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知识点
急性坏死性龈炎 疱疹性龈口炎
病因
梭形杆菌,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6岁以下儿童 先有、不明显 小水泡破溃后成溃疡 全部牙龈 不易去除 局部;全身抗病毒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全身症状 后有、明显 牙龈改变 坏死 部位 假膜 治疗 龈缘、龈乳头 易去除 局部、全身;洁治
急性坏死性龈炎与急性白血病 的鉴别
急性坏死性龈炎 病因 急性白血病 梭形杆菌,螺旋体 不成熟白细胞浸润
• .翻瓣:第三刀切口时已做了初步的翻瓣, 单纯的翻瓣使骨面暴露2mm左右,若需做槽 骨修整、GTR手术,尚需在术区近远中边缘 处做纵形切口,切一个纵形切口翻开的瓣称 三角瓣,近远中同时做纵形切口翻开的瓣称 矩形瓣,后者涉及的术区更大
• 刮治及根面平整:用刮治器彻底地刮除炎性 肉芽组织,根面残留的牙石及病变的牙骨质, 若需对槽骨修整可选用球钻用高速手机在消 毒水的冷却下进行槽骨的修整,注意尽量不 降低槽骨的高度。 • 根面酸处理:用小棉球蘸50%的枸橼酸液涂 在干燥平整过的根面上2~3分钟。
• 切口的設计与方法 • 第一切口:又称槽嵴顶切口,用11号手术刀或15手术刀片在 龈缘嵴顶或外侧1~2mm处切入,刀片与牙面约成10°角, 深度达牙槽嵴顶且一定要切透骨膜。 • 注意:进刀时应随时循牙龈的扇贝状外形改变刀片的方向, 切过龈乳头区时防止将龈乳头切除过多。此切口的目的在于 切断牙槽嵴顶内外侧病变的牙龈和正常的牙龈的联系,切透 骨膜的目的在于能进行翻瓣更好地暴露术区。 • 第二切口:又称沟内切口。将刀从袋底顺根面,深度约平牙 槽嵴顶(一般要超出炎症的区域)。目的是切除袋内壁的炎 症性的肉芽组织和已分离牙面的结合上皮及部分结缔组织。 • 第三切口:又称水平切口。在第一切口处用小的骨膜分离器 或匙形器向远离牙面侧分离粘骨膜瓣,暴露牙槽嵴顶,然后 用刀片与牙面垂直也可根据需要把刀片斜向根方切断已被分 离的袋内壁组织,此注意的重点是将欲切除的牙间乳头从牙 面断离,同时切断唇舌恻的牙间乳头的联系。
急性坏死性龈炎与慢性龈缘炎的鉴别
急性坏死性龈炎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出血 有自发出血 疼痛 有 口臭 腐败性口臭 牙龈改变 乳头坏死 全身症状 明显 病程 起病急,病程短
治疗 局部、全身;洁治
慢性龈缘炎 任何年龄 刷牙时出血 无 轻度 乳头红肿 无 慢性过程病程长
洁治术
急性坏死性龈炎与疱疹性龈口炎的鉴别
– 止血 龈片切除后会出现明显的渗血和个别的小出 血点,可用小棉球蘸肾上腺素压迫止血,也可用 加热的止血器械,电烧灼热等对出血点止血。 – 清创和修整 经初步的止血后,首先对暴露后牙根 面的牙石进行再次清理,用牙刮器或超声波洁牙 机去除残留牙石,使根面平整光滑,之后用探针 探测是否有牙周袋的残留,若未切除完全,应当 补切,同时切除感染的肉芽组织,最后用手术刀 或小弯剪,也可用磨头修整牙龈外形。 – 再次止血 牙龈修整后一般出血不明显,但若有出 血点,仍需进一步完善止血。 – 创面处理 完善止血后创面直接暴露,无需做特殊 处理。
• 手术方法 • 1.消毒和麻醉 • 2.做袋底标记:
– 探针测量及标记法:用钝头的刻度探针或锐探针插入牙 周袋底,保持探针与牙体长轴平行,得知牙周袋的深度, 将探针转至袋外牙龈表面。按已知的牙周袋深度垂直刺 向牙龈表面,形成出血点,每个牙位做三个标记点,即 正轴面中点、近中、远中点,连接各个刺入点即龈切参 考标记线。 – 牙周记号镊标记法:将记号镊的直喙与牙体长轴平行插 入袋底,将另一带有直角钩的直喙置于牙龈表面,用力 镊紧镊喙,牙龈表面即出现刺破点。(如图7-1-1)
龈乳头 龈袋 无或微松 多数或全口牙 正常 好
任何年龄
不明显 附着龈、根分叉 牙周袋 明显松动 部分或单个牙 牙槽骨吸收 差
全身症状 明显
牙龈病小结
牙龈病
急性龈炎
急性坏死性龈炎 龈乳头炎 多发性龈脓肿
慢性龈炎
边缘性龈炎 增生性龈炎 青春期龈炎 妊娠性龈炎
牙龈增生
全身
药物性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生 牙龈纤维瘤病 牙龈瘤
• 冲洗、干燥:用生理盐水对术后进行彻底地冲洗, 用砂布沾干创面。 • 复位粘骨膜瓣、缝合:复位粘骨膜瓣后未见渗血或 出血的情况,应给创面轻轻的刺激,使其出血,以 充盈术区。将瓣复位后用湿纱布轻压瓣表面片刻, 同时由根方向冠方推压排除空气和液体,消除死腔, 使瓣与骨面、根面贴合,皮针缝粘骨膜瓣,用园针 缝牙龈。纵切口用间断缝合,水平切口用间断式或 悬吊缝合,线头可留的长些。 • 上塞治剂:上塞治剂不要过分挤压以免材料进入瓣 内,同时缝线的线头要充分外露以便以后拆除。术 后给病人抗药、消炎、漱口水等药物。
