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1、温度控制 :正确地选择传热介质 ;控制升温速度 ;防止加料温 度过低 ;防止搅拌中断;防止干燥温度过高。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比学反应速度的快慢。为防止温度过高 或过低引发事故,温度控制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1)正确地选择传热介质。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避免使用和反 应物料性质相抵触的传热介质。对热不稳定物应采取降温和隔 热措施。生产过程中应防止设备的传热面结疤,以免影响热传 递造成局部高温而引发爆炸。保证高温热载体的使用安全,严 防低沸点物质(如水)等进入系统后遇高热载体气化而引起超 压爆炸。 (2)控制升温速度。系统升温速度过快,会使反应加剧,从而导 致压力迅速升高,就可能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燃烧爆炸的危险。 (3)防止加料温度过低。当温度低于反应所需的温度时,加入的 物料因不发生反应而积聚,温度升高后,积聚的物料在瞬间发 生剧烈的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因超温 超压而引发事故。
爆炸性粉尘环境
10区 11区 21区
火灾危险区域
22区
23区
2.建筑物的耐火要求 为减少易燃物质的积聚,化工建筑的形式正在朝 向露天化和敞开式发展,这种建筑形式对安全生产 和工业卫生有利,同时厂房的耐火、防爆及合理布局是限制火灾 蔓延和减少爆炸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 建筑物的耐火性能是由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位四级。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厂房设计时 耐火等级应符合要求。同时,在总体布局上,要考虑到安全防火 间距,并严格将动火区(如锅炉房等)与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 生产区域分开,防止火灾向临近建筑物蔓延。考虑到热辐射等因 素,防火间距的大小,应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及特点来衡量, 必要时设置防火堤。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按可燃物质状态的 不同及事故的可能性、危险程度,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爆炸 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及火灾危险区域三类。具体划分见表2—8。 表2—8 《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类别 爆炸性气体环境
等级 0区 1区 2区
说明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环境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 合物的环境 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 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 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 灾危险的环境 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 危险的环境
2、难燃或不燃的溶剂替代可燃溶剂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改革,以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物质取代危险程度高 的物质,从而降低火灾爆炸危险性。 3、根据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采取措施 对本身能自燃的油脂以及遇空气自燃、遇水燃烧的物质等,应采取隔离 空气、防火、防潮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消除爆炸可能。相互接 触能引起燃烧的物质不能混存,遇酸、碱会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 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搬运装有可燃气体、 液体的铁桶、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对易燃、 可燃气体和液体要根据他们的相对密度,采取相应的排污方法和防火防 爆措施。并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气压考虑设备的耐压强度、储存温 度、保温、降温措施等。提高易燃物的自燃点,如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 铅等。
三、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力、流量及物料配 比等,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内,是实现安全 生产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些参数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是保证安全生 产的重要措施。 当然,即使实现了自动控制,仍需操作人员的操作。在目前生产 中,仍未完全实现智能自动控制,如操作人员思想不集中,就会 出现误操作,造成的结果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责 任心及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控制和防止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要素的同时存在,就能有效地阻 止火灾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应从消除着火源,对可 燃易爆物和助燃物的控制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方面着手; 同时针对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危险程度的差异,对厂房、设备的设计采 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使用自动控制与安全保 险装置,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事故发生时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4.1化工生产厂房、设备的防火防爆设计 1.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危险程度与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的性质、 配比、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及生产条件(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根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规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生产 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的燃烧、爆炸性进行分类,分甲、乙、丙、 丁、戊五类。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在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要求及建 筑防火设计方面相应有所区别,采取必要的措施,使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防止雷电火花
