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调研北神树卫生填埋场XXX2012/5/27一、北神树卫生填埋场简介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作为北京市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北京市东南部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乡境内,距小武基转运站13公里。
占地面积33.76公顷。
设计日处理量为1000吨。
填埋区占地面积为26.0万平方米,总填埋高度为54米,总填埋容量464.7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3年。
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是由德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采用德国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建设的“五个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之一。
填埋场自1997年投入运行以来,对现有工艺不断进行改造,创造了许多领先于国内同行的第一:第一个研发集成填埋场智能监控系统;第一个提出生态填埋的环保理念并付诸实施;第一个在垃圾山上修建柏油路;第一个把水电设施建在填埋堆体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的新路。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位置示意图垃圾进场后首先经地磅称重后放置在在黑白交换区,由场内作业车辆运至填埋区的指定地点。
随着堆体的不断升高,进行边坡修建,坡度为1:3,同时在填埋区内修建盘山路,使场内作业车辆顺利到达填埋地点。
最终覆盖层自堆体向外依次为密封层、导流层、植被层。
该场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之一,它采用德国垃圾卫生填埋先进的工艺技术。
填埋堆体的场底采用粘土和膨润土混合压实的方式形成防渗层,以防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在场底设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垃圾渗沥液的收集,渗沥液经收集管道流到渗沥液池内,经处理,可用做填埋堆体的降尘。
垃圾经压实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密度后,再覆盖细粒垃圾或黄土。
为防止白色污染,该场在填埋堆体上设置了拦网,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塑料袋。
填埋场灭蝇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
该场还设立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了实验室,长年对填埋场的渗沥液、沼气、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监控、监测。
该场自运行以来,各项监测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渗滤液处理车间先进膜技术近年来随着填埋堆体的增高、沼气量的增加,北京市政府特为沼气治理拨付专款。
该填埋场建起了沼气收集和利用系统,并对填埋区作业、沼气收集利用、渗沥液处理等均采用了在线监控,更加完善了填埋场的监控和监测设施。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700余吨,从垃圾中产生的沼气一天就能发电1.2万度。
现在,整个填埋场的照明和各种生活工作用电全部都是垃圾山在提供。
垃圾山上的沼气发出电后,发电机组再带动水气联合处理利用系统对收集到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反渗透、纳滤、超滤和浓缩蒸发等设备综合处理,酱油颜色、味道恶臭的渗滤液经过处理后已经达到北京市二级排放水标准和农田灌溉水标准,这些水可用于绿地养护、养鱼、洗车、道路冲刷、作业降尘等。
填埋场工作生活区还建有小型人工湿地景观,占地75平方米,水面面积约50平方米,为展示北方地区潜流式湿地景观和生态效应而设计建设,其设计原则为采用贴近本土的自然湿地景观效果和本土天然石材及动植物配置组成。
湿地中的人工湖就是经过处理后的垃圾液造的。
2010年12月,由市政路桥控股市政集团六公司承建的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容工程顺利完工,填埋一区已开始填埋垃圾,二区已具备垃圾填埋条件。
扩容后的填埋场将延长近4年的使用寿命。
据了解,北神树生活卫生填埋场扩容工程位于现况填埋区北侧70~110米范围内,总占地面积为4.5公顷,扩容后与现况填埋堆体融为一体,其中扩建填埋区3.5公顷。
扩容后将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扩建填埋区分为I 区、II 区,分别增加使用年限7个月和3年。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为典型的平原型填埋场,是我国目前工艺先进、技术、设备、管理一流的卫生填埋场。
场区全场植被覆盖率达到80%,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封场后建成体育生态公园。
届时,北神树卫生填埋场将成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景观。
二、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的研究动态垃圾卫生填埋是从传统的废弃物堆填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
在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初阶段,由于城市垃圾数量不大,人们习惯地将垃圾堆弃或者填埋在城市四周的空旷地或低洼地。
早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米诺文明时期,克里特岛的首府康诺索斯就曾把垃圾填入低凹的大坑中,并进行分层覆土。
土地填理作为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是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使用的。
第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于190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斯州的香潘市建成,其后俄亥俄州的丹顿(1906年),伊阿华州的达文波特(1916年)等地也相继建成和运行了城市垃圾填埋场。
这些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奠定了土地填埋处置技术的最早期技术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美国纽约州的腊芙河谷由于历史上不合理填埋危险废物而填埋场小型人工湿地景观封场后建成生态公园模型导致了严重公害事件以后,美国开始逐渐抛弃和改进上述传统的填埋方式。
并且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相继制定法律法规强化固体废物的管理,改进废物的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例如,美国在1976年修订并颁布了《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正式禁止继续使用传统的填埋方法。
