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4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断面解剖与X线对照图谱
• ① 川原群大(1984) • ② Cahill (1995) • ③ Walter (1998)
5.1 国内情况

徐峰 等(1986):《人体断面解剖学图谱》

姜军本 等(1997): 《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
用》

姜树学 等(1998): 《断面解剖与MRI 、CT、ECT对照图谱》 张绍祥 等(2004):《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付升旗、陈成春 等(2009):《Human sectional anatomy》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眶耳平面

Frankfort平面或人类学平面

眶下耳线 眦耳线
上眦耳线


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解剖基线 起点 止点
眶下缘点
应用
测量及比较
眶耳平面 两侧外耳门上
缘点
眶下耳线 眶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眦耳线
外眦
骨性外耳道中点 制作尸体标本 外耳道中点 外耳道中点 X线扫描定位 基线 大脑扫描基线

Gerota(1895)
• 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 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 • 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

Huschke(1844)
• 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幅精美的颈、 胸、腹、盆的横断面图
2.1 伟大的俄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Pirogoff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皮罗戈夫 Nikolay Ivanovich Pirogoff (1810~1881)
2.1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
于1852~1859年间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
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层解剖学著作 其断面含有头部横断面、胸部横、矢状断面、男 女腹部的横、矢、冠状断面和四肢的横断面 包括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
2.2 经典的繁荣阶段

法国人Gendre(1858) •用石膏包埋尸体,制备了含有25个断面的全身各部的横、
5.2 国内早期研究情况

唐勇等
• 用CT图像研究了咽旁间隙及其邻近结构

龙晚生等
• 在3例头部横、矢、冠状断层标本上描述了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和咽后间隙

刘远健等
• 通过比较正常喉区断层标本和薄层CT图像,从4个不同 平面描述了喉区各结构的形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马兆龙等
• 颈部血管的介入放射解剖
上眦耳线 眶上缘中点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三、口腔颌面部横断面解剖

横断面的解剖以眶下耳线为参考基线 横断面选取平: • 颞下颌关节窝 • 下颌骨乙状切迹 • 下牙列咬合面 • 下颌骨颏孔下方 • 舌骨平面
1.颞下颌关节窝平面的横断面
1.颞下颌关节窝平面的横断面

横过:
• 眶底下方、上颌窦、翼腭窝、颧弓下缘 •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盘、鼓室、乳突小房 • 脑桥基底部、小脑半球、枕叶和枕内隆凸
观察断面标本时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横断面 • 在制作图片时,现多从断面下方绘制 • 因此,横断面多从下面观图 冠状断面 • 一般从前方观图 矢状断面 • 多从左侧观图
2.断面图的观察方法
为何而改?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图谱由于其切片较厚,横断面图均是以 上表面绘制;而与CT输出断层下表面的习惯相反,从而限制 了它们在医学影像学诊治中的应用 。 •Takahashi率先按断层的下表面制图从而确立了现代断层解 剖学图谱的特征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Spitzer和Whitlock等。 取得了1878幅层厚为1mm的人体全身横断层图像,并通过 计算机进行了矢、冠状断层图像重建。这部图谱于1998年出 版,堪称自Vesalius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以来对解剖学 的最大贡献。


切制口腔颌面部冠状断面 • 连接两侧外耳门上缘点并与眶下耳 线垂直 选取经: • 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 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 主要描述面下1/3的口腔颌面部结构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断面由上至下经过:
眼球后视神经起始处 泪腺、上颌骨、上颌窦 鼻腔、舌
下颌第二磨牙、下颌骨

美国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经过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连续横 断层解剖学图谱,此部图谱绘制精美,标
注细致,是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经典之作。
2.3 经典20世纪的繁荣阶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绘制了人体躯干部横断层解剖图谱

Morton (1944年)

AutoCAD;2D,3D合成技术 包埋与灌注技术
4.新技术阶段

断面解剖学图谱
• ①松井孝嘉(1977) • ② Cahill (1984) • ③ Lyons (1989)

CT层图谱
• ①Ledley (1977) • ② Chiu (1980) • ③ Wegener (1983)


①二氧化碳冷冻切片法 ②半导体冷冻切片法 ③低温恒冷冷冻切片法

生物塑化技术( plastination technique)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 USG) X线成像

①计算机断层成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②磁共振成像(MRI) ③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 (SPECT)
舌骨体前缘
2.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2.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选取从下颌骨髁突前份到下颌角的不 规则冠状切面 经过: • 脑颅、蝶窦、鼻腔 • 翼外肌、翼内肌、软腭 • 舌盲孔、舌根 • 下颌下腺
五、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制成: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 绘制了脑的各种断面图

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 Scarpa 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
1.原始阶段的困惑

尸体形变:
诸多腔隙存在塌陷 在制作断面时易发生形变 失真的情况 尸体或者标本腐烂 标本膨胀


2.经典阶段

荷兰解剖学家Riemer(1818)
• 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图谱
• 蒙迪诺首次制作人体断层标本
1.原始阶段
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 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
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亚斯 〃 维萨里)
•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1.原始阶段

17世纪,一些学者
• 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

18世纪,Haller和S.Soemmering

Dalton(1885)
• 出版了三卷脑断层解剖学图谱,横、矢、冠状 断面。

Hart(1885)
• 编绘了女性盆部的局部和断层解剖图谱。

Macewen(1893)
• 出版了《头部断层解剖图谱》一书,由7套头 部的连续断面图组成。
2.2 经典的繁荣阶段

Sellheim ( 1903年) • 研究了不同年龄女性盆部的三种断面。

李七渝等
• 对颈部的筋膜和筋膜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
二、断面解剖常用的 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常用的三维平面 • 矢状面 • 冠(额)状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个基本平面

断面与断层
横断面
断面
断层厚度
常用的三个基本平面
• 矢状面 冠(额)状面
2.断层与断面
2.断面图的观察方法



• 制作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学手册》,含人体全身的横断 层解剖线条图

Ludwig (1951年)
• 研究了脑横断层解剖

Singer (1954年)
• 绘制了人脑矢状断层解剖图谱

Symington (1956年)
• 出版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图谱,断面图均为自然大小,绘 制精良
4.新技术阶段

冰冻切片
2.下颌骨乙状切迹平面的横断面
2.下颌骨乙状切迹平面的横断面

横过: • 上颌牙槽突、硬腭 • 喙突、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 • 髁突颈部 • 枕骨基底部、延髓 • 小脑蚓部、小脑半球 • 枕内隆凸
3.下颌牙列咬合平面的横断面
3.下颌牙列咬合平面的横断面

横过:
• 下颌牙列的咬合面 • 舌背、下颌支 • 腮腺 • 寰椎、枢椎齿突 • 枕髁
4.下颌骨颏孔下方平面的横断面
4.下颌骨颏孔下方平面的横断面

横向切过:
• 下颌骨体部下份、下颌下腺 • 舌根、会厌 • 颈鞘 • 第三颈椎
5.舌骨平面的横断面
5.舌骨平面的横断面

平过:
• 舌骨体下份 • 会厌、咽腔、甲状软骨 • 颈鞘 • 第三颈椎椎间盘 • 颈项肌肉
四、口腔颌面部冠状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切过: • 顶骨、颞叶、颞肌、颞骨 •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盘、下颌髁突 • 咬肌、颈阔肌、腮腺浅叶 • 胸锁乳突肌
矢和斜状断层解剖学图谱。

德国人Braune(1872) •完成了人体各部三种基本断面及器官毗邻的解剖学图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