厂房、设备、管线应按要求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要定期检查, 引下线与各接点要牢固可靠。每年雷雨季节前对接地电阻进行检 测,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的范围。防雷装置的接闪器与接地体之 间应牢固连接,如断开,不但失去了防雷作用,反而成为一引雷 装置,引发更严重的雷击事故。
二、可燃易爆物质的安全控制
3.其他火源的消除 在0区、10区.21区,不能携带或从事有烙铁、熔融沥青、金属 等炽热物体的施工、检修工作。在1区,11区、22区动火,要办理 动火手续,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方可进行。易燃易爆场所 严禁使用和安装电热器具及高热照明器具。 为防止易燃物料与高温设备、管线表面接触,可燃物的排放口应 远离高温表面。高温表面的隔热保温层应当完好无损,并防止可 燃物因泄漏溢料、泼溅积聚在保温层内。不允许在化工生产岗位 的暖气管(片)、高温管道、设备上烘烤油污的手套、衣服等易燃 物品或放置可燃物品。 为防止物质自燃而引发火灾,应将油抹布,油棉纱头等放入有盖 的金属桶内,放置在远离易燃物品的安全地点并及时处理。
1、惰性气体的保护
许多化工企业对具有着火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储罐、仪表等都配备氮 气置换管道,以备生产时使用。易燃易爆物料管线、设备在进料前应用 惰性气体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所有的空气,防止形成爆炸性馄合物。 停车、动火检修时,应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和置换。 在易燃固体的粉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粉装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为了安 全生产,可采用惰性介质的保护。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处理过程中,也可 加入适量的惰性气体,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易燃液体压送时,可采用 惰性气体(如氮气)充压输送。 在爆炸性危险场所中,非防爆电气仪表等应充氮保护,可燃气体排气尾 部使用氮封,当发生危险物料泄漏时,使用惰性介质进行稀释。
其次,企业必须制定“动火制度”,严格执行动火施工安全措施和 审批手续,禁止在0区、10区、21区内动火和设置明火炉灶。如 果在禁火区内临时设置明火炉灶,应按动火手续办理。
易燃物品加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明火炉灶与生产装置、储罐 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规定距离。
2.避免火花、电弧的产生
在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蒸气的甲类生产车间及 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生产车间应采用不发火 地面,并不准穿带铁钉的鞋。以免铁钉与地面、设备 磨擦撞击产生火花。 禁火区域,特别是易燃易爆车间和储罐区,都应当禁止 电瓶车进入。在允许车辆进入的区域内,为防止汽车 排气管喷火引起火灾,排气管上应装有火星熄灭器。 0区、10区,21区严禁进行焊接、切割及砂轮打磨等产 生火花的工作。高处焊接、切割应有兜接火花溅落的 措施。在盛有可燃易爆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上插盲 板,不能使用铁器工具,以免碰撞产生火花。
(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厂房设计中应考虑到积尘问题,厂房的内表面应 较光滑,不易造成粉尘积聚。 厂房中设备安置时,应将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装置与其他装置分开,中间 应设置防爆墙。爆炸危险装置应安装在厂房的靠外墙部分,并尽可能布 置在露天或半敞开式的建筑、构筑物内。 在化工生产中各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由于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可能产生一系列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在设 计时,为保障安全生产,应选择安全的工艺线路,对工艺参数如温度、 压力、组分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3.防爆设计防爆设计包括厂房及工艺过程的防爆设计两方面。
厂房的防爆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 防爆厂房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爆炸危险装置不宜布 置在地下和半地下,以避免通风不良而造成可燃气体或蒸气积聚。 多层厂房应尽可能将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布置在最上层,应设防爆 墙,配电、化验及办公室与生产车间分开。 (2)采用防爆结构 防爆厂房的框架、楼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整体结构,应具有抗震、抗冲击的能力。 (3)设置泄压、隔爆、阻火设施 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要考虑泄 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轻质屋面、轻质外墙和易于泄压的门 窗等建筑构件都属于泄压构件。 隔爆设施有隔爆墙、隔爆门、窗,一般都使用耐火材料,具有较 高强度,起到隔爆、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阻火设施包括水封井、油水分离池、阻火分隔沟坑,不发火地面, 这些设施能有效地控制火势,阻止火焰蔓延。
4、密闭和通风措施 为防止易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构成爆炸性混合物,应尽量使 设备密闭,以防止气体和粉尘溢出。定期对容器、设备、管线进行密闭 性检查,防止跑冒滴漏,保障安全生产。 生产中,应注意厂房的通风,降低车间空气内可燃物的含量。通风管道 不宜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势顺着管道通过防 火分隔物而蔓延。通风设备所用的电机,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并做好通 风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5、负压操作 由于爆炸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随着原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在生产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负压操作有利于降低系统爆炸的危险性。但负压 操作时,应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6、燃烧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化工生产的污水中,往往含有易燃易爆物质,这样既让费了大量资源, 污染了环境,也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因而,对可燃易爆物的排放应当 严格控制,并注意废气、废渣、废水排放时由于性质相抵触的物质相遇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997年5月4日,重庆市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因违 章动火,引燃了污水分配槽中的易燃物,在灭火过程中,又引发了污水 调节池内可燃气体的爆炸,造成12人死亡。事故教训惨重,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