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模拟试题第一套
中央电大师范部朱晓鸽
(2005年03月01日)
浏览人次224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例-规教学模式
2.程序教学模式
3.迁移
4.Hands on活动策略
5.数学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等这样三个特征。
A 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 以计算为主线
C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 训练体系的
网络式
2.()以后,我国整个教育体制照搬前苏联,小学数学教育也不例外。
A.1951年
B.1949年
C.1960年
D.1970年
3.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排列采用()。
A.螺旋
B.直线
C.综合
D.单一
4.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大量是通过()进行迁移。
A.类比
B.化归
C.渗透
D.数形结合
5.()是创造力的核心。
A.再造性思维
B.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6.技能是()基本活动方式。
A.智力活动
B.操作活动
C.心理活动
D.智力和操作活动
7.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是传递教与学的()。
A.主体
B.客体
C.载体
D.途径
8.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所代表概念来学习数学知识。
A.数学
B.符号
C.思维D推理.
9.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的()的思维形式。
A.特征
B.一般属性
C.性质
D.本质属性
10.学生已学过分数概念又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它们与分数概念属于()。
A.总括同化
B.类属同化
C.并列同化
D.上位同化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儿童概念同化的主要过程有()。
A 思维
B 唤起
C 表象
D 抽象
E 分离
2.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
A.懂得数学价值
B.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
C.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
D.学
会数学交流E.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3.数学思维能力包括()。
A.观察与比较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判断与推理
E.计算与口算
4.美国学者小威廉姆·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对未来课程发展作了全新理念下的阐述,他提出新课程特征可归结为()。
A.丰富性
B.回归性
C. 多样性
D.严密性
E. 关联性
5.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特征有()。
A.学术中心
B.学科取向
C.螺旋式
D.记忆为主
E.笔试考试为主
6.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
C.注重数学交流
D.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E.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2.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即()、()、()。
3.学数学课程是指()的学科。
4.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5.()是构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
五、判断题(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习评价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分,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与主体取向的评价等三类。
2.布鲁纳的完形说观点进一步肯定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
3.统计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已有的日常经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儿童在对现实的和经验的活动中去获得初步的体验。
4.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不需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
5.今天的数学教育,追求的是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因此,题海战术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评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
2.什么是教养性学习?
3.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的“做数学”来组织儿童学习空间几何知识。
2.当今国际在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发展与变革上表现出哪些趋势?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又表现出哪些发展与变革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模拟试题第二套
中央电大师范部朱晓鸽
(2005年03月01日)
浏览人次263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层次
2.数感
3.数学问题
4.概念同化
5.创造性思维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是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A.启发式
B.发现式
C.自学式
D.研讨式
2.培养良好的()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前提和保证。
A.学习习惯
B.学习意志
C.非智力因素D学习兴趣
3.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A.数量关系
B.空间形式
C.数学现象
D. 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4.若把概念的形成作为发现学习,那么,概念的同化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5.在改革应用题教学中应()算术应用题。
A.淡化
B.深化
C.取消
D.加强
6.数学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A.整数与小数
B.数和形
C.小数和分数
D.直线和平面
7.小学数学在几何教学中是以()的数学思想为主线,通过实验推导求积公式。
A.逻辑推理
B.抽象概括
C.等积变形
D.图形转化
8.()提倡认识——发现学习理论。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加涅
9.质数与奇数的关系属于()关系。
A.交叉
B.对立
C.矛盾
D.并列
10.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是()。
A.黎曼几何
B.解析几何
C.直观几何
D.罗氏几何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
A.算术
B.代数初步
C.几何初步
D.计量初步
E.统计初步
2.智力因素一般包括()等方面。
A.动机
B.感知
C.思维
D.概括
E.识记
3.小学数学成绩考评按作用分()。
A.显示性考评
B.预示性考评
C.形成性考评
D.总结性考评
E.诊断性考评
4.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的功能。
A.创造
B.教育
C.教学
D.发展
E.反馈
5.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A.判断
B.表象
C.概念
D.推理
E.直感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具有()特点。
A.直接
B.科学
C.间接
D.引导
E.简捷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小学数学学习分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从()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的角度分类。
2.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之间是按()来现实相互作用的。
3.所谓表现性策略,就是指在运算训练的过程中,重视()。
4.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构成,即()、()、()。
5.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指()的一种思维活动。
6.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充分激发(),充分激励()的一种程序结构。
7.教学手段是指(),是在()的媒体。
五、判断题(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概念,在这个阶段,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是不分离的。
2.在同样的课程和同样的教学组织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的行为参与程度和行为参与方式是一样的。
3.速算训练尽管能发展学生良好的数感,但是它对培养学生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没有作用。
4.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
5.教学方法是一个绝对稳定的程序结构,不受课程目标的变革。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口算与笔算的区别是什么?
2.简要分析课堂学习中的师生之间相互影响。
3.简要分析教学方法与促进儿童的学习之间关系。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能否通过小学数学的临床观察,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谈一谈自己对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理解,如何发现并矫正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