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与加工技术分析

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与加工技术分析

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与加工技术分析【点击上面蓝字能源情报关注我们。

推荐和投稿:**************】能源情报通知:专业微信群:1.石化和煤化工新机会;2.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链;3.电力及未来能源天地。

【交易】是能源情报新推出的固定栏目,持续征集项目信息、投融资需求、人力资源服务和需求以及其他供需服务信息,请有意者联系我们。

运营者个人微信:xudongEN。

能源情报圈QQ群(377701955),有兴趣者欢迎加入。

加入微信群和QQ群,请提交:名字+公司+职务+详细联系方式+愿意加入的群。

欢迎报名参加能源情报新年茶话会(京沪各有一场),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文/赵文明李宇静白雪松双玥屠庆华,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重质原油是非常规石油中的重要成员,包括重油、高黏油、油砂、天然沥青等。

随着世界范围内常规原油产量的日益减少,近年来重质原油等非常规原油的开发、利用开始提上日程。

由于其性质特点造成加工上的困难,以及油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油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和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促进了重油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照国内外通行分类方法,本文中重质原油定义如下:(1)API指数小于20(相对密度>0.9340)的常规原油;(2)二次采油所得的非常规原油(稠油);(3)油砂、天然沥青和页岩油等。

重质原油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硫、沥青质、重金属含量高;(2)流动性差、粘度较大;(3)平均沸点较高、分子量大;(4)低氢碳比。

1国内外重质原油供需分析及预测1.1国外主要重质原油世界常规原油和重油分布不均衡,重油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而轻质油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初步统计,全球近70%的重油可采储量和约80%的天然沥青可采储量分布在西半球,且相对较为集中。

约90%以上的超高黏度重油分布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重油带,约80%的可采天然沥青分布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

由于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资源量非常巨大,且在规模开采和加工改质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包括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参与勘探开发和加工。

1.1.1加拿大油砂油砂又称沥青砂、焦油砂等,是沥青、水、砂及黏土的混合物。

通常含有80%~90%的固体矿物(砂、黏土等)、3%~6%的水和6%~20%的沥青。

世界油砂矿藏主要沿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带展布,资源极为丰富。

据统计,世界油砂可采资源量为1千亿t左右,约占世界石油资源可采总量的1/3,已成为世界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拿大是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约占世界油砂资源的40%,加拿大也因此成为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三大储油国。

根据《BP能源统计2013》,截至2012年底,加拿大石油探明储量约1739亿bbl(折合280亿t),其中油砂折合石油储量约1678亿bbl(折合273亿t),占到加拿大石油探明储量的96.5%,而常规石油资源储量占比不足5%。

加拿大油砂资源主要集中在阿尔伯达省,其探明储量占到加拿大探明石油储量的95%左右,主要集中在该省北部的阿萨巴斯卡、冷湖和皮斯河3个地区。

加拿大的油砂自1967年开始经济开采以来,产量大幅上升。

根据《BP能源统计2013》,2012年加拿大石油产量约374万bbl/d(包括常规原油、沥青、合成轻油、凝析油和轻烃等),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

根据CAPP(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出版的《2013原油预测、市场及运输》,2012年加拿大油砂产量约180万bbl/d,约占加拿大原油总产量的56.3%。

CAPP对加拿大常规原油及油砂生产情况的统计及预测见表1。

可以看出,油砂仍将是未来加拿大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由于几个新项目的实施,未来油砂产量增速将高于原来的预测,反映出生产者信心的增长。

在2009—2012 年期间,来自亚洲企业对加拿大油砂生产的直接投资显著增长。

通过引进海外投资伙伴,加拿大油砂生产商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与其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2009—2012 年加拿大油砂行业国外企业直接投资项目如表2 所示。

1.1.2委内瑞拉稠油委内瑞拉是西半球唯一一个欧佩克成员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重油资源,已发现的重油油田超过100 个。

随着重油开发力度的加大,委内瑞拉现已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的储油国。

根据《BP 能源统计2013》,截至2012 年底,委内瑞拉石油探明储量约2 976 亿bbl (折合465 亿t),约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7.8%。

其中奥里诺科重油带稠油储量约2 200 亿bbl (折合353 亿t),占到委内瑞拉石油探明储量的73.9%,而常规石油资源储量占比不足26%。

目前全球共有281 处重油带,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的奥里诺科重油带是最大的重油和超重油富集带,其重质原油沉积量占世界稠油的90%左右,《BP 能源统计2013》估计奥里诺科重油带稠油可采储量约2 200 亿bbl,而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最新报告中估计奥里诺科重油带超重原油的可采储量为3 100 亿bbl。

2005 年,委内瑞拉政府将该重油带自西向东重新划分为博亚卡(Boyaca)、胡宁(Junin)、阿亚库乔(Ayacucho)和卡拉沃沃(Carabobo)四个大区32 个可开发区块,每个区块的面积约500 km2。