白血病牙龈损害
应急治疗 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 手术
治疗全身疾病 局部对症治疗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 牙龈切除术(gingivectomy)简称龈切术,是指切除肥
• • • • • • • • • •
大与增生的牙龈组织,消除龈袋或牙周袋,同时对不良的龈 外形修整的手术方法。 一.适应症 肥大性、增生性龈炎形成的龈袋。 慢性牙周炎形成的牙周袋,袋深在3~5mm,附着龈有足够的 宽度。 慢性牙周脓肿。 牙龈瘤。 二.非适应症 经基础性治疗,牙周炎症未得到控制者。 牙周袋过深,超过膜龈联合。 前牙牙周袋可导致牙龈外露较多时。 附着龈过窄。
• 3.标记点染色:刺破的牙龈表面形成的出血点往往 视而不清,可用2%的碘酊局部涂擦,可明显地加重 标记点的着色,同时还有消毒作用
• 牙龈切除:
– 用斧形龈刀或11号手术刀片,刀刃在标记线的根 方距标记点线约2mm,与牙体长轴约成45°角斜 向冠方切入直达牙龈表面和牙周袋袋底,,手术 刀的角度应视具体情况来决定。原则上是应尽可 能恢复牙龈的外形,若牙龈增生明显,龈缘较厚, 可适当减小角度,舌腭侧龈切时,视野操作受限, 刀片的角度应灵活把握。(如图7-1-2) – 按标记线切开后唇、舌侧的牙间乳头的联系并未 切断,可用牙间乳头刀或11号刀片按原有角度即 45°角切入牙间隙,再向近、远中方向牙根表面 推拉剥离切断龈乳头,使牙龈与牙面分离,唇舌 侧龈乳头分离。仍然没有分离的个别部位,可掀 起已分离的牙龈片再行分离,直至自然脱落。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全身症状 低热、疲乏 血液检查 一般无改变
任何年龄
贫血、全身衰竭 有幼稚的白细胞
牙龈改变 龈乳头刀切样缺损 肿胀、苍白、溃疡
部位 治疗
龈缘、龈乳头 全部牙龈 局部、全身;洁治 全身为主局部对症
多发性龈脓肿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 牙周脓肿
年龄
部位 袋类型 牙松动 累及范围 光片 预后
青壮年
•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 麻醉,铺洞巾。 切口设计 翻瓣术的切口应根据手术的目的及 需要暴露牙面和骨面的程度,以及瓣复位的 要求等因素设计,术区的范围一般包括患牙 区并向近远中延伸1-2个健康牙齿。临床上常 采用的是内斜切口和内斜切口同时加纵向切 口,前者适应用较浅部位的手术,而后者则 适用于槽骨修整,根分叉病变手术和引导性 牙周组织在生术(GTR).
• 翻瓣术
• 翻瓣术(flap surgery/flap operation)是通过外手 术对牙周组织进行系统的处理,以期望重建牙周附 着,消除牙周袋的一种术式,是治疗中、重度牙周 炎的一种方法,此手术在1918年由Widman提出, 随着人们对牙周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 深入了解,翻瓣术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其手术 是通过应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形成薄厚不一、形态 各异的粘骨膜瓣,将其翻起,暴露术区的病变组织, 将袋内壁的炎症肉芽组织,根面的牙石及毒素清除 干净,修整病变的牙槽骨,经清创后再将粘骨膜瓣 复位缝合,以期望达到牙周袋变浅,促进骨修复的 目的。
• • • • •
• • • • • •
一.适应症 经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在5mm以上者。 牙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不易做龈切者。 骨下袋形成,需要做槽骨修整者。 牙周袋形态复杂,病变范围广范,基础治疗不能彻 底清除炎性组织者。 根分叉病变伴有深牙周袋者。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者,或需截根术者。 二.非适应症 1.牙周炎症明显且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者。 2.牙周袋较浅小于5mm者。 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可能对牙周手术产生影响且有 吸烟习惯难以戒断,口腔卫生较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