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宝塔导游词【篇一:天宁宝塔导游词】天宁宝塔导游词各位来宾,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天宁宝塔,我是本次讲解员xxx。
都说有寺必有塔,天宁寺在北宋年间曾经有过一座七层的普照王塔,后毁于战乱。
上世纪末本寺方丈松纯大和尚发大宏愿,重建宝塔。
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十方信众的捐助下,2001年宝塔开始筹建, 02年4月奠基,经过5年努力多,宝塔于07年4月30日举行落成开光大典,正式对外开放。
天宁宝塔高153.79米,仿唐宋风格、八角飞檐,每个飞檐下悬挂有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悦耳,传来梵音阵阵。
仰望宝塔,逐层数之,宝塔高达十三层,十三是佛教中最吉利的数字,佛教中有个说法,凡十三层佛塔,必供舍利子,我们宝塔地宫内也供奉有舍利子,待会我们将前去参拜。
!宝塔共用6500吨钢材、1000吨铜和5000立方米的楠木修建而成,塔顶金光灿灿,采取金刚宝座式塔刹,主塔刹高30米、四根副塔刹高15米,共用75吨铜铸成,表面还贴了大量的黄金,因此称为“金顶”。
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万丈佛光。
大家抬头请看,宝塔上方悬挂有很多的匾额,最上方“尘刹庄严”,由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所书,“仰之弥高”则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长尉天迟所书,“共生吉祥”是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所写,“神州大佛塔”则是2010年4月30日宝塔开光三周年当天,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莅临天宁宝塔后由感而发,欣然提写的。
“龙城象教”是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来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龙城”是常州的古称,“象”是佛教以佛像、相片来传承,而佛教发源地印度把象认为是吉祥之意,“教”是佛教的意思,所以“龙城像教”就是常州吉祥佛教的意思。
“天宁宝塔”这块匾额则是截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的书法。
宝塔两边立有两根九龙柱,龙柱高19.8米、直径近3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每根重200余吨,是国内仅有的大型成对龙柱。
这对龙柱由福建惠安能工巧匠制作而成。
龙柱上盘旋着九条活灵活现的金龙,代表了常州的古称龙城,同样也隐含着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九条金龙喷洒甘露为其沐浴净身的场景,另外,两根龙柱和宝塔正好构成一个“山”字,寓意“龙山”。
宝塔台基,采用“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佛教建筑形式,是微缩的世界佛教遗址,围绕有7层围栏、28个汉白玉扶手、988块玉碑、1226个小佛像、999座汉白玉小宝塔。
广场上,是两个长5米、宽1.8米、高2.8米由青铜铸成的香炉,重5吨,通体刻满了福禄寿的字样。
求得清香三支,虔诚跪拜,但求健康与平安。
拾阶而上,来到了塔基平台,眼前是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青铜所铸,每尊高6.6米,重5吨,形象庄严威武。
每位天王两边伫立了高3.2米、长4.8米的八吉象,取谐音八吉祥。
绕行塔基,大家还能看到一幅长130米、高近3米的大型花岗岩浮雕,刻有“五百罗汉”的各种造型,这些罗汉的造型以天宁寺珍藏的宋代长卷为依据,这幅长卷年代久远,非常少见。
现在让我们绕塔一周,同时也诵读了一遍佛教经典《心经》,大家所看到的是由赵朴老所书。
星云法师在天宁宝塔开光当日开示:天宁宝塔是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她是一座灯塔,能为苦海中的人指明方向;天宁宝塔也是一个宝藏,亲近她的人,宝贝取之不尽;天宁宝塔更是加油站,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人增添力量。
