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评课稿
《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

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

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王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而有效。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
间”。

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

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二、学案的设计有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他的教案的设计层次
清楚,学生易操作。

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

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

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

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三、教学目标适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
单位。

王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

既没有有意的拔高教学目标,也没有故意的放低
教学目标。

正因为教学目标定的适切,一节课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好像是一种享受。

下面我再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本节课不像是从学生已经预习过的角度而设计的,给人的感觉像是学生没有预习过。

如过这节课能这样设计我感觉会更好,更能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和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

一上课,就让学生谈什么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师追问,看来大家都知道了体积和体积单位,那么你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体积吗?首先,三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全班展示理解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