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字词。
庭:________ 皆:________ 光:________ 弃:________(2)“足跌没水中”划线字的读音是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当孩子掉进水缸后,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有何不同?其他小朋友:________(用原文回答)司马光:________(用原文回答)(4)“水迸”说明了什么?(5)从这个故事可见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 (15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
主人怪④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①逮:达到,及。
②映:照。
③偿:报酬,回报。
④怪:对……感到奇怪。
⑤资给:资助,供给。
⑥遂:最终,终于。
(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B . 打孔,穿通C . 明确,真实(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
B . 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
C . 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
D . 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
(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3.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时彼众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①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②;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③;其触脚者言象“如臼”④;其触脊⑤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⑥ ,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①萝菔:萝卜。
②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③杵(chǔ):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用于舂(chōnɡ)米等。
④臼(jiù):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ōnɡ)米的器具。
⑤脊:这里指背部。
⑥瓮(wènɡ):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1)用“/”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象类何物?________②时彼众盲各以手触。
________(3)解释后面句子。
其触耳者言象“如箕”。
(4)给本故事拟一个标题,应当是:________。
(5)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③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⑤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6. (8分)课内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日逐走________②弃其杖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未至,道渴而死。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7. (12分)课内阅读。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A . 群儿/戏于庭B . 一儿/登瓮C . 光持/石/击瓮/破之D . 足跌/没水中(2)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司马光搬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3)“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是()A . 代词,指群儿B . 代词,指瓮C . 代词,指石头(4)“群儿戏于庭”的现代汉语翻译是_______,由此,其正确的语序应为_______。
()A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于庭戏B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于戏C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戏于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 ,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 ,唯⑨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
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
④子:果实,指李子。
⑤折枝:折,弯曲。
把树枝压弯了。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之:它,这里指李子。
⑨唯:只有,仅。
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9. (10分)课外阅读。
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②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③公将焉之________④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10. (5分)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④甚聪惠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1. (6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雨今日①天阴② ,晓③雾渐④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⑤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注】①今日:今天。
②天阴:天空阴沉。
③晓:早晨,清晨。
④渐:逐渐。
⑤止:停。
(1)先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六处,然后有节奏地读一读。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2)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晓雾:________;如:________②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雨止:________;初出:________(3)本文描写雨前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雨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雨后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4)本文描写的雨是()A . 暴雨B . 大雨C . 中雨D . 小雨12. (19分)课外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期待B . 期望C . 一起D . 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理睬B . 顾虑C . 回头看D . 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 . 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 . 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 .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 .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