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的家国情怀与游侠的潇洒自由——以金庸与古龙例对比港台武侠小说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目录:一、引言 (3)二、人物塑造的含蓄与外露 (3)(一)大侠的成长与高手的寂寥 (3)(二)人物内在的矛盾 (4)(三)侠客年龄层次 (5)三、精神内涵 (5)(一)个群关系处理不同 (5)(二)故事背景:历史再现与时空虚构 (6)(三)情节主线不同 (6)四、创作形式 (7)(一)语言风格:古典雅丽与简炼灵动 (7)(二)文体改进 (8)五、小结港台武侠小说的对比 (9)[摘要]金庸、古龙与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七十年代初,金庸封闭后,古龙更是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了《明报》撰稿人。
但金庸与古龙的武侠小说有着各自明显的特征,这很大程度与他们的文化背景有关。
本文通过分析金庸、古龙对笔下主角的塑造,对比二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对比港台武侠小说。
[关键词]金庸、古龙、主角塑造、精神内涵、港台文学一、引言从上世纪50年代,武侠小说在经历了梁羽生的开拓之后,终于在金庸手中发展到顶峰,无论是小说结构、人物塑造、情节模式都已经成熟。
就在读者认为“金庸之后无可看武侠小说”之时,出现了武坛怪才古龙。
古龙不仅以“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口号叫嚣武坛,更以坚实的创作超越了梁羽生而问鼎武坛,成功在金庸归隐后挑起武侠小说的大梁,并把他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尽管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但读者不难发现,古龙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模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有人说,这是因为金庸以写武侠为副业,每部作品都能够得到精心的设计和修改;而古龙以武侠小说为生计,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
我认为上述原因虽对作品精致度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足以造成两人作品在多个方面的差异。
对比二人的人生经历,金庸虽后居香港,但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和社会责任感早已把他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他笔下的不少人物也都带有明显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古龙少年时的不幸遭遇所形成的狂放、热情而又孤独、古怪的性格使他成为武侠界的奇人、怪才;台湾的“孤儿”地位和“孤儿”文化,也对他笔下侠客的孤独、寂寞的情绪有很大影响。
但另一方面,台湾的地缘环境,也让他接触到更多西方文学,并尝试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小说,使中外经典熔铸一炉。
本文通过分析金庸、古龙对笔下主角的塑造,对比二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对比港台武侠小说。
二、人物塑造的含蓄与外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金庸与古龙笔下的任务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不屈不挠,不懈奋斗的任务,他们都在重重的矛盾与夹缝中做人,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心中的正义和尊严。
(一)大侠的成长与高手的寂寥不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他们又是有所不同的。
金庸的作品一开头出现的往往不是主人公,只有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渗入,主人公才由远及近,逐渐突显;并且他们刚出场时大多是“一张白纸”,在不断的磨砺中才得以日趋成熟,成就大业,最后成为一代大师,受人尊敬。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笑傲江湖》中德令狐冲,《神雕侠侣》的杨过都是这种类型。
《射雕英雄传》一开篇对郭靖父母与杨康父母的相识、结拜、分散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叙述,对小郭靖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了丰富的描写。
在这里,作者以足够的耐心,几条线并举,多角度同时切入,多个性同时塑造,故事情节慢慢推进,逐步增进读者感知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的心理强度,补足读者感受,从中体现出的文化陋习、人性丑恶、人间真情所需的心理变化时间,不懂声色地让人幡然醒悟,意识到显示环境的美好与悲哀,世俗人生的幸福与无奈。
这种人物塑造方式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它对读者的情感定位是有节奏的,缓慢的,从而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古龙笔下的人物一出场便是高手,是强者,一出场无论是武功还是江湖经验都是几近顶尖,他们寻求的是理解。
萧十一郎总爱哼一首歌:“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
”这是强者的悲哀与寂寞。
也许与古龙饱经风霜的经历和孤僻古怪的性格有关,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显得性格孤僻,行为怪异。
在社会多元化的生存空间中,人们越来越感到孤独,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存在越来越感到恐慌。
这就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而古龙小说反映的正是这种现代意识和现代情绪。
古龙笔下的英雄人物无不是侠肝义胆的武林高手,他们笑傲江湖,为自身人格的价值,为弱者的权利,不惜以生命相搏,以热血来演绎生命的辉煌,然而最后他们又同是那样的孤独和寂寞。
在《三少爷的剑》一书中,燕十三的沉剑是因为放眼江湖没有知音和对手的孤独和寂寞;而谢晓峰隐藏身份的逃避,是对江湖恩怨和纷争的厌倦,以及没有知音的深深寂寞。
杀手孟星魂这样总结:你是否了解一个人,并不在于见面的多少,有时就算追随你一生的人,你也未必了解他。
这些主人公的伤感寂寞,无不体现了现代人精神的孤独和无奈。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庸、古龙不同的含蓄与外露。
个人认为,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是技高一筹的。
郭靖开始的愚钝与日后的成就看似矛盾,但当我们注意到他与生俱来的正直、勇往直前的一面时,这一切又显得水到渠成。
这种本性中的善与蕴藏在深处的精神、道德内涵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而古龙笔下的英雄们的性格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发展。
