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效课堂的培训感悟
班级:七班惠安小学高茹利
为期五天的有关高效的课堂的培训结束了,通过几天来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对于此次培训的感受。
一、思想观念发生转变
通过学习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前的传统式教学只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而高效课堂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高效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环境、教师、学生、教材及辅助书籍等。
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如何以让学生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容量的知识。
所谓“高效”是指课堂效果的“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高效,以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是否都获得发展;其次,提出的“四新”教学,即“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新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认知性,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对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的认识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分层次评价学习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和一”的文本,在高效课堂上,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因此,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要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因此,建立在对教材深入挖掘、适合学生要求的导学案设计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就不必再讲,学生掌握难度大的问题就要多讲;课本知识较简单的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拓展和联系实际的探究上。
在写导案前先将课本、各种参考资料等仔细的阅读、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
高效的课堂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的入到学习中去的课堂。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讨论探究才有可能得到开展。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于是否将可能的最大量的科学原理教给学生。
所以,教师备课应在教法上下功夫,首先我们必须收集与本课相关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在每天学习中体会到如何自学,会学,想学。
四、留给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读书、思考,急着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完,并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思,等学生没有发言了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出下一个问题。
尊重学生的主体、自主意识,适时把握学生思考的亮点,促成新的知识能力生长点。
所以,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习得新知同时,提高问题思考的能力。
五、“自学、展示、反馈”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的“五步”可以合并,例如:第一、二步合并称为“自学”;第四、五步合并称为“反馈”;自学——展示——反馈仍是五步三查模式的基本框架,在以后的课堂上要按照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展示解决方案——反馈问题——巩固提升这样的脉络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高效课堂培训学习的一点感受,我们要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