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篇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9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
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据2019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今年9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尽管疟疾致死率自2019年以来已下降60%,但全球仍有32亿人面临罹患疟疾的风险,2019年预计新增病例2.14亿,死亡人数43.8万,死于疟疾的多为年幼的儿童。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对疟疾的记载已经有4000 多年历史。

公元前2700 年,中国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描述了疟疾的相关症状:发热、寒颤、出汗退热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死。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聂为民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寒热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血液,而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