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目录一、指标完成情况 (1)(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1.指标要求 (1)2.指标完成情况 (1)(二)指标计算过程 (1)1.计算过程及结果 (1)2.监测点位 (2)3.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2)二、措施与做法 (2)(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2)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 (2)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3)(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 (3)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 (3)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 (4)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 (5)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 (6)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6)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 (7)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 (7)(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 (7)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7)2.不断完善城镇垃圾收运和处置系统 (8)3.加大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8)4.优化畜禽养殖区划,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9)(五)健全长效巩固机制,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9)1.建立健全污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 (9)2.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 (12)3.健全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12)4.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1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是创卫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我县创卫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为确保主城区水环境功能区达到创卫的要求,市政府坚持把次级河流污染整治作为创卫头号工程来抓,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要求,我县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共5条河流纳入创卫规划,2012年初以来,5条河流均一直达到Ⅲ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一、指标完成情况(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1.指标要求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主城区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要求。

根据《秀山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和河流水域功能要求,5条河流水质应达到相应水域功能的要求。

2.指标完成情况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持续稳定达到相应水域功能要求(详见表1)。

(二)指标计算过程1.计算过程及结果至2013年12月底,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水质总体均保持Ⅲ类,国家控制断面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钟灵水库(湖口、库心)、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

表1 5条划定水域功能区河流水质2.监测点位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要求,共设置了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石堤大桥、官舟、钟灵水库库心、出口共9个监测断面。

3.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24项,外加锰、电导率共26项,每月监测一次。

二、措施与做法(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在市环保局和市发改委等部门的指导下。

我县组织沿线排查、技术咨询单位协助调查等方式,开展流域污染源排查。

按照河流水域功能水质达标要求,根据污染源排查情况,结合流域实际,科学系统制定了针对每条河流的“一河一策”整治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次级河流整治方案进行了审查,并将评审通过的次级河流整治方案上报市政府。

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一是实施电解锰企业和锰矿山企业综合整治,督促企业规范排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做到车间废水、渣场废水和生活废水的达标处理后排放,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二是在乡镇和500人以上村庄因地制宜建设简易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生活污水。

扩建垃圾收运系统收集生活垃圾,转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清运沿岸陈旧垃圾。

三是严格控制流域内其他工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

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户)一律关闭,禁养区外的养殖场(户)要严格管理,凡不能还粪于田或治污达标的一律关停,不得再新批准或新建养殖场(户)。

“三无”企业和违法违规搭建的企业在2012年底前一律取缔关闭;对现有工业企业,在2012年底前未达标排放的一律关停。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从2005年起,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锰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每年将水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定期召开锰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专项督查,强化信息通报和跟踪督办,确保水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创卫工作启动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辖区内次级河流整治力度,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次级河流整治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次级河流整治工作,在每次县创卫领导小组会议和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调度会上,次级河流整治工作都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为下阶段工作推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部门特点,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由县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督促、协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牵头推进生活污染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国家项目补助资金并及时安排下达投资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和协调综合整治工作,配合做好督查和考核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拟订综合整治实施工作方案,确定河流水质年度目标任务,督促企业污染治理,组织开展次级河流水质监测,通报水质检测状况,监督、指导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配合做好督查和考核工作。

城乡建委负责牵头推进主城区次级河流流域内城市及镇、村级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建设、垃圾处置等工作。

县政园林局配合县城乡建委推进次级河流流域内城市及镇、村级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建设、垃圾处置等工作,负责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作,监督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运营管理。

县经济信息委牵头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出台鼓励企业入园区的优惠政策,会同县环保局负责工业污染治理工作。

县农委负责牵头推进次级河流沿岸养殖业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会同县规划局、县环保局重新划分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

县国土房管局负责项目用地手续的办理,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保障项目用地指标。

县规划局负责项目规划手续的办理,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县财政局负责调度、安排补助资金用于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牵头指导取缔无工商执照企业工作。

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监察局牵头做好督查督办和考核工作,开展日常督查和行政监察。

秀山长兴公司负责本企业有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解决整治工业项目涉及的无证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取缔等政策问题,解决生活污染治理项目涉及的土地、规划手续办理问题。

二是与邻县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上下游联动整治时序安排等纠纷问题。

三是建立了与市级部门建立工作顾问机制,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咨询。

四是建立会议协调、信息通报、督查督办等制度,使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

五是成立次级河流整治工作督导组。

县发展改革委会同县监察局、县环保局、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成立次级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导组,抽派2名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专门负责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推进工作。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政府是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的责任主体,并根据属地实际情况各有特色开展工作,由乡镇负责人担任某一河段的河流整治“河段长”,负责次级河流整治任务具体的推进和河段水质的改善。

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一是落实责任。

县政府制订了次级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次级河流整治“双目标”,即工程目标和水质目标,同时明确了各有关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

目标责任书由王杰县长与各有关乡镇政府“一把手”签订,并按期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是逐年分解目标任务。

按照县政府发布的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县发展改革委和县环保局会同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逐年分解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年度目标任务。

同时结合污染整治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组织污染源排查,并将最新排查出的污染源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中明确了有关乡镇、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以及整治工程的完成时限,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区县和部门党政一把手年度考核内容。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一是加强工作调度,推进项目实施。

县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召开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调度会、联络员会、座谈会、现场工作会,检查调度整治工作进展,密切跟踪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动态,按月收集掌握项目进展,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分析和发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抓紧协调解决。

二是加大协调力度,促进整治项目顺利推进。

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了涉及落实项目选址、加快规划和国土等审批手续办理、协调跨区县或跨流域污染治理、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等亟待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次级河流流域涉及污染源多,整治工程量大,是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也较大。

秀山县将县发展改革委作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牵头部门,有效解决了筹资、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地方债券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加强资金统筹,积极在企业污染防治、场镇污水处理、场镇垃圾收运、畜禽养殖场规范、城镇防洪工程等多个专项上整合包装次级河流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储备、整治后土地增值、引进外来资金投入等措施进一步落实资金,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强度确保了整治项目的顺利推进。

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县人大、政协领导高度重视主城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吕英、副主任任江河,县政协主席陶正信,等领导多次率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亲临次级河流整治工作现场调研、检查和指导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有关责任区县和责任单位的监督检查,有力助推了我县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进一步加大了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力度,多次组织新闻媒体对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进行采访报道,并在秀山在线等县级主流媒体连续报道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每月定期在媒体公布水质改善情况,每两个月对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排位通报,组织记者对次级河流突出问题进行曝光、追踪和督促整改,并在次级河流流域设立举报公示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肯定综合整治成绩,曝光工作推动不力的乡镇和单位,形成公众和舆论监督、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自2005年锰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加快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特别是创卫工作启动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