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性脑病分期与护理

肝性脑病分期与护理

Y-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复合体学说 能衰竭和门-腔静脉分流手术造成或自然
形成的侧枝循环,使来自肠道的毒性代谢
Y-氨基丁酸/苯二氮 卓复合体学说 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进入体循环,透血 -
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
发病机制
四个学说: 1.氨中毒学说 2.假神经递质学说 3.氨基酸不平衡学说
Y氨基丁酸 /苯二氮 4. Y-氨基丁酸 / 苯二氮卓复合体学 卓复合体学说 说
植物蛋白的好处:
1.肉、蛋致脑病作用大,牛乳蛋白次之, 植物蛋白最小。
2.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较少,含支链 氨基酸较多,且能增加粪氮排泄。 3.植物蛋白含非吸收性纤维,被肠菌酵 解产酸,利于氨的排出,利于通便。
5、用药护理 :
谷氨酸钾、钠-监测血钾、钠、腹水,尿量;尿少时少用钾、明显腹 水和水肿时少用钠剂
门体分流栓塞术 人工肝
肝移植
肝细胞移植
治疗要点
六、对症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每日液体总入量不超过2500ml为宜 肝硬化腹水病人一般以尿量加1000ml为标准 控制入液量 纠正低钾和碱中毒
2)保护脑细胞功能:冰帽
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切开
4)防治脑水肿:高渗糖、甘露醇
护 理
感染: 增加肝脏的解毒负荷 产氨增加 增加耗氧
• 便秘: 含氨、胺类和其他毒性衍生物与 结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 增加了毒素吸收的机会
镇静、催眠剂: 直接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 造成或加重组织缺氧 麻醉和手术: 加重肝肾的负担
发病机理—氨中毒学说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ATP浓度降低。 谷氨酸是大脑的重要兴奋性神经递质,
鸟氨酸循环
尿素
(肝)
NH3
α-酮戊二 酸 ATP NH4+ NH3
NH3 谷氨酸 ATP
谷氨酰胺
(肝、脑、肾)
(肾、肠) (肺)
血浆氨的去路
结肠内pH>6,NH3大量弥散入血, 结肠内pH<6, NH3从血液转入肠腔随粪排泄
有毒性,通过血 脑屏障
相对无毒性,不能通 过血脑屏障
二、肝性脑病时血氨增加的原因
保持大便通畅 灌肠: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忌肥皂
导泻:
积极预防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禁食或限食者,避免低血糖
4、合理饮食:
发病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 合物为主(糖类可促使氨转变为谷氨酰胺 )
神智清醒后,可增加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好, 40-50g/d
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应尽量少用 不宜用维生素B6(使多巴在周围神经处转为多巴 胺,影响多巴胺进入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 正常传导通路 )
一、消除诱因
镇痛剂使用 利尿剂使用 放腹水控制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治 疗要点
二、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灌肠或导泻:乳果糖 、乳梨糖 抑制肠道细菌生长:新霉素、有益菌
治 疗要点
三、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
1、L-鸟氨酸-L-门冬氨酸:雅博司, 瑞甘 2、降氨药物:谷氨酸 和 精氨酸
雅博司的药理作用: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三期(昏睡期):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 不能唤醒 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脑电图明显异常。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临床分期的主要表现 分期 一期 主要表现 轻度性格改变 肝震颤 + 肌张力 + 脑电图 多正常
行为失常
二期 意识错乱睡眠 错乱行为失常 三期 四期 昏睡精神错乱 昏迷 + + + + 降低 特征性 异常 明显异常
慢性脑病(少数)可暂时或永久性智 能减退、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或截 瘫(肝性截瘫)
亚临床肝性脑病、隐性肝性脑病
• 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心理智能测验、诱 发电位异常。 • 在驾驶交通工具时,易发生交通事故
肝功能损害严重: • 黄疸、出血倾向、肝臭 • 易并发感染、肝肾综合征、脑水肿
腹水
肝掌
蜘蛛痣
无明显诱因,无前驱症状,起病数日内进入昏迷直
至死亡
• 慢性肝性脑病:见于门体分流、慢性肝功能衰竭,
常有诱发因素。肝硬化性起病缓慢,昏迷逐渐加深
最后死亡。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
脑电图改变,分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
二期(昏迷前期)
三期(昏睡期) 四期(昏迷期)
临床表现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 行为异常


