民国通过了《学校系统令》,又称“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等诸多法令,又称“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表明我国近代学制初步建立。

5.学生成长的条件曾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遗传决定论,如孔子的“唯上智下愚不移” 的观点,霍尔的“-•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是环境决定论。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6.教师的成松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实习教师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属于这个阶段;髙级新手阶段:-•般是具有二三年工龄的教师处于这个阶段;胜任阶段:从吋间上讲,教师大约工作T4年后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熟练阶段:大约进入第5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便进入了熟练阶段;专家阶段:教师至少积累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0000小时的i果,7.136页整页自己看。

8.活动课程论,又称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9.拉特克最早使用“didactics” 一词,开拓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从自然规律角度构建教学,对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开拓性贡献。

赫尔巴特把教学方法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三大类,并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叫阶段教学论,这是世界上首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是教学理论走向心理学化。

杜威则从学生中心出发建立了“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并根据思维规律建立了五步教学法:情境、M题、假设、推断、验证。

10.发展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赞可夫和美国的布鲁纳。

掌握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姆。

11.体谅模式由英国道徳教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首创。

假设: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盂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道德教育中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鼓励处于社会试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教育即学会关心。

14、赫尔巴特、杜威二、名词解释(4个)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

2.学生成长:学生成长是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而变化的过程。

3.校本课程:校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4.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5.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一种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德育对象道德生长的价伉环境,促进其道德规范在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习惯等方而的理解与建构,从而完善其品德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规范性教育。

6.体谅模式:体谅模式在目的上侧重于道德情感,强调培养儿童的道德敏感性。

7.教师权利: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屮享有的巾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屮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8.教师义务:教师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育法》和《教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屮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四、简答题(4个):1、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及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

育人功能:(1)是个人的身心超全面和谐方向发展(2)促进个人身心的高效率发展(3)教育育人功能实现的条件政治功能:(1)直接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介入社会政治活动,直接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2)间接功能:一是教育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方,培养学生的社会政治意识:二是通过国家制定的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

经济功能:(1)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功能(2)知识“再生产”功能(3)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文化功能:(1)传递和保存文化(2)普及文化(3)创造更新文化2、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3、校本课程幵发的价值追求:包括学生个性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学生个性成长包括(1)以人为本(2)给学生留下空间(3)课程为学生而存在(4)差别性教育。

4、教育的派生功能:学校派生功能:(1)学校具有“托管所”的照管功能;(2)学校具有后勤保障的功能; (3)学校具有执法的功能;(4)学校具有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5)学校具有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功能;(6)学校实体直接或间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率。

5、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1)不平衡性: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表现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方面。

(2)顺序性:学生的成长不是随机式的而是按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

(3)阶段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学生的成长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6、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徳,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颂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佼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7、有效教学的特征:(1)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2)明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3)给予学生的接受方式授课(4)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5)指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8、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即道德判断发展理论:(1)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2)个体的道德判断处于不断发展之屮(3)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景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4)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启示)①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②运用到的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③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④引导学生在比较屮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⑤鼓励学生把自己得到的推断付诸行动。

五、论述题(2个):1、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教师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说(强调教师要具备各种“专家型知识”)和艺术说(教师应掌握各种“技艺型知识”)。

教师素质的理想要求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学历水平;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2、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现代德育的特征是关注人,学校德育有效性体现人的主体性,能促进人对德育的理解,能融合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和学校生活。

其突破口是理解,包括理解道德教育中的人,理解道德教育中的事,理解德育工作中的物。

六、案例分析(1个):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a)学生发展史多方而尽可能充分的发展;(b)学生发展史富有个性的发展;(c)学生的发展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是具有文化意义的人;(4)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5)学生是独特的生命精灵。

2、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P117〜122):教师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说(强调教师要具备各种“专家型知识”)和艺术说(教师应掌握各种“技艺型知识”)。

教师素质的理想要求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学历水平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第一章1.教育具有哪四大功能?答: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什么?(或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三个方而: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功能、知识“再生产”功能、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场地和保存文化、普及文化、创造更新文化三个方而。

4.现代学校具有哪六大派生功能?答:现代学校具有六大派生功能:①、“托管所”的照管功能;②、后勤保障的功能;③、执法的功能;④、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⑤、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功能;⑥、学校实体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三章5.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6.21世纪教师的理想素质应包括哪四个方面?答:21世纪教师的理想素质应包拈以下四个方而:①、较高的学历水平;②、广傅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③、全而创新的能力素质;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7.教师具有哪些基本权利?答:我国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得报酬待遇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8.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答:我国现行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履行以下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而全而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忪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