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废兴虽系乎数而事之理乱实由乎人西北距太原城二十里有诏以治平名其寺者即古并之云溪也道人陨公当居焉有能诗□颇为缙绅先生所推重陈文惠之镇并也□□□□□贲山谷由是檀施交至就座之徒晨暮恭请惟恐其后逮陨公没数十年间皷板钟□寂寥不嗣我有田畴他人是保颓垣坏屋仅有存者中有义永落□未几为众所推遂主其事义永虽攵藻□逮陨公而业履精进过之□衲之外无余资所谓拾枯松煮瀑布者也复故起废殿宇屹然可观呜呼余之所谓事之理乱必由乎人者岂不信哉然执劵诛负之家未尽去门而其徒已有诬告者矣邑大夫张公神明其政乃日义永之干局豪户之兼并吾兴闻之矣遂首正其罪仍以状闻师庭尽根栝旧产以付义永又命刻石以记之余既嘉义永之能嗣家风又喜吾邑大夫之政虽深山空谷之中幽微必独因援笔记之而无辞大观二年五月望日晋阳焦稹序并书西山治平寺庄帐记大观二年(宋徽宗1108)五月十五日碑连额高二尺七寸广二尺五寸五分,二十行,行十八字。
额题八字均行书,今在阳曲县西三十里虎狼山治平寺 西山治平寺庄帐记并序 注:1、寔:shi 同“实”;放置;此2、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贲:(1)贲b ì 1. 文饰,装饰得很好:~临(贵宾盛装来临)。
(2)贲 b ēn 通“奔”。
急走;逃亡4、陈文惠: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别称陈文惠谥号"文惠"在任河东路转运使时,他见这一带(今山西)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人都靠开采煤铁为生,而当时煤炭和铁矿的税都是很重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
陈尧佐就上奏朝廷,请求免除煤税,减轻铁税,朝廷批准了。
这样,公煤铁两项一年就少征收数十万两银钱的税。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徙并州。
任并州知州(1025-1027),每次汾水暴涨,陈尧佐替他们在汾水两岸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赖其利5、檀施:布施;施主6、皷:同鼓7、钟□:这里的框框里的字是个鱼字头下面一个六,查不到是什么字8、落□:这里的框框里的字是髟犬,髟biao 指毛发下垂的样子 9、嗣:继承10、攵:攵p ū古同“攴”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
11、□衲:原文框框字是上面一个好象是亏但要出点头的字下面是个皿字底,怀疑是盂劵:拼音是juàn ,总笔画是8笔,意思是同"倦";止 12、邑: ①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 〗 邑,国也。
——《说文》。
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古国邑通称。
”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13、栝gu ā古书上指桧树。
箭末扣弦处:箭栝。
矢栝。
多年生草本植物,爬蔓,果实椭圆形。
根和果实均可入药。
通称“栝楼”。
栝 ti ǎn 拨火棍。
14、 望日:每月阴历15译文万物的废弃兴旺虽然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然而实际上是不容易理出头绪的。
太原城西北二十里的位置有个地方,有处古寺。
皇帝下诏书命名为“治平寺”是对古寺僧人的尊敬,这里风景秀丽只有有道行的人才能在此修行。
常有人在诗中提到这座古寺而这些诗在官场中也很风靡。
陈文惠在并州时…………(此处原文少5字)逃亡到山谷之中的庙中作了布施后就在庙里住下,早晚惶恐生怕被捉。
这数十年间一片荒芜,钟鼓木鱼也没了声音,四下里都非常的寂静空旷,没有声音的。
有个叫义永的得到大家的推崇继承了这里的田地以及毁坏的屋舍,开始重修此寺庙。
义永非常用心的打理着,认真计算花费,到最后除了最基本的修行用具和衣衫外再没有其他资产。
这就是所谓最清贫的日子吧:捡枯枝取暖,煮白水充饥。
而在这样的日子里,把节约的经费都用在寺庙重建上,使废弃的大殿重新展现风采,香火重现,真是太了不得了。
义永为修庙宇不但用了所有家资还有了外债本人因此搞的疲倦不堪,而他人不见义永之苦只见到焕然一新的大殿,觉得他一定有了很多私藏,私下议论的很多,更有甚者他的徒弟都生了嫉妒之心,向官府举报义永。
邑大夫张公非常的清政,明察秋毫。
说义永为修寺庙已经散尽家财哪有贪污一说,于是把诬告的人治了罪帅庭把寺庙周边的树木、旧产业折算金额后补偿给义永,以资奖励。
同时又命人刻此碑把这些事记载下来,一个是表示对义永的褒奖另外也是为了让义永的这种精神能发扬下去。
我们的邑大夫真是勤政爱民的好父母官呀,对这样在深山幽谷里的案件还如此关心认真办案,所以对我来讲为它写写碑记更是应该做的事情了。
1108年5月15晋阳焦稹给本碑作序并负责书写序文1.《太平寰宇记(共9册)》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2.大通监:宋太平(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8年)兴国四年(979)置.属河东路。
故治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八十里西冶村。
《太平寰宇记》称:大通监管东、西二冶,西山冶取狐突山铁矿烹炼。
太平兴国七年移往唐明镇,金废。
3.羊肠:羊肠坂(阳曲)见附件 4.舆:yú,形声。
从车从舁( yú)声。
本义:车厢;疆域5.嘉祐四年:1059年。
嘉佑(1056年9月-1063年)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
苏洵有同名著作《嘉佑集》。
6.癸酉:gui you 天干甲日和己日,北京时间(UTC+8)17时到19时,就是癸酉时7.墜:坠8.长编拾补: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记载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极高。
该书原有九百八十卷,因卷帙庞大,传写刊刻不易,自元以后,世鲜传本。
至清代,传钞本仅剩一百零八卷。
今本五百二十卷,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南宋杨仲良曾取李氏书改编为纪事本末体,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