这些形象仅仅是作者主观意念的外化,难以被大众所接受,甚至渐渐变得概念化、格式化,这与金庸道德观的内蕴显然有着一定的差别。
(二)人物内在的矛盾另一方面,在挖掘人物内在的复杂性上,金庸更注重人物内在的合理性和统一性,他笔下的人物仿佛挣脱了作者的创作模式,置身于一个具体的、特定的环境中。
韦小宝不学无术、油腔滑调,在任何一种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他都是一个流氓,但是读者并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可爱,其奥妙在于金庸善于利用环境的冲突些人和事的不定性,并作为情节进一步发展的伏笔。
而古龙,也许是迫于对作品出产率的追求,他在克服人物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时有点矫枉过正了,尤其是他后期的作品,人物形象过于复杂,都具有“一半魔鬼,一半天使”的矛盾性格,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但由于客观环境与人物命运的驱动力表现不够,作者的主观色彩过于浓厚,就必然造成人物举止的虚幻。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金庸小说比古龙小说深厚的原因之一。
(三)侠客年龄层次换一个角度,比较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的侠客年龄,我们可以看出,中老年侠客在金庸的小说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小说中,年轻的主人公所有的困境几乎都是在中老年侠客的帮助下解决的,他们得到后辈的尊敬。
此外,如上一部分所言,小说中年轻的主人公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最后在壮年或中年阶段达到武功和江湖经验的顶峰,如郭靖、十六年后的神雕大侠以及乔峰。
这不仅体现了金庸作品人物层次的丰富性,也体现了他相对传统、保守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与金庸不同,古龙作品中的侠客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其年龄一般不超过三十岁,如楚留香、萧十一郎、陆小凤。
他们是江湖的新生力量,一出场无论是武功还是江湖经验都是几近顶尖,并且他们很少受到中老年侠客的帮助,他们是真正的青年游侠。
这体现的是古龙抛弃过去,力求创新的精神。
三、精神内涵传统的侠义精神往往充满着浪漫的激情:轻生命,重信诺,锄强扶弱,惩恶扬善。
新派武侠小说的主力金庸与古龙,在继承传统侠义精神的基础上,为其加入了现代生活的内涵,形成各种思想的矛盾符合,使武侠小说在精神内涵上得到提升。
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人生经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不同,金庸与古龙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精神内涵也各有侧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一)个群关系处理不同金庸的小说强调个人一直与群体意识的统一,这也是他作品中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主要表现。
五四精神强调个性自由,传统文化宣扬群体意识。
金庸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拥有侠的自由个性,又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忧患意识。
他们无拘无束,快意恩仇,而一旦涉及民族大义又会勇担大任。
郭靖与襄阳城共存亡,萧峰以死相拼阻止宋、辽开战,石破天勇赴侠客岛力挽武林浩劫。
他们成为真正的侠之大者,也成为中年文化的最好代表。
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在金庸笔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侠”的精神体现了做人济世的尊严和作为生命个体自由布局、至情至性的本质。
所以,金庸把是否拥有民族大义的这种宽广的胸怀作为判断大侠的标准,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种标准,既走出了君君臣臣的框架,又没有忽视武侠问题固有的自由不羁的精神,而是追求一种建立在保持独立人格与个体自由基础上的爱国主义。
而在古龙笔下的侠客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激动、愁苦、拼杀大多是为了个人的情感或恩怨,有许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滋味和少年好斗的成分;很少涉及国家兴亡、民族大义。
移花宫公主的血屠武林归根到底不过是因为难以释怀对江枫的爱恨,萧十一郎九死一生同样不过是因为保护心仪的沈壁君。
古龙更重视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当楚留香戳穿无花的阴谋时,他说:“我只能揭穿你的秘密,并不能制裁你,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夺去别人的生命。
”西门吹雪和叶孤城是仇敌,但是,“仇恨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情感,仇恨的意识中也包含了理解与尊重。
”对人性的了悟以及在这了悟后的宽恕,这种境界,正是古龙最推崇的,这种无视现实功利的高贵精神,闪动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芒,象征着人的独立与自由。
(二)故事背景:历史再现与时空虚构在金庸的作品中,历史的还原是作品不可或缺的股价。
他的小说注重联系国家民族的兴亡与动荡,给故事建立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以历史的真实烘托人物的精神内涵。
金庸虽重历史的再现,但他关注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在某种历史环境中“人存在的可能性”。
他的作品也不在于呈现某个历史片段,而在于理解、分析、考察在这一历史漩涡中的人的行为、态度,给人以真实的人生体验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古龙则自行其路,他不写“江山”,只写“江湖”。
在众多武侠小说大家中,古龙是一位笑傲武林“江湖”的怪才。
他的作品自成一格,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不受任何约束,更不注重历史因素对人的影响,他抛开所有历史环境与时空限制,仅凭感性的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因此,古龙的武侠小说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诡秘的江湖,奇异的武林,本就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但古龙小说所透露的浪漫主义气息是那色彩样鲜明,是那样别具一格,是那样独树一帜,形成了明显区别于其他武侠作家的标志。
通常是一会儿“杏花烟雨江南”,一会儿塞外冰天雪地,场景变换奇快,环境离奇古怪,衬托出人物和故事异常的浪漫色彩。
《圆月弯刀》,一开始,读者会误以为那是在写一个有关狐仙鬼神与人的神话故事,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也还是写武林和江湖,只不过描写了神奇诡秘的魔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