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帮困县之一。
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人,其中农民工13.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
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
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同志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2004]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
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三、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
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2004—2010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
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基地组织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
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
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
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二、存在问题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三、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2005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加社会效益----枣阳市农广校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总结2010年是全面推进阳光工程调整与转型的一年。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阳光工程项目精神,根据枣阳市阳光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枣阳市农广校按照“稳定规模、规范操作、严抓质量、创建品牌”的思路,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创业技能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布局的特点,突出粮食高产创建和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培训理念,着重围绕优质粮高产和农村服务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具体作法(一)明确任务目标按照市阳光办的安排,今年我校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3240人,其中特色职业型农民培训中优质小麦高产种植技术1100人,主要安排在七方镇宋王、杨庙村、王庄村,鹿头吉岗村、吉庄村、丁庄村,杨垱镇桃园村、杜庄村,吴店镇二朗村,共九个点;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1000人,主要安排在吴店镇周寨、西赵湖村,兴隆镇刘畈、红花村,刘升镇李老湾村、杨当镇光寺村六个点;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200人,安排在琚湾镇郑岗村、长堰村、环城鲍庄村三个点;果树栽培技术200人,主要安排在市优质水果主产区新寺镇李楼村;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200人,主要安排在蔬菜基地环城十里村和孙井村;涉农重大工程培训中沼气工及后续服务人员240人,畜禽防疫员及养殖员300人,以镇为单位,进行组织。
截止本月中旬,我校已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其中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200人,沼气工及后续服务人员242人,畜禽防疫员及养殖员300人,果树栽培技术204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200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149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991人。
(二)早安排,紧落实,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九月六日,市阳光办召开了全市培训基地2010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布署会,传达了省农业厅《2010年湖北省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等会议精神,九月八日我校结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布局的特点,向市阳光办上报《枣阳市农广校二0一0年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
整个培训工作由农广校牵头,农技中心组织协调,作为农技中心本年度重点工作,中心主任亲自安排布署,分管广校工作的副主任带队具体落实。
工作开展分四个专班,1、领导专班。
农技中心成立了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主任张刚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财务专班。
负责教材印刷,学习资料等培训物资的组织。
3、培训专班。
农广校在农业部门内部聘请16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专家讲师团,巡回讲课,涵盖种植、植保、土肥、蔬菜、果树、养殖等各个专业。
同时组织专家编写《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种植技术》、《桃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畜禽防疫技术》、《枣阳市粮棉油高产技术手册》及科技明白纸等。
4、培训管理专班。
聘用近30名熟悉农村、农民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担任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联系、培训管理、考核等事项。
9月20日前全部进村,建立班级,摸清学员基本情况。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为了使“阳光工程”的政策深入民心,家喻户晓,我们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出动宣传车、制挂过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有深度和广度的持续宣传,把我市的阳光工程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
制作大幅彩色喷绘宣传牌,介绍国家阳光工程政策,9月15日,我校在市农村能源沼气合作社进行了开班仪式,并邀请市纪检委、市财政局、市阳光办、市农业局领导参加,市电视台进行了全程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
(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运行按照上级阳光办的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并且严格执行,确保了阳光工程“阳光操作”。
一是认真执行“三堂课”制度。
在各培训班开班前,我们与市阳光办联系,严格执行第一堂课制度。
在第一节课上,由市阳光办和财政局组成专班到培训班给参培学员讲课,让农民学员明白阳光工程政策、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实施等内容。
认真核查学员的资格和人数,切实做到不漏登、不错登。
培训结束组织考核、考试。
建立20%电话抽查制度,培训班结业后,各培训班在近1个月内对培训对象进行跟踪回访,以电话回访的形式为主,回访对培训在实践中的效果及近期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告知班主任电话号码,进行解疑答惑。
二是实行工作责任制。
1、各培训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培训具体内容及责任;2、制定每个专业的培训计划和方案,确保每个班按时如期完成培训任务。
3、建立学员培训管理制度,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实行学员上课签名制度,按照培训内容及学时确保教学环节落实到位,保证培训质量;4、开展教学质量与效果测评,农广校配合农技中心对各责任教师的培训课程和绩效进行测评,并对培训教师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5、切实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做好培训台帐管理工作。
(五)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实行就地就近培训,直接进村,方便农民学习;办班形式上,在小麦高产创建村我们实行整村推进,在村级防疫员、沼气等专业上实行多村连片办班;白天集中讲技术,晚上放碟片;在马铃薯、果树等专业培训时,集中学员在示范田块进行操作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