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_第2章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或过程的已定型的标准形式。
会计模式可简括地表述为会计实践的示范形式, 它是对已定型的会计实务的概括和描述,而并 不排除属于同一模式的各国(和各地区)会计 实务中仍存在某些非基本性的差异。不同的会 计模式则是就其基本特征的差异而相互区别的。 会计模式所描述的是会计实务,但实际上,不 同模式的会计实务都体现了特定的会计理论和 概念。 人们普遍认为,会计模式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国际会计(第六版)
常勋 常亮 著
授课人:牟韶红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一章回顾
1.1 会计的国际化 1.2 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 1.3 国际会计的定义 从世界范围看,把国际会计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大 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 会计的国际化背景:(1)市场的国际化,特别是货 币、资本市场的国际化;(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壮 大;(3)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4)特定会计方 法的国际性质。 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是会计国际化的历史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对会计实践领域的宽 窄、理论研究的深浅、规范体系的完善等都有 不同影响。 比如,发达的证券市场,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 分、及时,而且决定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广 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处于发展初期的证券市场, 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较弱,会计目标主要确定 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服务。 比如,资产证券化问题
(2)盖瑞的连接文化和会计的架构
影响一国财务报告实务的四个“会计价值观的维 度” 职业主义,相对于法律控制:倾向于运用个人的 专业判断和职业自律,而不是遵守指令性的法律 规定。 统一性,相对于灵活性:在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 时,更倾向于统一性和一贯性,而不是灵活性。 稳健主义,相对于激进主义:倾向于以谨慎的方 法进行计量,以应付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而不 是采取更为激进、冒险的方法。 保密性,相对于透明度:倾向于保守机密,把企 业信息控制在应该知晓的范围之内,而不愿意向 公众报露信息。
地理条件
从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上看,如果一个国家国 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国民经济门类齐全,则 各种行业和领域的会计实务就相对比较全面和 丰富。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外贸去向、合作的对 象、方式和程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 国与国外协调的一系列问题。 邻国之间由于接近和交往促进了会计实务的协 调。
部分国家和地区男性度指数MDI 一览表
国别 MDI得分 MDI排名 日本 95 1 英国 66 9/10 德国 66 9/10 美国 62 15 中国香港 57 18/19 中国台湾 45 32/33 法国 43 35/36 韩国 39 41 瑞典 5 53
结论 很强的男性化倾向 较强的男性化倾向 较强的男性化倾向 中上的男性化倾向 中上的男性化倾向 中等的男性化倾向 中等的男性化倾向 中等的男性化倾向 很弱的男性化倾向
2.1 环境因素与会计模式
每个国家的会计实务都是其经济、政治、社会、 法律、地理、文化等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 果。这些环境因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各种不同 的会计模式。 我们认为对不同会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 用的环境因素,前几项属于经济、政治、社会、 法律、地理等因素,可统称为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最后一项是文化因素。
补充:
当时霍斯蒂德的研究是不全面的,其中既缺乏俄 罗斯和许多东欧国家的资料,也没有我国大陆地 区的有关数据。
后来他接受了有的学者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儒 家文化的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研究后对其理论 提出的质疑,从中归结出他的文化价值观的第 五个维度;长期观——短期观也对中国(主要 是大陆地区)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维度进行了比 较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会计职业界提供国际性服务的最高层次是一体 化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这类事务所目前包 括 :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国际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2001年进行 了改组,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是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第2章
2.1 2.2 2.3 2.4 2.5
会计模式通论
2.1.2 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霍斯蒂德的四种国家文化维度(或社会价值 观):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更倾向于一种松 散交织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的结构。 在他的研究中,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 向是通过个人主义指数来衡量的。这一指数的数 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个人主义倾向越明显,如 美国;反之数值越小,则说明该社会的集体主义 倾向越明显,如日本和亚洲大多数国家。
法律制度
