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
1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
1.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
(1)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以微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本次信息技术革命起源于20世纪30—70年代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微电子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
数字化是最近这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最主要的特征。
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也可以定义为用0和1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场综合性技术革命。
数字化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音乐、数据和其他信息,以0和1的形式储存、压缩与更正,通过光纤或无线频谱以光速传输,具有易交换、高容量、高稳定和高清晰等特
点。
(2)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①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催生了独立的信息产业,而且具有极大的外部性,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引发了现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了新兴技术群。
②信息技术的数字革命改变了过去以原子为主的世界,代表着一种新的信息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用数字技术取代了以模拟技术存取、加工、传输信息的方式,带来了信息处理、生产消费和日常生活的革命性变化。
③信息技术革命使各行业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尤其是计算机业、通信业和信息内容产业的聚合,带动了服务业以及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信息技术革命通过世界各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国际互联网,使距离很远的不同专业生产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新经济
新经济,有些情况下,新经济又称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为基础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的一种经济状态。
新经济具有以下特征:①以IT技术为基础;②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并改变经济结构;③边际报酬递增;④高利润与高风险性并存;⑤全球经济一体化。
2.数字革命对“媒介融合”的影响
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对于传播媒介的直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媒介经历数字化过程而变为新媒介
在数字时代,无论是何种形态的信息,一经数字技术的处理,都可以整合为同一的数字化信息。
经由数字化的转换,所有的传统媒介都可以转型为新媒介。
(2)各种不同媒介形式在技术层面的汇流与融合
数字化之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出现模糊化,过去不同形态的媒介信息的壁垒已被打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视像和语音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这种现象称为“媒介融合”。
(3)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
互联网也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力量。
它在长途电话和传统邮件方面提供了竞争。
全世界的广播信号可以通过互联网听到。
互联网在使零售和发行更有竞争性。
3.数字时代的信息产品及版权问题
(1)数字化信息产品的特性
①不易破坏性。
数字产品不会磨损,没有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之分。
②可变性。
数字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修改。
尽管有版权法的保护,但是由于技术发展快于法律的修订,而且法律永远不可能穷尽规则,所以,数字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保护其利益不被侵犯。
③可复制性。
数字产品极容易被复制,也就是说它具有高沉没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有时候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④对个人偏好的依赖。
信息产品不是“可消费”产品,被消费的是信息所代表的思想和信
息的用处,这些用处因人而异。
⑤边际效用递增性。
在信息产业中,许多产品的生产,比如电脑软件的生产并未遵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者说不是直接遵守这个规律。
其原因在于,信息资源是网络经济中的主要生产要素,而信息资源具有再生性、无排他性的特点。
其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2)信息产品的版权问题
①信息技术从两个方面改变了信息的成本。
a.复制成本。
信息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制作复制品的成本。
b.分销成本。
信息技术使这些复制品可以被迅速、方便、便宜地分销出去。
②媒介产业是内容产业,横跨娱乐和信息产业两大领域。
从事“信息产品”的内容生产、加工和传播,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对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的补偿,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决定了媒介产品具有多次销售的功能。
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制造和包装知识产权,尽可能向广泛受众传播,尽可能以高的价格出售知识产权以求利润最大化,所以,版权问题便成了内容生产时媒介产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二、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
1.传统媒介产业与产业价值链
(1)媒介产业的含义
①定义
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同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大众传播媒介机构的集合。
根据媒介经营活动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可以对媒介产业做出更为精确的分类(见表10-1)。
表10-1媒介产业的构成及内涵
根据技术特性,核心媒介产业可以分为传统媒介产业和新媒介产业两大类:
a.传统的媒介形态包括了三大部分,包括平面媒介如报纸、杂志和图书等,电子媒介如无线/有线电视、广播,电影和音像等。
b.新媒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媒介等。
对于媒介产业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比如关于媒介产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关于媒介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关于媒介市场的评价指标,关于媒介品牌的评价指标,关于媒介企业价值的评估指标等。
(2)媒介产业价值链
从新闻的生产及消费过程看,媒介产业中的主要价值增值过程可以细分为素材采集阶段、产品集成阶段、渠道分发阶段、广告承揽阶段、市场营销阶段、延伸服务阶段(见图10-1)。
图10-1媒介产业价值链示意简图
①当一个媒介企业以部门化的方式整合价值增值过程的时候,就建构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这时的产业链也是内部价值链。
②当一个媒介企业将价值增值过程的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以外包的方式委托其他企业执行的时候,本企业与配套服务商所形成的集合,就是一种产业关系。
③当一个媒介企业将价值增值过程从部门化发展到公司化,媒介企业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企业集团,集团内的各个公司不仅服务于本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而且作为配套服务商,还为其他媒介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时的媒介产业,在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上,都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并实现较大的增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