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墙体与地下室

墙体与地下室


配筋
4φ8,φ6@250
4φ10,φ6@200
4φ12,φ6@150
3.圈梁的构造要点
(1)厚度: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且 应为砖厚的整数倍,宽度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为 240mm以上时,宽度可为墙厚的2/3。 (2)位置:屋盖处必须设置,楼板处隔层设置,当地 基不好时在基础顶面也应设置。当抗震设防要求不同时, 圈梁的设置要求有所不同。
二、墙体的作用
承重作用:承受楼板、屋顶或梁
传来的荷载及墙体自重、风荷载、 地震荷载等。
墙体的 作用
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中风、雨、
雪等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噪声的 干扰,起到保温、隔热、隔声、防风 、防水等作用。
分隔作用:把房屋内部划分为若
干房间,以适应人的使用要求。
三、墙体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作用:一是防止外界机械性碰撞对
勒 脚
墙体的损坏;二是防止屋檐滴下的雨、 雪水及地表水对墙的侵蚀;三是美化 建筑外观。
做法:抹水泥砂浆,石砌或外贴面
砖,天然石板等。
3.墙身防潮层
地表水渗透
土壤中的潮气
3.墙身防潮层
防潮层的作用 防止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使建筑物墙身受潮,提 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防潮层的设置 墙脚防潮层应在所有的内外墙中连续设置,且按构造形式 不同分为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1. 墙身防潮层
防潮层 的位置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 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 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 ,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 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 内地面60mm处。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2.细石混凝土防潮 层
3.圈梁的构造要点
(3)附加圈梁:每层圈梁必须封闭交圈若遇标高不同 的洞口应上下搭接,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 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如图),其配筋和混 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4)以圈梁代过梁:断面加大,钢筋直径或根数增加。
设 计 烈 度
7 度 8 度 9 度
屋 盖 处 必 须 设 置 , 楼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层处隔层设置 置 设置
沿内横墙
同上,屋盖处间距不 大于 7m ,楼盖处间距 不大于15m,构造柱对 应部位
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 墙 且间 距不 大于 7m , 同上,各层所有横墙 楼盖处间距不大于 7m , 构造柱对应部位
4. 半框架承重方案

在结构设计中,有时采用 墙体和柱、钢筋混凝土梁组成
的框架共同承受楼板和屋顶的 荷载。
这时,梁的一端支承在柱 上,而另一端则搁置在墙上。 这种结构布置称部分框架 结构或内部框架承重方案。它 较适合于室内需要较大使用空 间的建筑,如商场等。
第二节 墙体的细部构造
取材容易,制造简便; 有一定的 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冻 效果;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施工 方面,操作简单,不需大型设备
2. 明沟
定义:在外墙.5%~1%,坡向排污口,宽度 为220~350mm ,沟中心应正对屋檐滴水位置,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 散水。
2. 勒脚
定义: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
般指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 现在大多将其提高到底层窗台。
外墙

踢脚 地面
±0.000
勒脚 散水
A
D
1∶20
1. 散水
定义:指设在外墙四周靠近勒脚下部
的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这一坡 面称为散水。
散 水
作用: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下渗
侵蚀基础。
做法:通常是在基层土壤上现浇混凝
土或用砖、石铺砌,水泥砂浆抹面。
构造要点:散水的坡度通常为3%~5%,宽度为600 ~1000mm, 且要比屋顶挑出檐口宽200mm,一般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 ~ 50mm。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通长缝,缝宽10mm,缝内填 弹性防水材料并用沥青砂浆封缝,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 6 ~12m做一条伸缩缝,缝宽20mm,缝内处理同上。
第七章 墙体与地下室
第一节 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一、 墙体的类型
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体。
1 按墙 体所 在位 置分 类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体。
横墙: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体。 纵墙: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体。
2.按墙体受力状况分类
•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 板等上部结构传来荷载的 墙体。
结构布置是指梁、板、墙、柱等结构构件 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
1 2 3 4 横墙承重方案 纵墙承重方案
纵横墙承重方案
墙柱混合承重(内框架承重)
1. 横墙承重方案
1. 横墙承重方案 凡以横墙承重的称横墙承重方案或横向结构系统。这时,楼 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横墙承受,纵向墙只起纵向稳定和拉 结的作用。 主要特点:横墙间距密,加上纵墙的拉结,使建筑物的整体性 好、横向刚度大,对抵抗地震力等水平荷载有利。
墙体构造形式
(a)实体墙;(b)空体墙;(c)组合墙
4.按施工方法分类 块材墙 将各种加工好的块材用砂浆按一定 的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墙体; 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在模 板内夯筑粘土或浇筑混凝土,经 振捣密实而成的墙体; 将工厂生产的大型板材运至现场进 行机械化安装而成的墙;
板筑墙
板材墙
5.按墙体所用材料分类 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但由于受到材源的限制, 我国有很多地方已限制使用。 石材和生土:只是作为地方材料在产地使用,价格虽 低但加工不便。 砌块墙:是砖墙的良好替代品,由多种轻质材料和水 泥等制成,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混凝土墙:则可以现浇或预制,在多层、高层建筑中 应用较多。
14厚1∶3水泥砂浆打底并找平、划毛
8厚1∶0.2 ∶1.5水泥石灰砂浆罩面
(加30%石英砂,粒径1.2~2.5)
泛水 隔热层 屋顶 过梁
外墙
10.000 雨水斗
雨水管 窗
雨水管
9.000
(8.400) 5.400 (6.900) 3.900
踢脚 楼层 过梁
窗台 外墙
(6.000) 3.000

