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润表综合分析--03版

利润表综合分析--03版

利润表综合分析--03版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本节主要内容:
• 一、利润稳定性分析 • 二、利润总额变化分析 • 三、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 四、利润构成变动分析 • 五、利润表相关比率分析
• 获利能力分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利润(或有关利润率指标,下同)是股 东利益(无论是股利收益,还是资本收益 )的源泉;
• 根据表2-1,2009年利润总额3340万元, 2010年为3150万元,则:
2010年利润比2009年增长额=31503340=-190万元
利润增长率=(3150-3340)/3340 ×100%
• 2.利润总额完成情况分析 利润总额完成情况分析,一般
通过计算本年超计划利润额和计划完成程 度来进行。
• 计算固定支出偿付倍数采用较为常用的公式:
•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指标与利息偿付倍数指标作 用相同,但在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上固定支 出偿付倍数更为谨慎。
• 例: 如ABC公司报表所示,该公司2000年利
润总额为84456万元,利息费用为1820万元 ,租赁费用为300万元。则:
• 公司2000年利息偿付倍数为: (84456+1820)/ 1820 =47.40(倍)
• B、公式分母的利息费用指本期发生的全部 应付利息。既包括计入财务费用的费用化 利息,也包括资本化利息。
• C、由于行业性质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没有 统一的标准。
• 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利用负债经营赚取 的收益小于资金成本,企业将无力偿还债 务;
• 该指标等于1,说明企业利用负债经营赚取 的收益正好等于资金成本;
动情况:
• 1、净利润分析
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是衡 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净利润 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 业的经营效益就差。
• 2.利润总额分析 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
活动的税前成果。
• 3.营业利润分析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实现的经营性利润。
四、利润构成分析
〈2〉利润是企业偿还债务(尤其是长期债务 )的基本保障;
〈3〉利润是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主要衡量指 标。
一、利润稳定性分析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构类型:
类型项目 A B C D E F G H
主营业务利润 盈 盈 亏 亏 盈 盈 亏 亏
营业利润
盈 盈 盈 盈 亏 亏 亏亏
本年超计划利润额=本年实际利润额本年 计划利润额
计划完成度=本年实际利润额/本年计 划利润额×100%
三、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 通过编制利润表的水平分析表,对利润各 构成项目增减变动进行分析。水平分析表 的编制采用增减变动额和增减变动百分比 两种方式。
• 分析方法:采用水平分析法。 • 利润表分析应抓住几个关键利润指标的变
(二)盈利能力
•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扣
除销售成本之后的差额 ,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企业生产环节的效率高低。销售毛利率 是指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
• 该指标数值越大,则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 会计实务中,普遍认为固定支出应包括以下 内容:
1、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 2、资本化利息。即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 利息费用。
3、经营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一般做法 是,将经营租赁费用的三分之一计入固定支 出。
除以上三项外,出于谨慎性,也有将折
旧、折耗和摊销、支付的债务本金、优先股 股息等作为固定支出的项目。
利润总额
盈 亏 盈 亏 盈 亏 盈亏
说明
正 常
待定
及时调整 还有希望
继续下去 将会破产
接近破 产
二、利润总额变化分析
• 1. 利润总额增长情况分析 一般通过计算本年利润比上年利润的增
长额与增长率来进行。
本年利润比上年增长额=本年实际利润总 额-上年实际利润总额
利润增长率=(本年实际利润总额-上年 实 际利润总额)/上年实际利润总额 ×100%
• 分析方法采用垂直分析法,即根据利润表 中的资料,通过计算各因素或各种财务成 果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析说明财 务成果的结构及其增减变动的合理程度。
• 通过编制利润表的垂直分析表,可以对利 润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五、利润表相关比率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 •利息保障倍数
•盈利能力分 析
•销售毛利 率
•销售净利 率 •销售增长 率
(一)偿债能力分析
• 1.利息保障倍数 •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
付倍数。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收益(息税前 利润)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的倍数关系。 计算公式:
• 分析注意:
• A、公式分子采用的是息税前利润。该项包 括了利息费用和所得税,这样可以更加准 确地估计企业的偿债能力。
• 公司2000年固定支出偿付倍数为:
• 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利息偿付倍数和固定支 出偿付倍数指标数值很高,说明债权人利益的 受保障程度很高,企业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的风 险很小。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和利息支出偿付倍数虽 然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但这 两个指标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到期债务需用现 金支付,而企业当期利润是依据“权责发生制 ”原则计算的,这意味着企业当期可能利润很 高,但不一定具有支付能力。所以,使用这一 指标分析时,应注意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息费 用的数量关系。
• 利息保障倍数仅大于1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这只能维持经营。
• 而对于企业和所有者来说,并非利息保障 倍数越高越好。不能很好的利用杠杆作用 ,无法充分利用举债经营的优势。
• 利息保障倍数的国际标准值为3,下限为1.
• 2.固定支出偿付倍数 •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是利息偿付倍数的扩展
形式,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固定支出的 比率。计算公式:
• 只有该指标大于1,企业利用负债经营赚取 的收益才大于资金成本;
• 通常,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该比 率越高,通常表示企业不能偿付债务利息 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意味着长期偿债能力 也越强。 因为事实上,如果企业在偿付利息费 用方面表现良好,企业可能永不需要偿还 债务本金。因为当旧债到期时,企业有能 力重新筹集到资金。 但是,由于非付现成本的存在,短期 内指标值偶尔小于1,也不一定就无力偿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