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A.宜昌、湖口B.河口、旧孟津C.宜昌、河口D.旧孟津、湖口2.利用手机下单,随时租借、随时归还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关于这种绿色出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低碳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C.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D.侵占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3.关于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分布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4.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A.俄罗斯、美国B.加拿大、美国C.俄罗斯、加拿大D.美国、巴西5.下面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长江的是()A.B.C.D.6.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是()①对外联系方便②海洋资源丰富③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④海洋阻隔不利对外开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成都与拉萨纬度相当,但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洋流因素8.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价和运输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读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运输距离小于8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P运输方式B.若运输距离大于55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水运C.P运输方式是铁路,Q运输方式是公路D.50吨大米从武汉运到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水运9.长江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的海洋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0.读我国北部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B.解决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C.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D.从图中可看出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1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时间分配不均匀表现为()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多,冬春少C.春夏多,秋冬少D.春夏少,秋冬多12.下列自然文化遗产与所在省区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九寨沟——四川省B.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C.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D.平遥古城——山西省13.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中,能表示北京气候类型的是A.B.C.D.14.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表现在()。

A.干旱地区适宜种水稻B.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C.乳产品加工厂要靠近肉牛场D.服装厂要选择在农村15.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庞大,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B.我国人口有13.40亿,人口基数大C.城市化进程快D.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的结果16.读我国局部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经过济南的铁路线是()A.①B.②C.③D.都不经过2、下列由青岛港运往海口的农产品,可能性最小的是()A.小麦B.甘蔗C.苹果D.棉花3、②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A.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B.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C.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D.黄河淮河长江17.上海是中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它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①靠近消费市场②靠近煤炭产地③靠近铁矿产地④濒临海洋,便于进口优质铁矿石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8.读图,当暴雨发生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19.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20.我国共设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们名称中所包含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B.回族藏族布依族满族朝鲜族C.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D.回族白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21.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

A.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B.有稳定的工业原料来源和销售区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全面D.气候条件适宜,环境优美22.下列不属于南北走向的铁路线是()A.哈大线B.兰新线C.焦柳线D.京沪线23.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A.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A.亚洲的西部、东临太平洋B.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C.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D.亚洲的西部、西临太平洋3、关于我国位置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B.小部分国土位于热带C.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D.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24.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P和Q两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地形差异的影响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平原地形B.高原和盆地C.人口稀少D.经济落后25.读“环渤海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和B是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其共同点不包括()A.水陆交通便利B.水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D.重工业较发达2、与AB两大工业基地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交通更加便利B.矿产资源更加丰富C.科技力量更加雄厚D.轻工业发达26.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1、图示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A.区内能源丰富,交通便利B.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C.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D.便与引进外资,科技人才众多2、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我国最大的林、牧、渔业基地C.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D.杭州是该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7.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共同特点为雨热同期,原因是()A.大陆性气候显著B.季风性气候显著C.海洋性气候显著D.地形复杂多样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地势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有关四座山脉叙述正确的是()A.①山脉上有世界最高峰B.②山脉两侧地形类型相同C.③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D.④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上29.下图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A.水流平缓B.水位季节变化小C.流量大D.无结冰期2、下列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3、影响我国内流区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温C.夏季风D.冬季风30.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A.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B.深层地下水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D.海洋水二、解答题3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读下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________、________、台。

(填省级行政区域简称)(2)①是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域全称),②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____,③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

(3)④是________海峡。

(4)简单评价我国疆域辽阔的优越性_______。

32.读“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

(2)两地区的工业基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接两地区的铁路干线名称是____。

图中两城市,既是河港也是海港的是_____。

(4)两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________。

①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②两地的煤炭资源都十分丰富③两地的钢铁工业都靠近原料产地④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⑤两地均位于我国农业发达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5)把600吨钢材用火车从上海运往昆明,经过的铁路线是________。

(6)长江流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长江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①_____②______(至少答两点)3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读材料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图”和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图”(1)材料一说明的问题是______。

A.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B.人口数量增长较慢C.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D.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2)读材料二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我国人口________多________少。

我国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的范围是________人/平方千米。

(3)________是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基本国策。

34.读我国简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但是我国铁路线分布不均衡,具有____的特点。

A.西密东疏B.东密西疏C.南密北疏D.均匀分布(2)将齐齐哈尔的一批木材由哈尔滨运往广州,选择最适宜的铁路线是____线和____线。

(3)图中字母D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____市,它是____线与____线的交汇处。

(4)小红从兰州乘火车经过“天路”之称的③____线,该铁路是世界上海拔____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到达其终点城市A____。

(5)家住北京的小芳乘火车沿⑥____线到达香港游玩,五天后她飞机到达了长江的入海口城市B____,游览了“东方明珠塔”,两天后她从B城市乘火车沿⑤____线回到北京。

在小芳从B城市回北京的火车上,她看到了沿线的两个工业基地是____工业基地和____工业基地,同时也看到了沿线的田野中几处不同的景象:a.在B城郊区,农民们正在种植____(水稻、小麦),这里正是有“鱼米之乡”的____平原。

b.在北京郊区,这里主要以____(水、旱)田为主,农民们正逐渐收割____(水稻、小麦)。

c.她所看到的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地形、气候)差异。

(6)图中④代表我国东西向的铁路____线,它是中国西北地区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

35.读下列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长江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____盆地、____平原。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A支流是____,B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

(3)主要湖泊C____。

(4)长江中下游分界点D____。

(5)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A.支流众多,干流以北的支流有结冰期,以南没有B.水能蕴藏量丰富,有“黄金水道”之称C.长江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易发生洪涝灾害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是为了发展长江中上游林业,增加经济收入(6)长江入海口为我国最大的城市E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