英国也于1977年实行了《填埋场地许可标准法》,用以促进传统填埋方法的完善和改进。
中国也于1998年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美国关于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和转运优化问题和经济补偿问题研究也比较深入。
此外,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法国、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己建立了大量的卫生填埋场。
这些发达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卫生填埋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三、关于选址的规定条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场址选择不仅要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要密切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生态环境特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环境权益以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场选址应执行下列强制性条文,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米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米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千米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地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同时垃圾场场址选择还应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应符合下列要求:1.与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一致;2.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要求一致;3.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4.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低于8年;5.交通方便,运距合理;6.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较低;7.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除上述规范和标准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和一些重要因子的要求之外,还有许多规范和标准规定之外的特殊因素,主要是:1.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大量生活垃圾集中,将彻底改变场址及其周边地区城镇及城镇生态环境,可能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水、恶臭污染、滋生蚊蝇、生物入侵、火灾、疫病传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城镇生产和居住环境质量。
2.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垃圾夹带外来入侵物种及弃用带疫病的蔬菜、水果可能危及当地城镇生态安全。
3.场址处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因森林火灾诱发填埋场火灾甚至爆炸以及填埋场自燃引发森林火灾危险性并存;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灾难。
四、填埋场选址分析填埋场选址的正确与否,会对环境和人群产生直接或潜在的长期影响。
结合北神树垃圾填埋场实例,从当地地理、气候、地表水文地质、经济、社会及法律等因素对选址分析如下:1.地形、地貌从地形、地貌看,在丘陵地区,凡在地貌上呈现山冈环绕,其内有一“S”或“Y”字型冲沟朝敞开方向伸展的盆地,或山谷呈“V”或“U”型等地形形态都是优选场址。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会影响进出填埋场的道路条件,决定风的强度和风向,气候条件控制着降雨量、降雨强度,在填埋场选址的过程中,对上述因素须作深入的考虑。
填埋场场址应位于夏季风主导风向下风向,这样填埋场气体收集后燃烧排空,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3.环境水文地质城市垃圾填埋场环境水文地质的核心问题是垃圾渗沥液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而垃圾渗沥液场地渗漏量又受控于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
场址应位于地下水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5米以上,以及地下水主要补给区之外、强径流带之外。
场地应避开大地构造单元的薄弱地带,并应避开储水条件好或较好的张性、张扭性等断裂带,以防污染断裂带的深层地下水。
4.环境保护影响因素调查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同时注意加强对此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加强对市区环境容量的研究,切忌透支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
5.经济因素调查经济因素主要从三方面来衡量:(1)填埋场的建设费用它包括场地地形、容量、筑路及防治环境污染对场地所做的处理等费用,它是一次性的投资费用。
最好选择天然环境地质条件好的场地以节约大部分投资。
(2)土地的征用费用和土地资源化一般在填埋场选址时,土地的征用费用尽量小,尽可能多利用荒山、荒地。
垃圾填埋场的覆土一般为填埋库区容积的10%~20%,如此大的覆土量占用耕地或从远距离运输都是不经济的。
(3)道路施工较容易,最好能靠近交通性主干道,便于运输。
高速公路隔卫生填埋场距离不宜小于60米,以免卫生填埋场影响交通。
公路隔卫生填埋场距离不宜超过400米,以便于交通运输。
(4)运输距离垃圾填埋场距离城市主城区不能太远,尽量不建中转站,节约投资。
也不宜太近,以免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选择适当距离是既兼顾环境又经济可行的做法。
一般建在距市区15~25千米处。
选址时需近远期结合,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选址时需考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最好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
6.社会及法律影响因素调查填埋场的选择必须与当地的法律、法规一致,公众对填埋场的反应也必须加以考虑,尽量选择人口密度小,对社会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地区。
五、结语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是垃圾填埋场地质处置中最关键的工作之一,也是十分复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