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专题1含义:其它等值线是指除等高线之外的其它等值线。
2特征(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注意点1.介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数值既可以同于高值也可以同于低值。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所有等值线的判定都可以迁移等高线的判定方法来完成。
检验闭合等值线数值正确与否,可以看与相邻等值线是否相等或相差一个等值距,如果超出了一个等值距的范围,则必定错误。
2.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不能相交同于等高线的特征,不同等值线也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的陡崖处是等高线的重合)。
这是由等值线的“等值”特征决定的,不同等值线如果相交,则说明出现了不等值。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2.大地形单元的判断方法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3.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地势的大致走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
②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河流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③根据河流的干支流进行判断,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一般趋于一致,通常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理计算与方法(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H顶<500米。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米。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 -1)d米<H<(n+1)d米。
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
具体如图所示:已知:等高线a、b、c,a<b①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
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5.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1)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①看形状: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其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②看关键点的海拔: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③看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2)判定剖面线(图)注意抓关键点,如下图: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50~300 m,B在300~350 m。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300~350 m;b在200~250 m;c在400~450 m。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拓展深化】1.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1)选点(2)选线提示:水库库区要避开石灰岩分布的地区,避开有断层分布的地区。
既要防止漏水,又要防止水库蓄水易于引发的地震。
淹没耕地、搬迁居民多少也是水库坝址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2.通视情况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观测点的通视情况,应通过绘地形剖面图来分析。
由观测点向目标点绘制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能通视;若直线被切断,即两点之间有障碍物,则不能通视。
注意判断凸凹坡。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凸坡则外密里疏。
如图,A点过凹坡可视山顶,B点过凸坡不能看到山顶。
专题突破练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测风塔基与湖面最大高差可达()A.599米B.499米C.399米D.299米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合观赏日出B.乙地宜作露营场地C.丙地可赏湖光山色D.丁地易受山洪威胁读某边防检查站(45.2°N,84.6°E)地区图,完成第3~4题。
3.边防检查站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是()A.四季多大风天气B.常有泥石流灾害C.水草丰美,森林广布D.四季严寒,冰天雪地4.图中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靠近湖泊,供水方便B.山谷地带,工程量小C.方便村镇间的联系D.不易发生雪崩灾害读图,完成第5~6题。
5.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的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6.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的丰富,其主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通常情况下,海平面340 K的假相当位温等值线是我国南北暖湿区与干冷区的分界线。
雨季标准:当连续五日内的假相当位温平均值达到340 K,且在这五日选择降雨量大于5毫米的一日作为进入雨季日。
下图示意某年6月20—25日我国海平面假相当位温平均场分布。
读图,完成第7~8题。
7.东海沿海的假相当位温最大差值可能是()A.3.99 KB.5.99 KC.9.99 KD.14.99 K8.据图文材料推测我国()A.华北地区南部提前进入雨季B.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涝灾C.长江中下游地区凉爽干燥D.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
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9~11题。
9.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A.海水深度变小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C.海水深度变大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10.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A.向东移动B.向南移动、C.向西移动D.向北移动11.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
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山谷。
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
(2)②线路经过的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更省力。
相对高度:320~480米。
水平距离:约3千米。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
(4)分布不均。
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
地形崎岖,修建成本高;人口(或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
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或彼此交叉形成网状)。
地形平坦,修建成本较低;人口(或聚落)较多,运输需求较大。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下表为江西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统计。
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判断M处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影响图示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3)比较图中赣州和韶关受寒潮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4)说明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类型:山脉。
理由:位于河流的分水岭处;7月气温比周围地区低。
(2)1月: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7月:地形地势。
(3)赣州纬度较高,受山脉阻挡,冬季风停滞不前,受寒潮影响大;韶关纬度较低,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寒潮影响小。
(4)特点:耕地、荒地的比重下降,林地、草地、水面及建筑等用地的比重上升。
影响:水土流失减缓;局地气候有所改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减小,洪涝威胁减轻;生物多样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