亲近宝塔,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概述:宝塔一明层的主题是“华藏世界——和”,寓意“华严净土,和睦和谐”。
主要展示了华严三圣、观音菩萨以及佛祖八相成道的故事。
表现了佛教中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和谐思想。
大殿面积近1600平方,高13米,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作为塔中之殿实为罕见。
殿中尤以四尊高10.5米、重10余吨的铜铸大佛;72米长,3.2米宽,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景泰蓝观音壁画以及四幅大型铜雕壁画最为引人注目。
走进华藏世界殿,仿佛进入了佛的净土世界,一个和谐圆融的世界。
大殿正南方这尊毗卢遮那佛,高达10.5米,重10吨。
大佛铸黄铜,表面贴金,由本寺方丈松纯大和尚率两序大众前往江西颂经迎请,诸多善信自带黄金首饰熔入大佛,充满法喜。
穹顶镶刻的是长72米,高3.2米的景泰蓝观音三十二应身像,这观音三十二像景泰蓝壁画已被列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加上大殿北面的杨枝观音像,正好是观音的三十三应身。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幻化为三十三个不同的应身普度众生,可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长作渡人舟。
在华藏世界中,四壁大型铜雕壁画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艺术领域的唯一传承人朱炳仁大师亲自创作,总面积近220平米。
展现的是佛祖从降生到涅槃的108个故事,称为“八相成道”,分别是:降兜率,入胎,诞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涅槃。
这尊是大行普贤菩萨,是毗卢佛的右胁侍。
普贤菩萨手持莲花,莲花代表纯洁、圣洁的意思,普贤的普,意为遍及一切,意思是说菩萨之道遍布满宇宙;贤,指备具众德,意谓菩萨之德性同于圣人,也就是指普贤菩萨的慈悲威德,智慧愿行,悉数都能普遍使一切众生吉祥。
普贤菩萨被称为大行菩萨,代表大实践、大作为。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观音三十三应身中的杨枝观音。
观音的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代时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省略了其中“世”字,简称“观音”一直沿用至今。
这尊手持如意的便是文殊菩萨,是毗卢佛的左胁侍,又称文殊师利,简称文殊,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佛陀的智慧。
一般学生在考试前都会来参拜文殊菩萨,寻求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然后再拜一下有求必应的观音,许下自己的愿望。
概述:宝塔十二明层因供奉四尊宋代的香樟木古佛而得名“古佛殿”。
尤其以两尊宋代仿唐的观自在菩萨最让人称道。
斑驳的佛像表面掩盖不住细腻的雕工,雍容娴静的面容更是将“观自在”的精神描绘的惟妙惟肖。
走出殿外,站在走廊上,心旷神怡,真可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正下方,天宁禅寺跃然于眼前。
顺时针绕塔,看到的是常州的最高学府省常中,再往前看,基督教堂和前后北岸一览无遗。
听松楼附近绿树成荫、绿意盎然,红梅公园里泛舟湖上,欢笑连连,红梅阁、文笔塔、嘉贤坊,承载着岁月的洗礼,依然矗立。
不远处,双层巴士、快速公交,城市流动的使者穿城而过,从高处看常州,与平时截然不同,别有一番滋味。
进入十二层古佛殿,岁月的流逝,文化的传承,在这些古佛身上体现出来。
宋代香樟木塑造的一佛两弟子。
看着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的眼睛,不管站在何处,好像两位尊者都在看着我们,可谓佛眼无边。
虽然是宋代塑像,但是两位尊者的眼睛却非常明亮,是由黑色琥珀所制,因此保存至今依然非常的明亮如新。
这尊香樟木观自在菩萨翘着二郎腿,坐姿可谓潇洒自在。
佛像精致细腻,线条流畅,气度不凡,坐像庄严肃穆充满神韵。
北面这尊观自在菩萨,与前面一尊相比,体态丰满,雕凿工艺精细,面容雍容闲静,嘴角微带笑意,面相丰润。
东面同样供奉观自在菩萨,坐姿更为潇洒,左脚翘起,右脚下垂,仿佛马上就要站立行走的样子。
这原本是一位功德主个人收藏的藏品,出土于甘肃,这位功德主听闻天宁宝塔将建古佛殿,在征集古佛,一心向佛,就将这尊非常珍贵的佛像捐赠给了天宁寺,与其他三面佛像,共同形成了古佛殿。
