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

美丽的格桑花草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桑科草原上一块光彩夺目的宝石,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草原的夏秋,碧草连天。

座落在大夏河畔的拉卜楞寺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奇异的佛教艺术瑰宝和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着虔诚的信徒和中外游客。

当你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飞驰,当你骑着牦牛在大夏河畔徜徉,可以饱览“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色。

夜晚,围着草原上燃起的篝火,与藏族同胞手拉手翩翩起舞,将为你留下永生难忘的欢乐。

格桑花草原旅游,充满了独具特色的藏族风情。

格桑花旅游部还开辟了赛马场、牦牛场等充满魅力的旅游项目,热情地欢迎来自四方的游客美丽的格桑花大草原,有瀑布倾泻而下,每年夏季冰雪消融,一股股水流沿崖壁飞泻,像千万匹白练飘然而下,飘飘洒洒,到了秋天里格桑花漫山遍野地竞相开放。

草原与山、河、湖密切相处,藏传佛教古寺点缀其间,更添了些神秘和诱惑。

甘南饭店甘南饭店是二星级涉外饭店。

总体床位300余张。

拥有总统套、豪华套、标准间和普通间等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客房。

有中餐厅、高档宴会厅、清真餐厅和KTV包厢,可同时接纳400余人就餐。

贵宾楼,是集旅游、接待会议、商贸、食宿、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贵宾接待楼,内设中央音箱控制系统,消防自动喷淋系统和多功能厅、商务中心等。

饭店有不同类型档次的会议室、可满足大、中、小型会议及商务洽谈,饭店总服务台,商品部24小时可为宾客办理入住、购物、电讯等服务。

当周沟甘南饭店旅游点让您感受民族风情,别具风味的藏餐系列。

西羚旅行社可在黄金季节推出最新旅游热线。

格桑花草原旅游部座落在距拉卜楞寺7公里的大夏河畔,设有藏式帐蓬招待所,高中档床位100张,低档床位200余张。

藏式帐蓬餐厅供应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藏餐,同时供应汉旅饭菜,并设有帐蓬卡拉OK舞厅、小卖部等,环境幽雅,舒适方便。

同时可等待100人以内的中小型会议甘南有许多出售藏民日常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店铺,货品较全,建议多比较几家。

在夏河拉卜楞寺外的人民东街上有一排小商店卖各种藏饰、藏刀,这是旅游者不能不光顾的地方。

格桑花草原旅游部座落在距拉卜楞寺7公里的大夏河畔,设有藏式帐蓬招待所,高中档床位100张,低档床位200余张。

藏式帐蓬餐厅供应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藏餐,同时供应汉旅饭菜,并设有帐蓬卡拉OK舞厅、小卖部等,环境幽雅,舒适方便。

同时可等待100人以内的中小型会议玛曲草原位于自治州西南部的玛曲县,黄河在这1万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自西南入境,复从西北出境,形成九曲中的第一大弯曲。

在这美丽富饶的黄河首曲,有许多引人入胜、令人留连忘返的草原景观,西梅朵合塘(意为花滩)便是其中之一。

西梅朵合塘位于玛曲县城以西120公里处的欧拉秀玛乡,这里是地势平坦的河谷滩地,绵延数十公里。

到每年七月中旬,整个滩上遍开整齐而又平展的金莲花,策马滩上,马蹄下迸出一抹金灿灿花尘,蹄香不言而喻。

到八月金莲花悄然隐退,代之以天蓝色的龙胆共,整个花滩一片蔚兰,滩接天际,天地一色。

到十月,周围高山之巅已是白雪皑皑,这里却换之以斑斑点点的毛莨花。

这便是西梅朵合塘的花之三奇。

另外还有玛日扎西滩、金木多扎西滩、宋葛尔等各具特色的草原。

其中玛日扎西滩距县城八公里,滩平且广。

夏季来临,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届时芳草连天、白帐点点,牧民身着民族盛装,骏马往复,热闹非常。

甘南藏包子始于何时,史无记载。

但相传最早的藏包子是以当地特产青稞面为皮,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

现在,又以白面为皮,以羊肉为主馅,加适量羊板油,调以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

甘南藏包子制作精细,工艺有独到之处。

就以制包子皮为例,它不象一般的包子皮需用擀杖擀制,而是将白面烫好后,用手捏制。

甘南藏族人民大多都有一手捏制包子皮的高超手艺,一次可捏制成4至5个大小相等、薄厚均匀的包子皮。

包好的包子大小如核桃,均匀整齐,顶端有旋涡,外形十分美观。

藏包子因体积较小,一般放置在旺火上蒸制15至18分种即熟。

用筷子把包子夹入盘内,佐以蒜泥、醋、酱油、辣子油、吃起来油而不腻,软嫩可口,鲜美异常。

甘南藏包子不仅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民族风味小吃,而且也是藏族人民款待客人的传统美食。

当远方的客人到甘南大草原旅游时,好客的藏族人民,一定会请佳宾领略藏包子的独特风味,以饱口福拉卜楞寺坐落在夏河县城以西的夏河之滨,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

