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和开拓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系统控制与优化信息管理与竞争情报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企业经营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二至三年学分: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 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四)补修课程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
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括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要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学东、段尧清内容概要:主要讲授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各种管理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管理职能及内容研究,包括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等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 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名称:运筹学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白国仲内容概要: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多目标决策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版[2] 徐光辉主编,《运筹学基础手册》,科学出版社,1999版[3] 何坚勇,《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版[4] 胡运权主编,《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版[5] Taha, H. A., Operations Research,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9版课程名称:管理信息技术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胡伟雄、李玉海内容概要: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技术是指有关管理的软件技术,主要包括面向对象技术、Windows编程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图形处理软件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1] 王燕编著,《面向对象的理论与C++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 王利芳、曾颖编著,《Windows编程速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 齐自昌等编著,《软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 胡伟雄,《计算机网络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总学时:54 学分: 3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伟军内容概要:工程经济学是一门融工程技术、经济理论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主要阐述工程经济学的历史沿革及经济评价基本原则,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在项目投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决策和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教材主要参考书:[1] 赵国杰,《工程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版[2] 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3] 刘新梅,《工程经济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版[4] 李南,《工程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4版课程名称:系统工程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白国仲内容概要:系统工程是20世纪中期才开始兴起的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工程一般原理、系统分析、系统模型与仿真、决策分析、系统优化、系统设计、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汪应铭主编,《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黄永平,陆朝荣,《系统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3] 高志亮,《系统工程方法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4] Sage, A. P., Systems Engineering, John Wiley & Sons, 1992.课程名称:软件工程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张大斌内容概要:软件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软件开发常用技术、软件管理等,尤其是在软件工具与环境中添加了系统仿真与优化软件的使用,例如MATLAB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 陈明编著,《软件工程导论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名称: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娄策群内容概要:重点介绍预测与决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预测概论、定性预测方法、回归分析预测、时间序列平滑预测、趋势外推预测、灰色系统预测、多阶段决策与序贯决策、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和马尔可夫预测与决策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宁宣熙, 刘思峰编著,《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版[2] 冯文权主编,《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版[3] 吴清烈主编,《预测与决策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版课程名称: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伟军内容概要:国内外竞争情报的发展沿革与趋势、竞争情报研究的现状、竞争情报的理论流派、竞争情报源和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竞争对手分析、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战略、竞争情报解决方案和实证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包昌火.谢新洲,《国外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 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 包昌火.谢新洲,《竞争对手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课程名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总学时:54 学分: 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立新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阐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发展沿革及建立意义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与构成、成功的关键因素、建设的主要模式、建立的步骤与方法、中外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比较以及竞争情报系统失败的教训与经验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包昌火.谢新洲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华夏出版社,2002 版[2] 王煜全等,《企业竞争情报》,科学出版社,2004版[3] 柯克·W·M·泰森著,王玉等译,《竞争情报完全指南》(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课程名称: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刘可静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当前信息管理与交流领域里的各类知识产权问题,包括网络与学术信息交流、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与软件、企业竞争情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与平衡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周庆山主编,《信息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管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王学东内容概要:主要讲授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原理,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平台、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机制、电子商务系统运作流程;第二部分内容为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整序、物流、资金流的整序及资源配置;第三部分内容为电子商务系统管理方法,包括电子商务活动中的BPR、ERP、CRM以及供应莲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