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两极与冷战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
两极与冷战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 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个体农户缺乏 生产工具和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也难以合 理地使用耕地、采用机械化家具。 (2)方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特点: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散的个体农民组 织起来。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公私合营
2、冷战的表现: (1)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2)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 根源;(3)东西方两个军事政治集团实力相当, 谁都不敢轻易动武;(4)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 核弹头,彼此相互威胁;(5)经历两次世界大战 的磨难,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另:冷战的表现事例 1)政治上:“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经济上:美国实行对西 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的提出);3)军事上: “北约” “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4)在制造 机上:修筑“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5)军备竞赛上:苏联决心发展战略武器,与美国 一争高下,双方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
(4)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 ? 这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 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 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 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 社会改革,国际国内反动势力的气焰势必更 嚣张。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 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 害密切相关。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一、巩固新生政权 1、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 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剥削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1952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农民分得土 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当年的粮棉产量超 过历史最高水平。 (1)1950年6月30日,国家制定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为什么说中国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 国出兵是迫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 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所 以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6)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A、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 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 B、抗美援朝的胜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人民的民族自 尊心 C、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 环境,保障了新中国的内部建设。
5、抗美援朝: (1)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经济 建设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应朝鲜政府的要 求,1950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派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首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 (3)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经过三年浴血 奋战,中朝军队将美国侵略军赶回北纬38度 线以南。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 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6、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还具有强大 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 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 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7、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以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 就是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 (2)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 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3)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 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引申和发展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都应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 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3)土改的意义: 使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 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大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加 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有力地 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2、肃清反革命 3、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 4、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课 “两极”与“冷战”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 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 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社会主义 力量的壮大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美国企 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遏制苏联和社会 主义的影响,于是美、苏由战时的合作迅速走 向对抗,冷战由此拉开帷幕。
4.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意义: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也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 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利 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这种政策 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 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它的提出成为美 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 志。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的影响:标志着东西方对峙 格局的形成。 5.两极对峙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 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