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该寺以其规模雄伟收藏丰富,历史悠久,僧人众多而驰名中外,1982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有各种各样、形态独特的金箔,玉石,象牙,珍木所造的佛塔,能为各种制作精巧细腻,姿态逼真的佛像,大的主在十几米,重达数吨,小的只有两三厘米,轻不过二三两还有悬挂在室内墙壁,方柱上的唐卡画画彩绘,其工艺之精美,构思之巧妙,令为叹为观止,朝拜者络绎不绝,信教群众和僧侣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参与和观看各种法会法舞,古老的藏戏和南木特剧,色彩绚丽的酥油花,不远千万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和藏文化学者便沉浸在独特的藏族宗教文化之中。

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

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

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甘南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结合部,自古以来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广大藏区同内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人称“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

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辖七县一市,人口66.96万人,其中藏族33.26万,有藏、回、蒙等24个民族。

甘南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草场面积4084万亩,占总面积的70.28%,是青藏高原自然载畜能力高、耐牧性强的草场,现存栏牲畜300多万只,亚洲最美丽的天然草原就坐落在甘南。

甘南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三河一江(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及其120多条支流纵横全境,水能理论蕴藏量361.37万千瓦,占全省水能总蕴藏量的21%,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215.86万千瓦,目前已开发17.3万千瓦,占开发量的8.02%,正在开发的有38.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8%,开发潜力巨大。

甘南地质构造复杂,矿藏储量丰富,已发现矿产地270处,已探明矿藏24种,其中14个矿种储藏量居全省前5位,黄金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十七位,矿产潜在的经济价值达100多亿元。

甘南林地面积1382万亩,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的30%,有大熊猫等231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类13种,二类27种),是国家和甘肃省珍贵濒危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在100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中,有冬虫夏草等藏中药材850种、羊肚菌等山野珍品100余种,开发前景广阔。

甘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由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质板块的剧烈撞击,形成了甘南自然风光迷人、民俗风情浓郁、宗教文化独特、名胜古迹众多的地域特色。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则岔、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国家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黄河首曲大草原等江河、湖泊、高山、石林、峡谷、森林、草原;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等121座藏传佛教寺院,是甘青川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堪称“东方藏族艺术宝库”;有古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仅藏民族服饰就多达86种,堪称藏区之最,晒佛节、插箭节、香浪节、采花节、万人拔河等各种民间节会,异彩纷呈;有汉代白石崖八角城和红军长征经过的天险腊子口等历史遗址,遐迩闻名;这些具有“藏汉走廊”风韵的特色旅游产品,构成了“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丰富内涵。

据统计,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大类、33种、146处,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而享誉海内外。

禅定寺禅定寺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城北平台上。

又称“卓尼寺”,藏语称“噶丹雪珠林”(具喜请修洲)、“当增达尔吉林”(禅定兴旺洲)。

相传13世纪初,这里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

约1269年,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留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弘法。

后经萨迦格西·希日益西努力,将原寺改为萨迦派寺院,并委托协地(系杨土司始祖)为寺主。

明天顺三年(1459年)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1439年)从西藏学成归来,改卓尼寺为格鲁派寺院,并担任了首任法台。

自此,该寺发展很快。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卓尼第十代土司罗桑敦珠(杨威)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该寺法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随长兄杨妆松赴京晋见康熙帝。

康熙帝封他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

从此,卓尼寺又称“禅定寺”。

此后,于1714年建参尼扎仓,1729年建居巴扎仓,约在乾隆年间建萨里哇扎仓(天文学院)和崇巴扎仓(法舞学院),从而发展成一座正规的格鲁派大寺,寺僧最多时达到3000人。

1912年,该寺毁于兵燹。

1931年,在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主持下重建,历时六年峻工,规模小于从前。

1958年,全寺有僧众三百余人,禅定寺教权历来由卓尼土司杨氏家族掌握,由出身于该家族的僧人担任僧官(后称堪布),总揽全寺政教事务。

寺院管理体制分堪布和法台两大系统,总法台由堪布委任。

全寺设四大扎仓,分别是参尼扎仓、萨里哇扎仓、居巴扎仓和崇巴扎仓,其它管理体制属法台系统。

禅定寺原来直接管辖尼月巴、岔道尔、马闹、冈梢等五座寺院,并统领44座小寺和17个教区。

这些寺院和教区分布在原杨土司所豁48旗,即今卓尼、迭部、舟曲等县境内。

此外,在色拉寺居曼扎仓设有本地区学僧的五个康村,与蒙古地方也有教务往来。

本寺内有策满林、伊犁仓、麻当仓、古雅、加唐、岔道匀古续等五大活佛昂欠。

各昂欠除与本地区各寺联系密切外,还与内外蒙古的一些寺院有宗教联系。

该寺1996年拆毁,80年代以来修葺一新。

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哲学院、天文学院、密宗学院、辩经院僧官衙门等。

并有扎巴谢主大师塔等三座,供奉有扎巴谢主等高僧舍利三粒。

禅定寺原保存有相传龙树亲手塑制的十二转轮王像、亲手绘制的贝叶佛像、印度铸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门神像、《般若八千颂》贝叶经、尊者那若巴骨饰、卓尼土司先祖协地保护神“贡保”像以及宗喀巴大师著作手笔。

惜经多次浩劫,现所剩无几。

寺内现藏有佛经万余部。

禅定寺现任寺主杨丹珠·洛桑丹增成来坚措,1933年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第十九代土司家中,五岁时依例袭禅定寺僧纲(即堪布)及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