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流器送风计算方法

散流器送风计算方法

11.1.2散流器送风计算
方形散流器的规格用颈部尺寸W ×H 表示, (见空调工程P378)外沿尺寸A ×B =(W +106)×(H +106),顶棚上预留洞尺寸C ×D =(W +50)×(H +50) 1、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内容
(1)送风口的喉部风速Vd 取2~5m/s 最大不超过6m/s (2) 射流速度衰减方程及室内平均风速
xo
x F K Vo Vx += 式中:X-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射程)m
Vx-在X 处的最大风速m/s Vo -散流器出口风速m/s
Xo-自散流器中心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面散流器为0.07m 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m 2
按90%
K-系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若要求射流末端速度为0.5m/s,则射程为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0.5m/s 处的距离根据式8-6,则: 射程X =
Vx
F Kvo -Xo= X =
Xo F
Kvo -5
.0 式中:X-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射程)m
K-系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Vo -散流器出口风速m/s
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m 2
按90%
Xo-自散流器中心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面散流器为0.07m Vx-在X 处的最大风速一般为0.5 m/s
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 一般取2~5m/s 最大不超过6m/s
室内平均风速Vm
=
2
12
2
)
4/(381.0H L rL +(m/s)
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注: (见空调工程P401)例8-2
H-房间净空高(m)
r L -射程 r-射流射程与边长L 之比,因此r L 即为射程
当送冷风时, 室内平均风速取值增加20%, 送热风时减少20% (3)轴心温差:对于散流器平送,其轴心温差衰减可近似地取
Vd Vx to tx ≈∆∆ to Vd
Vx
tx ∆≈∆
△tx -射流末端温度衰减值℃
Vx-在X 处的最大风速一般为0.5 m/s
△to -送风温差℃
Vd-散流器的喉部风速m/s
2、散流器送风气流设计步骤(见空调工程P401)
(1)、布置散流器一般按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方形散流器的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散流器中心线和墙体距离一般不小于1m
(2)、由空调区的总送风量和散流器的个数,就可以计算出单个方形散流器的送风量,假定散流器的颈部风速(如取2~5m/s)计算出所需散流器喉部面积,根据散流器喉部面积,选择散流器规格
(3)、校核(1)的射程,根据下式(8-7)校核射流的射程是否满足要求,中心处设置的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心到房间或区域边缘距离的75% (4)校核室内平均风速,根据式8-8计算室内平均风速,校核是否满足要求 室内平均风速Vm
=
2
12
2
)
4/(381.0H L rL +(m/s)
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注: (见空调工程P401)例8-2
H-房间净空高(m)
r L -射程 r-射流射程与边长L 之比,因此r L 即为射程
(5)校核轴心温差衰减根据式(8-9)计算轴心温差衰减,校核是否满足空调区温度
波动范围要求
-------已知一层大厅舒适性空调区的尺寸为L=13. 8m,B=13.6m,H=3.5m,总送风量q v =1.389m 3
/s
,送风温度to=19℃,工作区温度tn=24℃,采用散流器平送,进行气流分布设计
解:
(1)布置 散流器将空调区进行划分,沿长度方向划分为3等分, 沿宽度方向划分为3等分,则空调区被划分成9个小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散流器的服务区, 散流器的数量n=9个
(2)选用方型散流器, 假定散流器的颈部风速Vd 为3m/s,则单个散流器所需的喉部面积为q v/Vd n,计算如下
q v/Vd n=4(总送风量)/(3m ×20)=0.067m 2
选用喉部尺寸为240mm 的方型散流器,则喉部实际风速为 Vd=
36
.036.0104
⨯⨯m/s=3.068m/s, 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约为喉部面积的85%,
则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 散流器实际出口风速为Vo=%Vd 85=85
.0068.3m/s=3.609m/s (3)计算射程
射程X =Vx
F
Kvo -Xo=
07.05.036.0%85609.34.12-⨯⨯⨯m=3.353m 式中:X-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射程)m
K-系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Vo -散流器出口风速m/s
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m 2
按85%
Xo-自散流器中心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面散流器为0.07m Vx-在X 处的最大风速
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 一般取2~5m/s 最大不超过6m/s
散流器中心到边缘距离 2.3m,根据要求, 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心到房间或区域边缘距离的75%,所需的最小射程为:2.3m ×0.75=1.725m 。

