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教师听课心得体会(一)3日,我和赵老师驱车前往金海岸小学,参加市语文优质课观摩听课活动。

临走的时候,由于粗心,水杯忘了带,得,这样也省事,一上午听了五节课,地方一动未动,连续听下来,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漫长,直到听课结束,才感觉到腰酸背痛,脖子僵硬,手腕因不停地做笔记而麻木了。

我深深地被五位教师精彩的表现所吸引,她们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方式、老练的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不得不佩服她们在教学一线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刚来到金海岸小学,就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一张张教师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有的作品字体娟秀隽永,有的作品字体圆转浑厚、美观大方,有的作品字体骨力遒劲、飘逸潇洒,虽然作品风格各异,但可见老师们的书写功底扎实过硬,在欣赏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同事秦玉华老师和付森老师的作品,心里涌起无尽的亲切和激动。

不要说向名师名家学习,身边的榜样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吗?走进听课教室,发现来听课的教师寥寥无几,只有讲课的教师在忙碌的做着课前准备工作。

我和赵老师找了一个靠前的位置坐下,聊了几分钟的天儿。

短短几分钟,听课教师陆续来到,听课马上开始了。

第一位上场的张安洁老师讲授的是《乡下人家》,朴实亲切的语言带领学生缓缓走进课文,感受美丽的农村美景。

张老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概括文章描写的画面。

简洁的过渡语巧妙地将前两个生活画面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了文本内容。

四十分钟很快过去,董丽老师以活泼有趣的猜谜语方式开启了第二节课。

董老师声音甜美,丰富的体态语言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严谨,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最后点明大自然就是一本大大的“书”,需要同学们去探索、去研究它,首尾照应,突出主题。

陈静老师的习作课《书包里的秘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陈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激情饱满的青春活力感染了在座的所有师生。

她设计的“现场采访”、“头脑风暴”、“我的书包大揭秘”等环节,灵活多变,富有强烈的时代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乐于说,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师生之间默契配合,互动充分,当然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第四节课是蒋志强老师的《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先出示几首示范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特点,品位诗歌的意境,学习写诗的方法。

教师的板书非常的美观大方,设计简洁明了,引来了听课教师不断的赞叹声。

可惜的是,蒋老师由于比较紧张,语言表达不够条理,教学显得拘谨,不够自如,写诗方法的指导不够到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恰当。

最后一节课是丁霞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识记生字在玩游戏中完成,轻松快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细致全面,能抓住教学重点,突出孝敬的具体内涵,拓展内容丰富,课后作业的布置具有创新性。

丁老师和陈老师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出现了先松后紧的现象。

这次听课我深切地感受到,字词基础教学明显地加强,由原来的蜻蜓点水式的点拨转变成十几分钟的精讲细练,这样的语文课听起来更加真实,语文味更加浓厚。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时效性,为学生的语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讲课的每位老师精心地备课的和巧妙新颖的设计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虽然他们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我们感受的是同样精彩的课堂。

本次听课学习,我收获颇多,真是不虚此行啊。

今后我会抓住任何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多总结,丰富教学经验,积淀教学素养,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努力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更加精彩。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二)以下是我听完九节课的听课感受:1、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们的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对课程的理解,又保证了孩子能学能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延吉市河南小学张瑜老师的英语口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她说英语就像是在享受英语,感到心情很愉快,她的语言丰富,能在课堂中能随时用英语表达各种想法,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给学生一种英语语言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师的幽默和风趣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学生。

夸张的动作,风趣的语言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氛围变的轻松愉快。

延河小学李红丽老师动作夸张,语言幽默,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时不时发出一阵儿欢笑,使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

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

3、注重知识拓展,面向全体学生。

《英语新课标》指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语言。

每位作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重了知识的拓展。

如:汪清三小的卢巍巍教师,她讲的是一节阅读教学课,重点是:Therebe句型的应用,在学完基础知识后,卢老师能创造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句型来描述房间,最后让学生去写作,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就具备以下素质:1。

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组织课堂。

3。

英语词语丰富、语言流畅。

4。

教态自然,和蔼可亲,表情丰富,仪态整洁、潇洒、轻松、愉快、活泼、稳重、振奋、激昂、情意交融。

5。

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遇惊不乱,应变能力强,富有教学艺术性。

6。

善于利用多媒体和演画唱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

板书设计整洁美观,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设计合理。

今后,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1、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从网络中学习,从电视中学习,坚持每天读英语、说英语,有机会利用假期到外面学习英语口语,我想多听、多说、多用,就不会忘记。

2、要注意单词教学,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要想成长离不开学习。

我希望能够多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

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三)xxxx年x月x日至x日,我到万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现场观摩》专题活动。

期间,广东肇庆的黎锦才、云南昆明的沈俊杰、北京大兴的孙贵合几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扎实有效而又颇有创意的课。

课堂上,老师们把一堂堂课演绎的既朴素又精彩,既扎实又有效。

几节课听下来,深感受益匪浅。

同时,与讲课老师精心设计准备的课堂相比,我感觉自己平时琢磨得太少。

这4节课在设计时,少了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的“数学化”。

下面我以孙贵合老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为例,结合听课情况,浅谈一下自己收获。

1、教师通过多种学习材料的呈现,如剪线段、动手拼摆等,丰富了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

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的关系,多层次的进行了体验。

2、整节课上教师很好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状态,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过程。

在学习较短的两段等于最长的一段时,利用课件接近极限,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真正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课的精彩在于对数学知识的梳理。

从课的伊始,教师通过课件很好的呈现了三角形的概念,并对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的认识进行了很好的梳理。

再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揭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4、课件、学具和板书三者有机结合,突破重点和难点。

先学生动手剪一条16厘米长的胶片,把它剪为3段,然后再看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水到渠成。

这一次听课使我感悟颇深。

现在的数学课堂已经不再是一个承载着固有知识点的一潭死水,而是被学生活跃的思维激活的一眼活水,每天都在经历着更新,每一次的涌动都闪现着学生奇思妙想的思维火花。

课堂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

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只有有所需求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学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在于教材。

教材所给我们呈现的知识大多是由问题情境中来,然后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展示。

其实教材不仅仅是对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与结果的展示,我们要深入教材,究其根源,才能对教材地真正理解。

而我却忽略了这个探索的过程,有时是探索过程程式化,我关注更多地是结果的多样化及优化。

这样的教学学生虽然也学会知识,却缺乏探究意识,缺乏在探索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成就感。

我要深入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多方面地发展。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四)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东阁小学举办的中区小学数学送课活动,观摩了明珠中心小学张婷主任执教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东门小学朱虹老师执教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节课,感触很深,启发很大。

张婷老师执教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一课,这堂课以其精巧的教学设计、简约的教学风格和高效的课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是实实在在的数学课,她从学生的年龄、认知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课前谈话;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确定单位“1”;基本练习讲方法;根据线段图列关系式;闯三关等,枯燥的数学经过老师精妙的策划设计、施教,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理想王国。

课堂教学中张老师没有多余的情境设置,教学环节紧凑,练习重难点清晰;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楚、精炼;学生的学习通过自主编题、练习、讲解等形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和思维的开放性,课堂风格呈现出简洁而不简单,实用而高效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把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教学,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式,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发现这类型的解决问题的特点和解答的规律。

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另一大亮点是:老师把思考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

比如在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中:张老师一句“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编分数乘除法的解决问题吗?”,接下来就是学生独立编题、自己解答、讲解、总结。

老师只是在一边观察、倾听和少量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留给学生去充分的思考问题和展示。

也正是有了老师放心的放,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束缚,可以自由的驰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