四个大区的原油地质储量分别为:4 890 亿bbl(博亚卡)、5 570 亿bbl (胡宁)、870 亿bbl (阿亚库乔)、2 270 亿bbl (卡拉沃沃)。

委内瑞拉对奥里诺科地区的勘探始于20 世纪初,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0—1958 年,为早期勘探阶段。

由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奥里诺科重油带的商业价值未被看好;第二阶段:20 世纪60—70 年代初,委内瑞拉能矿部对奥里诺科重油带开始进行大规模石油勘探,发现石油地质储量约6 920 亿bbl;第三阶段:1978 年—20 世纪80 年代,为全面勘探和评价阶段。

从1976 年开始,委内瑞拉对石油资源实行国有化,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全面接管奥里诺科地区的勘探开发。

1978—1983 年,PDVSA 在重油带上进行全面勘探和评价工作,确定重油带面积,并将其划分为4 个大区;第四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今,对外开放和合作开发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委内瑞拉对外开放了奥里诺科重油带,通过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共同进行开发;2009—2011年期间,委内瑞拉政府对奥里诺科重油带胡宁和卡拉沃沃地区进入新一轮勘探开发阶段,委国家石油公司先后与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越南、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的石油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共同开发重油带资源。

油价上涨和技术进步增加了奥里诺科重油资源的经济可采性,也带来了产量的增加。

委内瑞拉重油产量已从20 世纪末的不足10 万bbl/d 提高到2012 年的52 万bbl/d。

根据2005 年制订的“石油播种计划”,到2015 年委内瑞拉在石油行业的总投资将达到2 250 亿美元,其中1 000 亿美元将专门用于奥里诺科重油带的开发,届时委石油产量有望达到425 万bbl/d,其中重油带的产量将增至185 万bbl/d。

到2021 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686 万bbl/d,其中重油带的产量为466 万bbl/d。

1.2国内重质原油1.2.1稠油资源我国稠油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已在十几个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和地区发现了近百个重质油藏,规模大且成带分布。

初步统计我国陆上重油、沥青资源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预测资源量达到198 亿t,其中最终探明地质资源量为79.5 亿t,可采资源量为19.1 亿t。

此外,海上重油的探明和控制储量也逐步增长,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地区,初步统计渤海湾盆地重油沥青总资源量可达40 亿t 以上。

我国对重油油藏的研究、开发和加工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相当大的开采规模。

经过五十多年的勘探,先后在全国多个盆地发现了近百个重油油田。

目前,国内陆上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

目前虽然在十几个盆地发现了近百个稠油油田,但稠油储量和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下属的辽河、新疆,中石化下属的胜利、河南,中海油下属的渤海等油田,形成了五大开发生产区。

自1982 年在辽河油田高升油藏采用注蒸汽吞吐开采试验成功以来,我国的稠油开采技术发展很快,蒸汽吞吐方法已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

2012 年,我国稠油产量初步统计约4 595 万t,约占当年国内原油总产量的22.4%,全国稠油产量主要来自辽河、新疆、胜利、河南4 个陆上油田和渤海油田,主要来自中石化下属的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石油下属的辽河油田分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以及中海油下属的天津分公司、深圳分公司等。

其中,稠油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企业包括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北分公司、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

可以看出,近10 年来,我国生产的原油品质不断下降,稠油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0 年到2012 年提高了近10 个百分点。

根据OPEC 组织出版的《世界石油展望2013》(WOO2013),预测2020 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到430 万bbl/d (全年约2.15 亿t),若以稠油比例进一步提高到30%计,届时国内稠油产量将达到0.65 亿t。

1.2.2油砂资源我国油砂资源丰富。

根据2006 年国家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对全国24 个含油砂盆地、106 个矿带的评价结果,全国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59.7 亿t,可采资源量为22.58 亿t,位居世界第5 位。

主要分布于5 个区域: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各区域资源状况如图2所示。

从具体分布看,我国油砂油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大盆地中,其中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羌塘盆地、柴达木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中油砂油地质资源量达到52.92 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88.6%;可采资源量20.54 亿t,占全国可采资源量的91.0%。

从矿权区分布情况看,我国油砂资源主要分布在中石油矿权区内,其可采油砂油资源量约占全国的80%,中石化矿权区内油砂油可采资源量约占全国5%。

见表3。

从资源品位看,与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砂相比,我国油砂品位较低,油砂矿藏以含油率3%~6%的低含油率资源量最多,其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33.7 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56.5%,可采资源量11.67 亿t,占全国总可采资源量的51.7%;其次是含油率6%~10%的油砂,其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25.05 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42.0%,可采资源量为10.49 亿t,占全国总可采资源量的46.4%;含油率高于10%的油砂较少,其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仅0.93 亿t,占全国总量的1.6%,可采资源量为0.43 亿t,占全国总可采资源量的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