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结核分枝杆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结核分枝杆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22
2. 混匀:吸管吸吹 菌液时不要产生气 泡,应沿容器壁排 出。
3. 研磨:最 好使用组织研 磨器,乳钵易 产生气溶胶。
4. 移液:吸管上端的棉花松紧要适度,吸液时要 从管底吸取,吹出时要轻缓,不要全部吹净,以免 产生气泡,形成气溶胶。
1
2
3
×
×
24
5. 开封和开启安瓿管:要避免压力和气流的急剧 变化。
•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
• 结核病传播途径可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感染,但其主要传播途径是以空气为传播因子的呼 吸道传染,而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更大,是传 播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 实验室感染以气溶胶形式的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及预防
• 1. 接种:应使用无弹力的铂丝接种环,结核菌接种 后接种环火焰灭菌易崩散,酒精灯烧灼时要特别注 意。
• 二级防护屏障 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的防 护屏障。
一级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 的防护屏障;
为消除或减少人员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所配备 其他安全设备(如离心机负压罩等);
必须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 品:手套、口罩、鞋套、面罩、正压服等。
个体安全防护措施
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
Type A2 不带 排风管路
最小表面风速 100 fpm
满足生物安全等级 1、2、3的要求
不涉及放射性物质
Ⅱ级B2型生物安全柜(称为“全排型”)
• 从操作口向内气流的最小平均速度应保持 100 ft/min (0.5 m/s);
• 经HEPA过滤器过滤的下送气流来自于实验室或室外的 空气(亦即安全柜中排出的气体不再循环用作下送气 流);
➢ II级A1型生物安全柜:70%柜内循环,30%空气排 出,工作窗口流速75fpm;
➢ 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70%柜内循环,30%空气排 出(套管) ,工作窗口流速100fpm;
➢ II级B1型生物安全柜:30%柜内循环,70%空气排 出(套管),工作窗口流速100fpm;
➢ II级B2型生物安全柜 :100%空气排出室外(硬管 ),工作窗口流速100fpm。
四、意外事故处理
生物性
化学性
意
外 事
物理性
故
天然灾害
感染性生物材料 、传染病病人样 本
强酸、强碱等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 人类感染病原微生物源自于实验室或实验室
相关活动,不论其表现为有症状或无症状, 都属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7
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要素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要素
设施设备
防护屏障
管理
个人防护装备
标准操作程序
(一)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
• 一级防护屏障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构 成的防护屏障。
6. 离心:离心管套底垫要完好,使用匹配的管 、套、离心头,加盖。
√
×
×
×
7. 注射: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注射器, 使用后不能套回。
1
2
3
4
• 8. 容器和运送:采样管外旋盖,密闭;室内运送
样本要避免滑落,移出室外要有坚实密闭的外包 装。
三、生物安全柜的安全使用
➢分级: • I级生物安全柜: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 • II级生物安全柜:保护工作人员、环境和样品。 • III级生物安全柜:采用手套箱更严格地保护工
① 生物安全柜 ② 高压灭菌器 ③ 洗眼装置
实验室位置:与公共场所分隔开; 通风: 有方向性。
(二)实验室管理要素
实验室入口处贴上生物 安全标志,注明实验室生 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负责人姓名和电话,需 要接种的免疫种类,进入 实验室的特殊要求等; •正在进行感染性试验时 禁止他人进入,或经负责 人同意后进行安全防护后 进入;
• 工作人员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免疫耐受或正在 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须经同意方可进入工 作;必要时留本底血清;
• 新员工必须接受培训方可进入工作,老员工必须 接受再培训;
• 尽量减少利器使用,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 消毒物品需放在容器内运输、进行有效灭菌消毒
和效果监测,交给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 建立实验室感染应急预案、意外事故报告、登记
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
• 从 操 作 口 向 内 气 流 的 最 小 平 均 速 度 应 保 持 100 ft/min(0.5 m/s);