清人秦缃业、黄以周等即利用杨书,还原为编年体,以补李书《四库》辑本之佚文,其中杨书缺略者,旁采他书,加注于下。
其余典籍所引《长编》原文或注语,亦均加采辑,纂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
此书起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四月,止于钦宗靖康二年(1127)五月,为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9.废坠:亦作“废队”1.衰亡;灭绝。
(2).因懈怠而中止。
10.陶节夫:崇宁((1102年-1106年)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
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
筑石堡等四城。
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
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
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
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
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节夫是帅才,宋与西夏战之唯一大胜,节夫功不可没。
因属新党,评价很低。
按太平寰宇记西山冶在大通监西文谷内此宋时言西山所由仿今山西通志谓山在羊肠之南出阳曲交城间面汾川者为太原之西山如婴山蒙山龙山卧虎山仁山崖山壶屏山者皆是方舆纪要蒙山在太原西北五里其山连互深远或以为北山或以为西山又引宋白曰大通监本古交城地舆通志说悉合是则西山者通指郡山面汾水者言因不独一峰一壑已也通监长编太平兴国四年五月戊子毁太原旧城以榆次县为并州七年二月复徒并州于三交寨注去三交寨即阳曲县嘉祐四年十月癸酉复以并州为太原府记作于大观二年其云距太原城二十里仍即指太平兴国七年所徙三交寨而言为今阳曲县地治平寺据今县志在今城西二十里虎狼山宋大观二年立舆碑所言二十里者稍不合或志误耳陈文惠名尧佐字希元关中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赠司空事具宋史本传又据长编天圣三年三月丙子徙知河南府枢密直学士陈尧佐知并州文惠帅太原颇有惠政史言其植柳数万本以捍汾流民赖其利此记云文惠镇并阙贲山谷檀施交至是能修举废墜者又云以状闻帅庭案大观二年帅太原者为陶节夫见长编拾补及宋史译文:按《太平寰宇记》记载大通监管东西二冶,即东山冶、西山冶。
这是宋朝时期“西山”这个称呼的来由。
就象如今的《山西通志》记载:太原的西山在阳曲南,是阳曲和交城的分界。
就像婴山、蒙山龙山卧虎山仁山崖山壶屏山等都是各行政地域的分界线一样。
重点看蒙山在太原西北五里那个地方山脉连绵称北山或称西山都是有可能的。
再引用宋《大通监》讲是指和古交相交之处,那按通志所说的西山应该就是指这附近的一带所有临近汾河的山脉了肯定不会只是单独的指一座山峰而已。
查并州旧史,在历史上有几次行政中心的转移。
公元979年5月戊子日的时候毁太原旧城,并州行政中心转到榆次县。
979年2月又将并州行政中心转到阳曲县。
1059年10月癸酉日并州行政中心再回太原。
这里讲的距城二十里为阳曲县治平寺,应该是指979年并州行政中心转到阳曲县时候的距离阳曲县的相对地理位置。
这个城和大观二年记的太原城稍有点不一致,也可能是通志记载错误也有可能的。
陈文惠名尧佐字希元,是关中人,作官作到同中书。
死后追封“司空”之职。
据宋史本传和长编中所提到陈文惠在并任知府的几年中广修水利为了治理汾河植柳树数万棵,让广大的百姓受益极大。
逃亡到山谷之中的庙中作了布施后就在庙里住下到庙荒废。
再到重修大殿时发生的状告事件,查资料了解当时负责这个案件的是陶节夫,这些情况可以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和宋史中具体查询到。
附--引深学习:1)“劵”和“券”有什么区别?券--【1、quàn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2、xuàn通称“拱券”[arch]。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劵-- juàn 《说文》劳也。
《徐曰》今俗作倦。
《正字通》与契券之券异。
券从刀,此从力。
2)《羊肠坂》羊肠坂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
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不觉难。
衣上风沙欲憔悴,梦中灯火忆团栾。
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据查,古书记载的“羊肠坂”地名共三处,一在晋城,一在壶关,一在太原阳曲县。
就元好问所吟《羊肠坂》,有人认为指晋城,有人认为指阳曲,莫衷一是。
单从诗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无法分辨。
但可另辟蹊径,加以辨析。
元好问经过泽州时写过一首《天井关》:石磴盘盘积如铁,牛领成创马蹄穴。
老天与世不相关,玄圣栖栖此回辙。
二十年前走大梁,当时尘土困名场。
山头千尺枯松树,又见单车下太行。
自笑道涂头白了,依然直北有羊肠。
依好问习惯,经常会在旅行途中写一串串“见闻”,暂定好问笔下的羊肠坂就是泽州(今晋城)羊肠坂,《羊肠坂》与《天井关》就可视为姊妹篇。
泽州羊肠坂在天井关之南,地理上毗连。
作者由山东经泽州回故乡忻州,由南往北走,先过羊肠坂,后上天井关,作诗顺序为先写《羊肠坂》,后写《天井关》。
《羊肠坂》首句“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给人这样的场面,好问骑马向北走,向北望,归乡心切。
末句点明自己所处位置“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天井关》末句“自笑道涂头白了,依然直北有羊肠”照应《羊肠坂》,过羊肠坂时写下“今在羊肠百八盘”,过天井关时写下“依然直北有羊肠”,暗含之意为:“我业已过了泽州羊肠坂,又过了天井关,天井关以北仍然有羊肠(羊肠一样的路或遥指阳曲羊肠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