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强化训练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对于任何学科发展来说,创新都是内在要求。
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而不是相反。
就史学研究而言,创新主要体现为提供新的史料、进行新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进展甚至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旧说的研究成果。
但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看,并非没有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
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
经过长期发展,在微观上已经积累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研究规矩。
比如,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古汉语训诂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的,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方能了然于胸。
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
就会出现硬伤。
例如,“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在清代之前并无此字。
清人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名讳改古书。
如果今天的学者不注意这一点,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中使用诸如“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就会成为硬伤。
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
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近年来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只有摆脱意识形态的主宰,史学方能创新。
所谓意识形态,对治史者而言,主要是指史观和史识。
自古迄今,任何史家治史均不可能不受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
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就治史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至今仍然颠扑不破。
现在,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南辕北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可以在史学研究中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翟象、共性与个性。
如此,才能分析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
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史观和史识不正确,创新还会出现许多乱象。
比如,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这种所谓的“创新”。
事实上所要贬损和否定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和优良传统。
训练第 1 页共13 页再说一点文风问题。
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
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
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
但目前有的学者以编造一大堆生僻、晦涩的新词为荣,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
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倾向。
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
正因为不易,更需治史者潜心努力。
(摘编自王曾瑜《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人民日报2019 年1 月14 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创新,对学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一种内在的动力推着学科的不断进步。
B .在创新中要做到“新的”取代“旧的”,我们可以补充、拓展,甚至推翻前人的成果。
C .在创新过程中,遵守规则是必不可缺的,用规避基本功来创新的做法,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D .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史观、推动史学进步有着关键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肯定创新地发展学科为前提,强调了史学发展的规则、史观和文风的重要性。
B .文中对“邱”字的研讨,是证明史学创新要有基本功,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C .文章总体上可分三个层次,其中在论证史观正确的重要性时,对比的手法运用最多。
D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集中,理论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针砭时弊之余亦提出积极倡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新”是对“旧”的超越、丰富和范围的拓展,所以创新就可以带来学科的进步。
B .尊重并掌握必要的传统科研方法和学科基础知识,就能够推动学科的创新性发展。
C .掌握马克思主义维物史观,可以分辨研究当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学科的创新。
D .对创新、史观和文风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在态度与情感上是一视同仁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一6 题。
材料一:河北省邢台市王快镇南市屯村村民候秀对新卫生间赞不绝口。
她说:“过去我们家是旱厕,为了家里干净点,我们都不用家里厕所,而是去村里的公共厕所。
现在好了,开发区给装的这个新厕所,不用我们掏一分钱。
上厕所只按下水龙头一冲,干净又卫生。
”如今,在我国多地农村,村民们告别了旱厕,用上了干净的卫生间。
训练第 2 页共13 页走访中,多地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虽然家中改了双瓮式厕所,蚊蝇减少了,但不到一个月就要抽粪便,要不瓮里的粪便就满了。
