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行为学研究

动物行为学研究

第六章动物行为学研究
第一节行为学研究的准备工作
野外行为观察的必要条件
易发现动物,易长时间观察;
◆◆◆易使人接近;
◆◆.对动物行为谱有一定的了解;
◆◆◆群居动物个体能识别。

动物行为谱的建立
动物行为谱( Ethogram):描述动物不同的以种为特征的行为模式,
包括动物基本行为的所有组成成分;
◆◆◆动物行为谱的建立:
初步观察,正式研究之前的初步定量行为观察;
行为描述:
行为的结构:行为的外形,表达的形式或时间分配的模式,用目标动物的姿势
对环境的反应,不涉及过程,只涉及结果;
录同源,相对独立,精确定义,详细目录
语言概括特定的行为、定义标准统一
):从特定刺激开始到动物对刺激作出第一明显反应的时间长
B、频率(Freguency):单位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单位=>时间倒数;
C、持续时间( Duration):单一行为持续的时间;
D、强度(Intensity),局部比例(local rate):动物进行某种行为时,组成该行
为的某一动作在单位时间内的次数。

第二节
物行为的取样和记录方法
Sampling
and
Recording Method

( All occurrence recording)
对某一行为的所有事件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行为的发生频次,而且要记录每个行为的持续时间
结果
可得到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记录到经常出现的行为和偶然行为;
首先测量许多连续出现的行为之间的间隔长短,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间隔出现的次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
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快速扫描一遍,看到动物的一瞬间,
为,通常用于记录动物的某几个行为,
是否发生,以及动物是否在休息和睡
几分钟;
不易看到而造成偏差。

物行为为
动的行钟行
群物殊秒些
全动特几有
把下个
时录某。

间陷
定记或眠时缺
●●●
目标取样法
:观察记录某个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
r使用该方法时,需预先决定观察的次序;
·适合研究一群个体。

随机取样法
预先不确定观察时间和内容,仅记录下认为是相关的行为。

取样规则
记录规则
圈8-6取样规则和记录规则的序列水平
行为观察的记录方法
连续记录法
完全记录法
◆◆◆连续地记录某段时间动物的所有行为,包括行为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及持续的长度;◇可获得一个正确的频次,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优点:记录某种行为获得信息量大,可用于记录一些特殊和重要的行为模式;
◆◆◆缺陷:观察者要求高,动作易有遗漏。

规定的时间点上,记录看到的动物行为。

瞬时取样法(Instantaneous Sampling):点取样,固定时间取样法。

把观察期分成很短的取样间隔,在每个取样点上,观察记录每种行为是
生;
数据表达了一段时间内某种行为发生所占的时间比例;
间隔时间短好,行为模式的持续时间比取样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
记录短时间内就能明确区分存在还是不存在的行为。

取样法(One-Zero Sampling)
·把记录观察期分成很短的样本间隔,在取样点上记录在这个间隔期上是
否发生某行为;
·无论在间隔期中目标行为发生几次,无论行为是否持续到间隔期结束;
·没有给出偏差的持续时间或频次的估计。

第三节
野生动物行为研究的数据分析( Date Analysis)
时间分配
◆◆◆利用表格分析动物活动的时间分配。

每天观测活动记录=>整理表格=>一个月中抽样的数据加合
平均=>每月活动时间分配=>逐月可获:活动总时间,平
均活动时间,活动的时间范围,不同季节的时间变化;
◆◆◆利用绘图法:反映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
食性分析:
◆◆◆种类和频次,可分析食物的季节变化;
◆◆◆种类重量:逐月的食性重量程度,食性是否广泛,季节
转换是否剧烈;
◇食物的多样性:
N
H=-pilog2 (pi)
i=l
◆◆◆动物对食物的喜好程度:F=取食频次,(植物的密度X叶
冠面积)o
动物活动范围的分析
.◆◆动物活动的范围:
扫描取样法,在取样间隔期,将动物位置在地图上标出。

活动区网格计数统计法可得到:(1)一年内动物每天的平均的活动范围;
(2)了解动物习性和栖息地情况;
◆◆◆活动范围的重叠程度:用来分析不同月份动物对生境的需求;
重叠程度高表示:动物留在同一地方活动,迁移少;
率低:动物逐步移到新地方栖息。

范围多样性:
N
H=-pi log2(pi)
i=l
某样格的利用频次,样格的总利用频次;
多样性指数高:动物充分全面利用生境;H低:动物集中在某一地区活动;.:◆动物群体的移动:扫描或目标取样法一..时间记录在地图上每隔一定时间标出动物移动位置=>移动距离;
·实际距离:根据图上每次移动的距离算出;
·线形距离:动物群体每早到晚移动的直线距离,或每小时的直线距离。

社群等级序位:三种模式为:
·一长式(Despotie):A=>B、C、D、E、F...
·线形序列式(L.near):A=>B=>C=>D=>E…
·三角式(Triadie):
A
/\疆
C卜一 B
全部事件取样=>动物争斗=>按发起者、承受者记录=>
攻击强度、胜负=>胜负频次排优序列;
优势指数=胜的次数,争斗的总次数X100%
Landauis线形指数(h):
1 2
H=——.【V a-l/2(n-1)]2
n3-n n=
中:n=群内动物数;V a=个体A优势于其他个体的
目;
h=>【0、1】,h=l:完全的线形等级序位;
h>0.9:很强的线形等级序位。

社群行为分析
结合指数(lndivices of association):
A=Nab/ (Na+Nb+Nab)
·Nab:A、B在一起的次数;
·Na:看到A、但无B;
·Nb:有B、但Ⅳ不在一起的次数;
·A∈【0、1],
·A=O:二者完全不结合;
·A=1:二者完全结合;
·A=0.5:个体在一起(不在一起)机率相等。

社群行为分析
动物相邻近性的维持:
·M='V a,t (V A+'VB)-Sa,t (Sa+Sb)
M:舢时维持相邻近性关系;
Vb:由B的运动造成它和州泪邻的次数;·Sa:由A的运动造成它和个体B分散的次数·Sb:由B的运动造成和A分散的次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