1.883m >1.725m,因此射程满足要求 (4)计算室内平均风速 室内平均风速Vm
=
2
122
)
4/(381.0H L rL +(m/s)
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注: (见空调工程P401)例8-2
H-房间净空高(m)
r L -射程 r-射流射程与边长L 之比,因此r L 即为射程
当送冷风时, 室内平均风速取值增加20%, 送热风时减少20% 室内平均风速Vm
=
2
122
)
76.24/8.4(353.3381.0+⨯m/s=0.349 m/s
夏季工况送冷风,则室内平均风速为0.349 m/s ×1.2=0.419 m/s, 满足空调夏季室内风速0.2-0.5 m/s 的要求 (5)校核轴心温差衰减
to Vd
Vx tx ∆≈
∆=
353.35
.0×5℃=0.75℃ 满足舒适性空调温度波动范围±1℃的要求 FK-10方形散流器规格及性能参数:
按负荷计算各房间风量,确定风口数量及尺寸。

送风选择四面吹方形散流器。

回风选择单层百叶回风口。

送风散流器吼部风速取3~3.5m/s,回风百叶风口风速取4~5m/s。

卫生间不回风。

按房间大小及形状布置风口(见图纸)。

按各房间负荷出现最大时刻选型,列于下表:
注q m=Q/h m-h o
式中q m-送风量(kg/s)
Q-总冷负荷 (kW)(见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P218)
h m-室内设计温度的焓值
h o-送风温度的焓值
送风量= 1.207Kw(冷负荷)/10.05kJ/kg焓差=0.12(kg/s) 432kg/h(360m3/h)。

口型指吼部尺寸。

冷库工程设计与施工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二、工程概况
1.该工程为阴凉库设计,库体面积为354m2,容积977 m3。

2.设计内容包括:冷负荷计算,阴凉库平面设计,设备选型。

3.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空调设计温度:22℃
室内空调设计湿度:45%-65%
二.制冷系统设计:
(1)该工程采用2台70kw水冷柜式空调系统供冷。

(2)冷却塔采用60吨逆流式钢冷却塔。

(3)室内新风由单独排气扇负责。

四、通风和空调净化系统的制作安装
1.所有空调及通风系统风管采用优质镀锌钢板制作。

2.风管采用单咬口或转角咬口,接缝处涂密封胶,法兰螺钉孔和铆钉孔的间距不
大于100mm,法兰四角应设螺钉孔,铆钉和螺钉等应采用镀锌制品,壁厚大于
或等于1.50mm厚的薄钢板风管采用焊接连接。

3.法兰垫片采用橡胶板或闭孔海绵橡胶板,厚度为5mm,宽度同法兰,不得突
入风管内部,垫片应擦洗干净,并用粘接剂帖在法兰上,楔形接头。

4.软接管材料采用光面人造革,软橡胶板或涂胶帆布,光面朝里,凡未注明长度
者一律按150mm制作。

5.风管调节制作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保温风管上的调节阀应采用保温型。

6.风管支吊架:水平风管吊架采用d8圆钢,最大间距3m,支承角钢与该段风管
法兰角钢同规格,垂直风管支架采用与该段风管电缆角钢同规格的支承角钢,最
大间距3.6m,且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少于2个,风管支吊架制作详见国家标准图集T616。

7.保温风管支吊架与风管接触处应垫以坚实的隔热材料,如木块等,垫块的厚度应与保温层相同。

8.刷漆:所有系统风管内外壁不刷油,在咬口和铆钉等镀锌铁皮脱落处刷防腐漆一道;所有支吊架刷红丹防锈漆一道,灰色调和漆两道。

9.保温:送风管及管件均应保温,保温材料采用18mm厚复保温板
10.空调箱冷凝水排水管设U形水封。

11.空调器(机组)的基础应按供货商要求制作,其高度不宜小于100mm,其余尺寸应与空调器的外形尺寸一致。

12.空调系统投入使用前需作各风口风量的调整,使各室风量符合风量分配的要求,调整后的阀门不能随意变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