在捐赠此尊佛像之前,曾有文物爱好者向这位功德主出资50万美金收购这尊观自在菩萨,功德主担心文物出售后会流落海外,毅然将此尊观自在菩萨捐赠给天宁寺,留下了一段佳话。
概述:宝塔钟楼层的主题是“梵音远播”,寓意“听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阁内122米处悬挂天下第一高钟“天宁宝钟”,高钟第一,寓意“高中第一”。
天宁宝钟青铜打造,重三万斤。
每年除夕,都会在此举行隆重的撞钟祈福仪式,浑厚的钟声好似无边的佛法向外扩散,余音绕梁,震撼心灵。
天宁宝塔最高122米梵音阁内悬挂的三万斤铜钟由当代托塔天王之称的宝塔设计专家,同济大学的路秉杰教授设计的仿唐古钟。
(关于这天宁宝塔第一高钟的钟声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这里还有一则轶事。
2007年,我市统战部副部长、宗教局赵局长在陪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参观游览梵音阁时,赵局长介绍到,这天宁宝钟的钟声能持续4分多钟,丁教授当时有所质疑,于是当场试验,亲自看表撞钟测试。
结果发现,钟声持续五分钟后依然余震阵阵。
教授很是赞叹,围着宝钟绕行很多圈,边走边看边摸,发现天宁宝钟钟壁厚薄不一,最厚的地方14公分,最薄的地方7公分,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它被撞击后,钟声方可传4公里远,余音持续5分钟之久。
教授感叹到:不愧为第一高钟!)也许大家都很好奇,这么大、这么重的钟是怎么放进宝塔的呢?其实,在宝塔尚未封顶前,就用450吨/米的大塔吊把铜钟吊到122米的高度,通过铁轨滑动,将钟移入塔内吊装定位。
整个安装过程进行了非常精密的测算才将大铜钟安装到位。
在天宁宝钟的两边,还有“国泰民安”和“高钟第一”两块牌匾。
国泰民安”是天宁寺方丈松纯大和尚的亲笔题字,为了国家百姓祈求平安。
而“高钟第一”是原副市长周亚瑜先生的亲笔题词,寓意诚心登塔的人凡事“高中第一”,更希绕行梵音阁内圈,四幅精美的扬州漆画:《法华妙典》、《释迦说法图》、《西方极乐世界图》以及《华严大法》,这四幅扬州漆画是扬州顶尖的漆画厂家——扬州漆器厂设计制作的也是第一次在佛门中见到扬州漆画得身影。
望莘莘学子来此登塔敲钟都可以高中第一。
漫步梵音阁外圈,千年香樟木上,雕刻了整卷的《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佛教中重要的典籍之一。
概述:宝塔五明层的主题是“法界源流殿——史”,寓意“诸佛菩萨,永住世间”。
该殿采用植物中的舍利子——世界极品沉香和各种名贵木材进行雕塑,反映佛教的起源、发展到传入中国的历史。
殿内典藏一尊用整块沉香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观音,高3.06米,重800公斤,实乃稀世珍宝。
沉香木“法界源流”将给世界佛教及后人留下不朽的盛世瑰宝。
宝塔五明层法界源流殿主要运用木雕工艺表现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纵三世佛。
描述了佛教的传承。
本层是福建莆田的李凤强先生的木雕作品专项展览。
李先生1972年出生于莆田雕刻世家,是现在中国最年轻的民间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他擅长木雕技艺。
本层中心展品主要是四组以沉香木雕刻创作的作品。
这四组展品,背景选用上好的楠木,小佛像选用沉香木。
四组沉香木雕光原木的价值就达三亿。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灵山胜会”,主要展示了佛释加牟尼佛祖在灵山召开法会的场景。
外围墙上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佛教的三大体系。
佛教在中国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各不相同,加上所处地区文化、社会历史背影也不相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来到西面,看到的这组气势恢宏、场面壮观的沉香木雕作品是将来佛弥勒佛的龙华三会。
指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觉,前后分三次说法,是为龙华三会。
北面这尊沉香木雕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是我们宝塔镇塔之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