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之司法考试(一)及答案1007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之司法考试(一)及答案1007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之司法考试(一)及答案1007 单项选择题第1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纳税义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应当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否则税务机关有权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B.税收优先于纳税义务人的债权人的债权C.纳税义务人分立,分立前未结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承担连带责任D.税收优先于罚款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见《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4条、第45条、第48条。

税收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有担保的债权优先于税收,所以B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知识模块:经济法第2题: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A.英国法学家米尔恩认为:“权利概念之要义是‘资格’。

说你对某物享有权利,是说你有资格享有它”B.在恩格斯看来:“在氏族制度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别;参加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仇或为此接受赎罪,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这种问题,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不存在的”C.列宁提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D.经济学家科斯指出:“权利就应该让与那些能够最具生产性地使用权利并有激励他们这样使用的动力的人”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权利、义务的理解。

马克思提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知识模块:法理学第3题:关于权利制约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项?()A.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B.宪法的基本内容是保障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并不作明确规定C.1787年美国宪法称“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D.权力制约原则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决定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宪法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题:在国际法上,永久中立国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结果使其在与战争有关的国际活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表明:A.永久中立国的国家主权受到限制B.永久中立国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C.是一种自愿的限制D.是对国家自卫权的限制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应当明确永久中立国承担此项义务是一种自愿限制。

因此只有C项为正确答案。

其他各项均为错误的表述。

第5题:某企业通过土地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当签订书面土地出让合同B.企业不按照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企业承担违约赔偿责任C.企业超过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干土地出让金20%以上的土地闲置费D.企业超过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见《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4条、第15条、第25条。

C选项中应当是相当于土地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知识模块:经济法第6题:为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法规定审计署在谁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国家主席D.政府总理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审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知识模块:经济法第7题:甲入户强奸乙女,乙的妹妹丙被呼救声惊醒,丙赶到乙的房间,举棒将甲打昏,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同时乙发现甲在动,捡起棒子朝甲头部猛击两下,然后乙、丙二人逃离该屋,将门反锁。

后甲死亡。

乙的行为应认定为: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罪D.假想防卫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是对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灵活掌握(与事后防卫的区别)。

已被击倒的甲仍对乙、丙存在威胁,不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在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客观上不法侵害人的对防卫人的威胁依然存在,而防卫人在急迫的情景下为消除这种威胁而实施的行为,通常应认为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实施的防卫行为。

对此不能机械教条地认为是事后防卫。

遇这种情形,诉诸自己的公平感可能更为准确。

知识模块:犯罪第8题: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国家行使外交保护的条件?()A.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因其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造成的B.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持续具有本国国籍C.受害人已用尽当地救济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D.受害人向其本国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1)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其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也就是说,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

(2)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地拥有保护国国籍,也即“国籍继续原则”。

(3)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之后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

此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因此ABC三项说法正确。

D项错误,因为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公民的请求而引起,也可由国家主动行使。

知识模块:司法综合模拟第9题: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期间,从何日开始计算?()A.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宣告或者送达之日B.罪犯被羁押之日C.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或者裁定宣告或者送达之日D.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上诉、抗诉期满之日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2002年11月5日发布、自2002年11月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规定:“根据刑法第51条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或者裁定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法律文:镐宣告或送达之日起计算。

”知识模块:刑事诉讼法第10题:关于村民委员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B.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C.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D.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口7人组成。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知识模块:司法综合模拟第11题:很多初学法律的人在看到“两审终审制”这一法律术语时,总会有各自感性的理解,下述各种理解中,有哪一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两审终审制度?A.两审终审制即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时,都必须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才能终结B.两审终审制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如果经过了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才能更改其结果C.两审终审制即是指任何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都可以提起上诉或者抗诉而引起第二审程序D.两审终审制即是指每一个刑事案件可以被两次起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第二次起诉和审判后,该案即告终结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最高人民法院一审的案件不得提出上诉和二审抗诉。

知识模块:刑事诉讼法第12题:某乙为挤垮其竞争对手甲,先后在不同场合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散布某甲所经销的酱油是某甲用染色料加自来水和柠檬做出来的,致使多年老字号某甲经营的酱油店破产。

经查明,某乙所散布的上述事实纯系捏造。

某乙的行为构成()A.诬告罪B.既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也不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C.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题中乙的行为属于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构成《刑法》第221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本案中乙某没有破坏甲的生产资料,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乙也没有意图使甲受到刑事追究,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知识模块:司法综合模拟第13题:公民对下列哪个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先寻求行政复议救济,然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A.对证监会不批准发行股票的决定B.对中国人民银行不批准设立商业银行的决定C.对乡人民政府关于宅基地的裁决D.对经乡人民政府调解达成的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协议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复议范围和行政复议前置问题。

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在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的关系上,并不一概采取复议前置的做法。

所以.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要能提起行政诉讼的,都可由当事人选择是提起行政复议,还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例外的是,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有关自然资源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本题选项中,选项A和B都属既可提起行政复议,也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

选项D则不可提起行政复议。

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

知识模块:行政法第14题:以下关于公务员定期考核说法正确的有:()A.定期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一种,是平时考核的基础B.对非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的结果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以口头形式通知本人C.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以下三种: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D.定期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公务员法》第34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第35条规定:“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36条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第37条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知识模块:行政法第15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货款10万元,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货款10万元,乙公司将对甲公司的债权转让给丙公司,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债权到期,甲公司有权以对乙公司的债权抵消对丙公司的债务B.甲公司应向乙公司交付100吨一级大米,乙公司应向甲公司交付150吨二级大米,乙公司的债权已经到期,乙公司有权以对甲公司的债权抵消对甲公司的债务C.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10万元货款,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10万元维修费,乙公司被宣告破产,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债权未到期,甲公司无权以对乙公司的债权抵消对乙公司的债务D.甲公司应对乙公司支付10万元货款,乙公司应对甲公司支付10万元货款,甲公司的债权已经到期,甲公司通知乙公司20日后甲公司用自己对乙公司的债权抵消对乙公司的债务,甲公司的通知发生抵消的法律效力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合同法》第99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消,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消的除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