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Cascade Control System
单回路PID控制系统回顾
什么是单回路控制系统? 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 操纵变量的选择选择? 执行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测量变送装置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控制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比例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分别对过渡过程有 什么样的影响?
θr
-
主调 Qr 节器
副调 节器 流量 测量 温度测量
Q
D2
调节 阀 蒸汽管 路系统 再沸 器
D1
塔底
θ
-
控制方案1方框图
(2)副参数为调节阀后的蒸汽压力(作用线2)
分析:把加热蒸汽侧的扰动完全 包括在副环之内,与1相比,副 环中包括了更大的时间常数,有 助于改善主环的调节性能。
D2 副调 节器
调节 阀 流量测量 蒸汽管 路系统
1、纯滞后大 2、容量滞后大 3、扰动变化剧烈、幅值大
4、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过程
容量滞后: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阻力 而引起的滞后。 纯滞后:介质的输送由于有一段距离需要一段时间 而引起的滞后。
污水处理加药控制系统
污水处理混凝加药单回路控制系统 浊度计
浊度 控制器
溶液池
污水
混合池
反应池
沉淀池
图 混凝加药单回路控制方案
4、主要的非线性环节纳入副回路。使非线性对 主变量影响小。 5、副回路尽量少包含或不包含纯滞后。 6、考虑工艺合理性和经济性。
串级系统副参数的选择分析
副回路的快速性与副回路所能包括的扰动范围之间的矛盾
(1)副参数为加热蒸汽(作用线1)
分析:可保持加热量稳定,它只 能快速消除因蒸汽汽源压力变化 引起的扰动。由于蒸汽流量对象 的滞后非常小,当用流量作副变 量时,并不能使串级系统的频率 有多少提高,对克服其它扰动不 明显。
污水处理混凝加药串级控制系统
浊度计 浊度 控制器 FC
FT
溶液池
污水 混合池 反应池 图 混凝加药串级控制方案
沉淀池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主、副被控变量 主、副控制器 执行器 主、副测量变送装置 Nhomakorabea
投运与参数整定
主被控变量的选择
主被控变量(简称主变量)的选择与简单控制 系统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相同。
主测量 变送
通用的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定义:
两个控制器串联,两个被控对象,两个测量变送装置,
一个执行器,两个回路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 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 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串级控制系统的名词术语
主被控变量: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指标。 反应槽内的温度 副被控变量:为了稳定主被控变量而引入的中 间辅助变量。 夹套内的温度 主被控对象:生产过程中要控制的生产设备、 装置。 反应槽 副被控对象:表征副被控变量特性的设备(输 入量为操纵变量,输出量为副被控变量)。 夹套
PID 主控制器: PI 副控制器: 如果换成流量,又该如何选择?
加热炉温度-压力串级控制 PID 主控制器: P 副控制器:
加热炉温度-温度串级控制 PID 主控制器: P 副控制器: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主、副回路都必须是负反馈
这时不考虑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式。 与单回路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选择相同。
问题:从扰动开始至调节器动作,滞后较大,
特别对于大容量的反应槽,滞后更大。
TC
出料
解决方法
冷却剂 进料
夹套冷却水温度T2比反应槽温度T1能更快地感受 到来自干扰(冷却水入口温度)以及来自控制的 影响。因而可设计夹套水温单回路控制系统TC2 以尽快地克服冷却水方面的扰动。但TC2的设定 值应根据T1的控制要求作相应的变化(这一要求 可用反应温度调节器TC1来自动实现)。
反应器温度测量
串级与单回路控制simulink仿真
串级与单回路控制simulink仿真
调节时间 余差
180 0
60 0
串级与单回路控制simulink仿真
二次扰动最大偏差 0.27
0.013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其中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副回路是随动控制
副变量越靠近主变量,副回路包含的扰动越多, 同时通道变长,滞后增加,控制速度变慢; 副变量越靠近操纵变量,副回路包含的扰动越少, 通道越短,控制速度越快。
3、要求副变量的变化对主变量影响作用明显,主、 副变量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a、与主变量有一定关系的中间变量
b、选操纵变量作为副变量
副被控变量的选择
“串级控制”
反应器温度的串级控制方案
TC1
TC2
T2
冷却剂 进料
T1
出料
特点:两个调节器串在一 起工作,调节器TC2通过 调节冷却剂量以克服冷却 水方面的扰动;调节器 TC1通过调节夹套内水温 的设定值以保证反应温度 维持在工艺所希望的某一 给定值。