雨水管 窗台
墙体 构造 应满 足如 下要 求
必要的保温与隔热性能 隔声的要求 建筑节能的要求 其他方面的要求
四、墙体的结构布置
墙体是多层砌体房屋的围护构件,也是主要的 承重结构。 墙体布置必须同时考虑建筑和结构两方面的 要求,既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又应选择合理 的墙体承重结构布置方案,使房屋满足安全性、 适用性、耐久性、经济合理性。
用砂浆 等胶结 材料将 砖块砌 筑而成 的砌体
优点
缺点
Add Title
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自 重大。
二、砖墙的材料
1.砖
普通标准砖规格尺寸 53 ×115× 240
(名义尺寸 60 × 120 × 240 )
53(60) 115(120) 240
砖的抗压强度6级: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MU7.5 依次减弱
主要缺点:横墙承重方案的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适用范围: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宿舍、住宅及病房楼等小 开间建筑。
2. 纵墙承重方案
2. 纵墙承重方案 凡以纵墙承重的称为纵墙承重方案或纵向结构系统 。这 时,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纵墙承受,横墙只起分隔 房间的作用,有的起横向稳定作用。 主要特点:房间开间的划分灵活。 主要缺点:横向刚度差。
1.防水砂浆防 潮层 墙身水平防 潮层做法
3.油毡防潮层
垂直防潮层
垂直防潮 层的位置
当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或内墙两侧的 地面出现高差时,靠近回填土一侧。
墙身垂直防潮层的具体做 法:
1.在垂直墙面上先用水泥 砂浆找平,再刷冷底子油 一道、热沥青两道;
2. 采用防水砂浆抹灰防潮。
4. 窗台
作用
窗台的作用是排除沿窗面流下的雨水, 防止其渗入墙身,且沿窗缝渗入室内, 同时避免雨水污染外墙面。
半砖墙(12墙):120 (实厚115); 3/4砖墙(18墙):180; 一砖墙:240 (砖厚240); 一砖半墙:370 (砖厚355,灰缝15); 两砖墙厚:490 (砖厚480,灰缝10 );
半砖墙(12墙)
一砖墙(24墙)
二、砖墙的厚度及组砌方式
2.组砌: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称为组砌。
3. 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 见梁高为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 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 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
(六) 圈梁
2. 砂浆
砂浆是块材墙的胶结材料。
A水泥砂浆:由水泥、砂加水拌和而成,属水硬性材料,强度
高,但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差,适应砌筑湿环境下的砌体,如地 下室、砖基础等。
B石灰砂浆:由石灰膏、砂加水拌和而成。由于石灰膏为塑性
掺合料,所以石灰砂浆的可塑性很好,但它的强度较低,且属 于气硬性材料,遇水强度即降低,所以适宜砌筑次要的民用建 筑的地上砌体。
适用范围:需要较大房间的办公楼、商店、教学楼等公共
建筑。
3. 纵横墙承重方案 凡由纵向墙和横向墙共同承受楼板、屋顶荷载的结构布 置称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该方案房间布置较灵活, 建筑物的刚度亦较好。混合承重方案多用于开间、进深 尺寸较大且房间类型较多的建筑和平面复杂的建筑中, 如商场、教学楼、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也适用于住宅和 宿舍等建筑。
5. 门窗过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