再从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看,成文法的国家, 会计上奉行极端稳健原则,推崇准备金会计, 通过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与运用平滑各期收益, 会计信息的公开程度较低; 不成文法的国家由于会计目标突出投资人与债 权人的利益维护,与作为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企 业内部人员来讲,投资人与债权人处于明显的 信息弱势地位,因而决定了为实现会计目标, 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公开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 者和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的需要。
法律制度
成文法国家的政府在会计规范指定过程中扮演 极其重要的角色,会计规范大多体现于公司法、 税法和商法等法规之中,形成了较为典型的立 法会计模式,而且多数会计规范具有统一性、 强制性特点,会计职业团体作用有限; 而在不成文法的国家,会计规范则基本由民间 职业团体制定,政府很少干预,从而形成了协 会会计模式,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可选择性较 为明显,会计职业团体权威性很高。
教育水平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文化 环境的氛围,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在其发展过 程中都会以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 会计思想、会计理论。 文化教育水平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从而影 响会计的基本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影响会计行 为方法,从而影响着会计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会计行为主体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 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影 响着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影响着会计管理水 平的提高。
税制
在许多国家,税法有效地决定着会计准则。因 为公司必须根据纳税的要求,记录和申报收入 和费用。法国、德国和瑞典就是会计深受税法 影响的例子。 其他的国家,如荷兰,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是 分离的,应税利润是根据财务会计利润对税法 的差异进行调整得出。而在美国,根据税法计 算得出的应税利润与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确定的 会计利润背离过大,纳税申报和财务报表是分 别编报的。
(1)霍斯蒂德的四种国家文化维度(或社会价值观):
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是社 会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不安的程度。
也就是影响到一个国家对风险的态度。 在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中,越趋向建立 更多的规范以应付不确定性, 在一个弱不确定 性规避的国家中,很少强调控制,规范化和标 准化程度较低。
第五种维度
长期取向/短期取向: 长期取向的文化关注未来,注重节约、节俭和储备; 做任何事均留有余地。如日本,国家以长远的目光来 进行投资,每年的利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逐年进 步以达到一个长期的目标。 在短期取向的文化里,价值观是倾向过去和现在的。 人们尊重传统,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此时此地才 是最重要的。在管理上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利润,上级 对下级的考绩周期较短,要求立见功效,急功近利, 不容拖延。比如美国,公司更关注季度和年度的利润 成果,管理者在逐年或逐季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评估中 关注利润。
2.2 会计发展模式
缪勒认为:会计对其环境作出反映,不 同的文化、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就会 产生不同的会计制度,而类似的环境也 会产生类似的制度。
2.2 会计发展模式
缪勒教授于1967年根据企业经营环境和会计 发展环境,将市场经济体制下观察到的四种发 展模式引入到会计体系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 四种不同的会计发展模式,从而对会计模式研 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强调一个国家中存在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实务 是该国政治、经济和其他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 产物。
政治和经济联系
历史上,会计观念和技术通过征服、贸易等力 量得以传播。 如今,东欧的国家正在根据欧盟的法规改造自 己的会计。 经济全球化,是会计准则协调的一个强大动力。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动摇了历史成本会计,并导致了一国 将物价变动纳入财务报表的进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和英国都要求报告 物价变动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通货膨胀压力降低,物价变 动会计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冲击就淡化了。
企业资金来源
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会计集 中关注企业管理当局如何经营公司,关注对公 司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披露,帮助投资者决 策。这与分散的公众所有权一致。 相反,在信贷为基础的体制下,银行是企业资 金的首要来源,会计集中关注通过稳健的会计 计量以保护债权人,对外的公开披露有限。德 国、日本和瑞士是这种情况。
1)霍斯蒂德的四种国家文化维度(或社会价值观):
阳刚之气(masculinity ):是区分性别功能与强调业绩 和看得见的成就(传统男性价值观)的程度,而不是强调 关系和关怀(传统的女性价值观)。 在男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社会竞争意识强烈,成功的尺 度就是财富功名,社会鼓励、赞赏工作狂,人们崇尚用一 决雌雄的方式来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公平、 竞争,注重工作绩效,信奉的是“人生是短暂的,应当快 马加鞭,多出成果”,对生活的看法则是“活着是为了工 作”; 而在女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生活质量的概念更为人们看 中,人们一般乐于采取和解的、谈判的方式去解决组织中 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平等、团结,人们认为人生中最 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而是心灵的沟通,信奉的是 “人生是短暂的,应当慢慢地、细细地品尝”,对生活的 看法则是“工作是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