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框图
TC1
TC2
T2
冷却剂
T1
主控-串级切换的串级控制方案
注意: 串级与主控直接切换的条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必须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结论: 只有当副控制器为反作用时才能由串级与主控之间直接切换。 如果副控制器为正作用,必须在向主控切换的同时改变主控 制器的正反作用。
反应釜温度单回路控制系统
操纵变量: 冷却剂流量
TC 出料
被控变量: 反应温度 控制规律: PID
夹 套
冷却剂
槽 壁
进料
T1sp + -
D2
调节器 调节阀 夹套
T2
D1
槽壁 反应槽
T1
温度测量变送
系统控制与扰动的分析
TC
出料
冷却剂 进料
干扰变量的影响:冷却水入 口温度变化 → 夹套内冷却 水温度变化 → 槽壁温度变 化 → 反应槽温度变化 控制变量的影响:冷却水调 节阀开度变化 → 冷却水流 量变化 → 夹套内冷却水温 度变化 → 槽壁温度变化 → 反应槽温度变化
塔底
串级控制副变量选择练习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扰动: 燃料油压力的波动 燃料油成分变化,导致燃油热值不同 方案1、温度-压力串级控制 出口温度为主变量 燃油压力为副变量 能克服燃油压力波动的影响
燃料油
如果燃油波动较大,主要扰动就是燃油压力的波动, 可采用此串级控制系统,以快速克服燃油压力波动带来的扰动。
副环 主对象
-
主回路
主测量 变送
副环始终为正作用‘+’。 主测量变送为正作用‘+’。 (主控制器) ×(主对象)=‘-’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原则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顺序应是先副后主。 (1)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与主回路无关。副环可 以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确定正、反作用的方法来确定 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2)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根据主回路所包括的各 环节来确定。副回路视为“正”,因变送器一般为“ 正”,这样主控制器的正负特性与主对象的正负特性 相反。
课堂提问
采用PI控制,Ti调小时为保持系统稳定性,比 例度应该怎样变化? 工程整定方法有哪几种?主要步骤是什么? 系统的投运是使执行器从手动平稳过渡到自动 状态,该说法对不对?
主要内容
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表示法; 结合控制原理,掌握串级系统的分析方法; 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
(副控制器) ×(执行器) ×(副对象) ×(副测量变送) =‘-’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副回路
副设定值 主设定值
二次扰动
调节 阀 副测量 变送 副对象
一次扰动 主被控 主对象 变量
主控 制器
-
-
副控 制器
副被控 变量
主回路
主测量 变送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主设定值
主控 制器
主被控 变量
例题
例1.确定下图所示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燃料油压 力串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控制阀: “+” 副对象: “+” 副测量变送: “+” 副控制器:“-” 主对象: “+” 主控制器:“-”
例题
例2.确定下图所示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 串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控制阀: “+” 副对象: “+” 副测量变送: “+” 副控制器:“-” 主对象: “+” 主控制器:“-”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方案2、温度-温度串级控制 出口温度为主变量 炉膛温度为副变量 能克服燃油热值等问题的影响
燃油压力较稳定的情况下,主要扰动是燃油热值的变化, 使用该串级控制系统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精馏塔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分析: 温度控制对象滞后较大, 加热蒸汽压力波动大, 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不够理想。 解决方法: 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精馏塔塔釜温度为主变量 蒸汽流量为副变量 使蒸汽流量稳定,大大减少这种扰动对主变量的影响。
θr -
主调 Qr 节器 -
P
D1
再沸 器 塔底
θ
温度测量
控制方案2方框图
(3)副参数为再沸器的蒸发量(作用线3)
分析:把再沸器侧的扰动包括在 副环内(再沸器液位、塔釜温度 等),有助于改善主环的调节性 能,但副环克服蒸汽方面的扰动 要慢些。
θr -
主调 Qr 节器 - D2 副调 节器 调节 阀 流量测量 温度测量 控制方案3方框图 蒸汽管 路系统 再沸 Q 器 D1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