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叠冒番逶匿霉图2009年第8卷第2期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路径口张艳芳【摘要】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礼仪修养就成了每个人的妊备素质。
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就职、工作等多种竞争压力,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身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必要性、途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道德修养【作者简介】张艳芳(1968一),女,湖南长沙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学与管理浩浩人世,芸芸众生,都有交往的需要。
通过交往萌发感情,通过交往才有感情的交流。
苟子曾说:“人无理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无理则不宁。
”由此看来,礼仪修养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落后,代之以进步、开化、兴旺的标志。
但一个人应以什么面貌出现在各种场合呢?文静持重给人以信任,活泼健壮给人以青春的活力,风度翩翩则会吸引无数羡慕的目光。
社交不仅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一项活动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加强礼仪修养来完善和优化个人形象。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的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从而形成一种境界和涵养。
主要表现在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方面。
孔子曾强调“修己以敬”,“修以安百姓”,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认真的对待一切事情。
孔子讲的修德,是指人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恭、宽、信、敏、惠”五德,这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准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全面修养结果。
现代礼仪修养在继承传统的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礼仪修养不但包括依照现代礼仪的基本原理和规范而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而且也包括在现代礼仪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具体的、有时代特征的一例规范。
这就使礼仪修养具有了更强的时代感和务实性。
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待人以理,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
一、礼仪修养的重要性礼仪修养的形成不是先天的,它既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实践和主观修养,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中,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教育的熏陶和个人自觉的修养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
(一)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如今高校扩招。
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相应降低,大学校园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极不和谐的IndIlSt蒯&ScienceTHbune区四四现象。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
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利用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二)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途径,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表示,那些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发展成“独立”的人是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加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175・万方数据医l童墨翟墨墨圜2009年第8卷第2期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过程。
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
在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加强礼仪修养对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金无足赤,人元完人”,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
争当“名牌人”、强调“外包装”者有之;注重“脸蛋靓”、在乎“身段好”者有之。
但这些均不足以使人发生美的质变。
费时费力费钱财之后,不少人依然是败絮其中。
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的人才称得上唯真唯美,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得即将走向纷繁社会的天之骄子们更具勇气,更有信心,进而更充分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个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天少不了与他人打交道,假如你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俗语说:“礼多人不怪”。
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说过:“礼节及礼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
”人际交往,贵在有礼。
加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得你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实施途径在礼仪关系中,改造自己的礼仪品质,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在反复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礼仪修养。
(一)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的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台湾国立联合大学专门制定了礼仪教育实施要点,并对所有一年级新生进行礼仪教育。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然是一片空白。
只有少数专业性很强的开设了社交礼仪课。
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礼仪交往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
结果,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
所以,加强礼仪修养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二)转换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培训。
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应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切实完善高校教育体・176・系,而且应从转换教育理念人手,加强师资培训。
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礼仪问题虽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在高校普遍开展礼仪教育方面却亟待人们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魅力和大学生风采。
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开展辩论、演讲、文艺表演、青年文明监督岗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宣传文明人文明事,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从最基本的仪表、言谈和仪态举止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小事中得到升华。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
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随时随地以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现自己的文化层次、道德水准、审美品位。
2.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
礼仪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
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教师制作生动直观的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健全其人格。
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网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实践在礼仪修养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实践的方法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
人们的礼仪品质,只有在交往实际中才有可能形成。
任何礼仪修养,如果不与实践相联系,必然是无所作为的。
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四、结语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文明素养,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我们都有理由以自觉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为己任。
一同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1.侯印浩,刘传玺.大学生社交礼仪[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王红,朱宪玲.职业女性形象设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IIlduStrial&ScienceTribune臣圆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