• 经HEPA过滤器过滤的下送气流,是来自于同一个 压力排风系统的下送气流和操作口向内气流的混合 气体的一部分;
• 经HEPA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可以排回实验室或通 过排风罩排入环境。
一、实验室感染典型案例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三、生物安全柜的安全使用 四、意外事故处理
一、实验室感染典型案例
1. 中国CDC SARS感染
➢ 事件说明: • 2004年4月,安徽、北京发现新的SARS病例,其中
两名CDC实验室人员。 ➢ 事件原因: • 采用未经论证确实有效的SARS灭活方法; • 在不符合防护要求之实验室内操作SARS。
• 操作口向内气流和下送气流经HEPA过滤器过滤后全部 排入大气,不再循环送入安全柜或送回实验室;
• 所有污染的风道和压力排风系统均保持负压,或由直接 排出的(不再循环经过工作区)负压风道和压力排风系 统包围。
全排风
Ⅱ级B2型生物安全柜
满足生物安全等级1 、2、3的要求
适用于放射性物质*
适用于挥发性有害 化学品*
• 苯酚:2%苯酚 5分钟、5%苯酚1分钟能杀死结核分枝杆 菌培养物。5%苯酚与痰液等量混合,24小时才能杀死结 核分枝杆菌。
• 煤酚皂:0.5%煤酚皂60分钟,1%煤酚皂45分钟,2%煤 酚皂10分钟,5%煤酚皂5分钟,即能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培 养物。5%~10%煤酚皂等量混入痰标本,12小时可杀灭 结核分枝杆菌。
建议不应有明火
适用于进行含有挥发性有毒化学物质 和放射性核素的微生物学研究工作
生物安全柜使用注意事项
只有鼓风机开着和气流指示在安全的位置时,才能使用 BSC;
如果BSC有一扇可开的玻璃面板,当工作时,它必须限制 在 固定的位置和高度;
操作前应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避免 双臂频繁穿过气幕破坏气流;
感(结节); • 创伤物质培养处B族结核杆菌; ➢ 事件原因: • 防护措施不到位; • 个人防护装备不全; • 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5. 结核杆菌感染2
➢ 事件说明: • 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在安全柜准备操作鉴定结核分
枝杆菌; • 操作时,左手桡骨背侧被安全柜的前窗边缘划伤,
皮肤上有小的擦伤; • 停止工作,70%酒精清洗伤口; • 3周后,出现局部红肿,有无痛的硬结; • 在伤口处取标本进行培养,6周后培养阳性; •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与操作的结核杆菌一致;
在实验操作时,不可打开玻璃视窗,应保证操作者脸部 在工作窗口之上。在柜内操作时动作应轻柔、舒缓,防 止影响柜内气流。
工作结束之后,所有装置和容器在移出BSC之前应对其 表面消毒。在进行这一操作的过程中BSC鼓风机应保持 运转;
BSC中工作结束后进行清场消毒,完毕后至少应在五分 钟内保持BSC鼓风机运转,同时打开紫外灯,照射1015分钟。(在紫外灭菌时要关闭通风;紫外光对人体 有损害,注意个人保护。)
安全柜内不放与本次实验无关的物品。柜内物品摆放应 做到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基本分开,操作过程中 物品取用方便,且三区之间无交叉。物品应尽量靠后放 置,但不得挡住气道口,以免干扰气流正常流动;
干净的物品 被污染的区域 废弃物托盘
垃圾袋
38
打开风机5~10分钟,待柜内空气净化并气流稳定后再进 行实验操作。将双臂缓缓伸入安全柜内,至少静止1分钟 ,使柜内气流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 事件说明: • 2003年12月,某研究所研究人员感染SARS。为清
理运输舱内溢出物,仅作一般消毒,穿戴一般防护 装备,将头与躯干伸入运输舱中清理。 ➢ 事件原因: • 未使用适当除污程序; • 未使用合适消毒剂; • 未报告所有溢出意外。
4. 结核杆菌感染1
➢ 事件说明: • 1952年,细菌学家两年从事B族结核杆菌工作; • 血清1:160稀释度下凝集,无典型症状; • 1955年,右手红色伤口(丘疹),右腋下轻微痛
➢ 事件原因:
• 意外事故—皮肤损伤;
• 虽抗结核治疗,但证实实验室感染;
• 意外事故感染预案—做好评估、处理和监测。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室生物安全:
• 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 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 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 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乙醇:直接接触70%~75%乙醇5~30分钟可被杀死 ,因此可用于皮肤消毒。但由于乙醇能凝固蛋白,使 痰表面形成一层把菌体包裹起来的膜,短时间内不能 杀死细菌,故乙醇不能用于痰的消毒。
结核杆菌适宜的消毒灭菌措施
• “84”消毒液:0.5%“84”消毒液15分钟可杀死结核分 枝杆菌培养物,但对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几乎无消毒效 果。
操作时应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进行,以避免交叉污染 。为防可能溅出的液滴,可在台面上铺一用消毒剂浸泡 过的毛巾或纱布,但不能覆盖住安全柜格栅;
操作期间,严禁使用酒精灯等明火,以避免产生的热量 产生气流,干扰柜内气流稳定;且明火可能损坏HEPA滤 器;
工作时尽量减少背后人员走动以及快速开关房门,以防 止安全柜内气流不稳定;
BSL-2 结构设计常规要求
① 实验室有带锁的门; ② 有洗手水槽; ③ 工作面易于清洁; ④ 天棚不渗水; ⑤ 实验室台结实; ⑥ 按照要求放置生物安全 柜; ⑦ 适当的照明系统; ⑧ 眼睛冲洗装置; ⑨ 实验室排除的气体不能 循环到非实验区; ⑩ 窗户安装有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