• 各种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 急性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
重症肝炎(病毒性、中毒性、药物性)
• 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 感染 • 总之各种肝病的终末期
常见诱因
高蛋白饮食
上消化道出血
镇静药使用不当
便秘
低血糖 尿毒症
排钾利尿放腹水
感染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肝脏可将门静脉转运来的肠源 性毒性物质进行代谢并解毒,因肝细胞功
诊断要点
* 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静脉侧支循环
* 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
* 有肝性脑病诱因
* 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及血氨增高
* 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
治 疗要点
一、消除诱因
二、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三、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
四、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 五、其他治疗 六、对症治疗
治 疗要点
1、氨的形成
• 胃肠道(4g/天) :
(1)血循环弥散至胃肠道尿素经尿素酶分解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细菌的氨基酸氧化酶分解 H+ NH4+ NH3 OH• 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谷胺酰胺酶分解谷胺酰胺为 氨
• 骨骼肌和心肌:运动时产氨
2、氨的清除:
• 肝脏:鸟氨酸代谢环合成尿素 • 脑、肝、肾 (ATP) -酮戊二酸+NH3 → 谷氨酸, 谷氨酸+NH3→ 谷氨酰胺 • 肾脏排氨:排尿素、排酸的同时也 以NH4+形式大量排氨 • 肺:血氨过高时,肺部呼出少量
护 理
* 照顾者角色困难
与照顾者体力及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目标
病人获得一个较实际的照顾计划
护 理
护理措施:
1.与照顾者交流 2.对照顾者应对能力进行评估 3.给照顾者提供各种社会支持
4.与照顾者共同讨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
的照顾计划
护 理
评价
病人神志清醒
未发生受伤、误吸等危险事件。
照顾者能明确自身的价值,主动参与制
定和实施照顾计划,使病人得到切实有
效的照顾。
护 理
营养失调
活动无耐力
其他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
知识缺乏
健康教育
了解有关肝病知识,防止各种诱发因 素。 正确的饮食管理,如 观察病情的方法, 若有先兆出现及时就医。 保持大便通畅。

定期随访复查。
预后
• 诱因明确容易祛除的预后好
• 肝功能较好,门体分流者较好 • 肝功能差预后也差 •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预后最差
• 清除减少: • 生成过多: 肝功能衰竭时清除能力降低 门体分流氨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 多种原因影响进入脑组织血氨的量 和(或)改变脑组织对氨的敏感性
.
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
. 低钾性碱中毒 . . .
低血容量与缺氧 上消化道出血
便秘、感染
. .
低血糖
其它
低血容量与缺氧: 血氨升高 降低脑细胞对氧的耐受性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护理
日期:



郭伟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诊断及治疗要点 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肝性脑病的治疗要点 掌握肝性脑病的护理与健康指导
肝脏主要生理功能
缺少则大脑抑制增加。
氨与谷氨酸结合成谷氨酸胺,导致脑
水肿。
病理
38~50%有脑水肿
大脑和小脑灰质以及皮层下组织的原
浆性星形细胞肥大和增多
病程较长者则大脑皮层变薄,神经元及
神经纤维消失,皮层深部有片状坏死,
甚至小脑和基底部也可累及。
临床表现
• 急性肝性脑病: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
脑电图正常
临床表现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
睡眠障碍 行为异常
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特异性异常
平伸手指及腕关节时, 腕关节突然屈曲,然 后又迅速伸直,加上 震颤多动,类似鸟的 翅膀在扇动震颤粗大, 节律稍慢,通常呈对 称性,累及上肢及下 肢,肌张力高低可变
临床表现—扑翼样震颤
Assessing asterixis: two techniques.
病史
护理评估 身体评估
血氨 简易智力测验的结果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电图报告 病史
1、了解有关诱发因 素 2、主要症状、性格 精神状态 3、心理、行为改变 身体评估
意识状态 营养状况 皮肤和黏膜 腹部体征
神经系统检查
护 理
意识模糊
常用护理诊断
照顾者角色困难
病人感知恢复正常
目标
无受伤,误吸发生
能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
意识模糊的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先兆、监测生命体征、 瞳孔、血氨、
肝肾、电解质
2、对躁动病人注意保护:
床栏、约束带等。
3、去除、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用镇静麻醉药
避免快速大量放腹水 防止感染 禁止大量输液(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
脑水肿等,从而加重HE )
3、去除、避免诱发因素:
精氨酸-速度不宜过快、流诞、
呕吐、面色潮红 呈酸性,含氯离子,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使用。 新霉素-听力和肾损 乳果糖-腹胀、恶心、呕吐、电解 质紊乱 雅博司—注意慢滴,否则恶心,呕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