而抽一次就得10 多块钱,村民宁愿走路去村里的公共厕所。
“没改造前家家户户得抽,改了后还得抽,花钱还不算,每月家里都得被熏得臭一回。
”东部地区一名基层干部说,改不改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盖。
缺少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后续指导、维修、更换都没有很好地跟进,致使部分地方农村改厕成为“一次性”。
不少基层干部呼吁,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工程,能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需政府下定决心,加大投入。
资金短缺是农村“厕所革命”中的主要短板之一,国家和省财政虽然给予一定补助,但各地厕所的建设、管理资佥仍然不足。
虽然部分地区曾想探索商业化模式,但由于见不到盈利,往往以失败告终。
厕所的配套设施和后期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各地市侧重于厕所建设,部分厕所在建设上符合要求,但配套设施和后期管护跟不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投入浪费。
( 摘编自郭雅茹、李浩《不实用遭弃用,农村“厕所革命”还须“接地气”》半月谈(2019 年第2 期》)材料二:2016 年。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标准指出,加强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 至2022 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如下:材料三:据估计,超过50 种传染病通过人类粪便传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因为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
“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是中国农村厕所的典型形象,“难找、难看、难闻、难用”,也是困扰城市公厕多年的典型问题。
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训练第 3 页共13 页更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
厕所卫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特别是水污染治理以及农业安全生产。
站在新时代审视,能否提高厕所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品质的因素。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厕所文明是大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欢《渎懂“厕所革命”的深刻内涵》)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农村厕所的改造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新面貌,在接受与赞赏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的困惑,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B .商业化模式是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推进的途径之一,但由于难以实现盈利,各地都放弃了商业模式的探索。
C .2009年前,每万人拥有公厕的数量呈增长趋势;2009年之后,该数据整体下滑;2015 年则与2006 年基本持平。
D .政府把加强公厕建设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城市公厕建设并不只是意味着公厕数量的简单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政府重视、奖金到位、加强管理,都是“厕所革命”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
B .对厕所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呈现出厕所建设中的不少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C .虽然城市公厕也存在问题,但是农村厕所给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威胁显得更严重。
D .国家提倡“厕所革命”,就是要打造出一项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下程。
6、“厕所革命”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 题捡剩黄荣才捡剩是我童年的主要农活之一。
捡剩虽然让我们增添了许多游玩的成分,让我们简单的童年在充满汗水的时候也充满欢乐和笑声,但对于大人来说,捡剩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正儿八经的农活,甚至有很明显的指标考核。
捡多了大人自然高兴,捡少了不仅仅是劳动果实的不够丰厚,还很容易催生大人们“一样养小狗却咬输人” 的挫折感,这对于讲究“输人不输阵”的大人来说足以很生气,生气的后果要么孩子挨骂甚至挨打。
在稻田或者麦地捡稻穗或者麦穗是我们开始的捡剩劳作。
收割之后的土地承载了我们热烈的搜寻目光。
空旷的土地喜怒哀乐取决于我们目光之内的收荻,看到等待捡拾的稻穗,我们奔跑的脚步绝不拖泥带水。
在稻草堆里,我们的翻找急促而且有规则,稻草是要照样码整训练第 4 页共13 页齐的,否则大人的骂声肯定在屁股后面响起,甚至会劈头盖脑扔过来一束稻草。
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那份恐吓已经足够让我们惊怵地遵守“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我们的捡剩劳动不能影响大人的劳作,也不能增加大人的工作量。
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大人没有太多的耐性和包容之心,生活让他们急躁,让他们无法心平气和。
在捡剩的过程中,很容易催生划地为营的思维或者说自私的思想。
谁发现稻穗比较多的稻草堆是不吭声的,默默而迅速地收拢稻穗。
容易为发现一个稻穗欣喜不已,也容易为一个稻穗争夺、翻脸甚至动手。
往往是两双小手同时伸向一个稻穗,争执之下或者各得半穗或者某人独得。
曾经有两人争一个稻穗,有一个执住稻穗不撒手,另一个用力抽夺,结果是抽夺的人赢了稻草,不撒手的人却是在争夺中握紧拳头把所有的稻粒撸下了。
得到稻粒的人很有成就感地把稻粒放进自己的小娄子,另一个人却恼羞成怒,冲过去把他摔倒在地,架由此打开,最后两个人浑身都是泥巴。
不过这样的打架却不会让仇怨结得太久,经常是几天不说话或者互不理睬之后,慢慢地重归于好。
童年是比较容易消解仇恨和怨气的年龄。
捡稻穗或者麦穗是捡剩里比较轻松的活,毕竟那只需要目光锐利,勤跑动。
如果是在地瓜地里捡剩,那可是需要力气的活。
带一把小锄头,在挖过的地瓜地翻刨土地,期待能找到一些漏挖的地瓜。
要么是小地瓜,要么是被锄头截断的残块,要挖出完整的大地瓜是有相当难度的。
有经验的捡剩人总是带着工具,在地上逡巡一遍,发现哪里土块相对集中或者隆起,赶快开挖,或者是找地头地角、沟沿等边边角角,比较有希望获得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