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继续教育心得体会20XX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
作为会计人员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
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最有效办法。
最近一阶段一直在观看20XX年会计继续教育的视屏讲座。
学习本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在这次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会计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
一是学习了小企业会计准则20XX年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XX年1月1日实施,替代20XX年开始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也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我全面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特点,主要内容,能够按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小企业的会计核算。
了解新旧准则制度的变化,领会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二是学习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划分,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基本类型。
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我掌握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核算的差异,理解非同一控制控股合并下持股比例变化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编报方法,领会企业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方法。
三学习了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本讲主要讲授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现金的含义、持有动机、持有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存货的功能、成本及控制方法。
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最频繁、最琐碎的管理,也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营运资金决策,虽然不像筹资决策那样韵味无穷,也不像投资决策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同样需要细腻、一丝不苟和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战略决策得以落实,也才能使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效应放大。
通过学习,我已全面掌握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能熟练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各种管理方法。
四是学习了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现实中,人们往往把企业重组同企业失败联系起来,似乎重组是濒临失败企业的无奈之举、求生之道。
事实上,企业重组是任何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的现实选择,同企业失败没有必然的联系。
企业重组始于英国,在美国发展并出现了五次公司并购浪潮。
新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全球公司并购浪潮,使企业重组规模越来越大,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企业重组已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大趋势,是任何一个致力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管理者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资产、管理、债务和组织结构所展开的改组、整顿和整合的过程,以便从战略上和整体上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企业重组的方式很多,包括兼并与收购、剥离和分立等。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重组是一个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
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还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
通过学习,掌握了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重整与清算的定义和意义,实施兼并与收购的方式,剥离与分立方式的选择,企业清算的程序,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等基本内容。
五学习了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的制度,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正处在由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转化的过程中。
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源自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
安然事件后,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萨班斯法案要求,除了企业自身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进行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莫茨和夏拉夫指出: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排除了发生舞弊和差错的或然性。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指引》第四条进一步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可见,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多重的,既包括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又包括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XX 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XX 年4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作为新的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将正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
对此,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
作为新的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将正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
对此,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
六学习了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
作为资源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需要创新发展的大省,黑龙江省靠资源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而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是提升黑龙江经济增长和民生指数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目标。
从近些年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开展情况看,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风险预警、政策建议、监督保证三个方面的作用显著。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风险预警、评价服务和政策保障作用。
但是,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刚刚开始实施,其理论与实务还需要审计人员认识、了解和掌握。
关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完善和发展也还需要审计人员分析和研究。
本讲以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为例,分析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治理和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具体实施与成效,使审计人员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和了解掌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
20XX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
作为会计人员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
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最有效办法。
最近一阶段一直在观看20XX年会计继续教育的视屏讲座。
学习本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在这次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会计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
一是学习了对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思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同利益相关者围绕公允价值会计的命运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博弈。
以金融界及其监管部门为代表的反对方,视公允价值会计如“瘟疫”,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夸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并通过账面损失与资本市场交叉传染的方式危及金融机构的生存,因而强烈要求暂停或终止公允价值的运用。
以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为代表的支持方,则视公允价值会计为“英雄”,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如实反映了华尔街片面追逐高成长高回报所带来的危害,让世人及时了解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全貌,有助于监管部门分清金融机构的良莠,并确定拯救的优先顺序,坚决主张公允价值继续运用。
因而,金融危机后,需要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理论反思。
通过学习对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进行理论反思,全面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掌握公允价值本质,进而能够从专业角度进一步分析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财政部会计司主张“不跟风”,提出了不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动而修改我国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即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均不作调整。
IASB明确表示赞同和认可,认为我国的做法不构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也不影响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二是学习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现实效率通过学习了解了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市场共同存在于一个经济系统中,并且随着两者效率的变化而相互替代或者融合,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而计划体制发达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更加有效。
我国目前急需完善内部资本市场,在责任会计的逻辑下,也学习和理解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理论,对指导企业资本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理解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解决我国外部资本市场效率低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启示,在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外部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企业在获取外部资本市场融资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资金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在项目之间重新进行配置。
因为,外部资本市场在会计和审计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经理们可以很容易地从项目中获取私利,因此,外部投资者不会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本,从而导致单个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从外部资本市场募集到充足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内部资本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着一个合理的边界。
由于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当内部资本市场的边际效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外部资本市场就会取而代之。
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替代的关系,经济转轨时期,二者经过长期的调整,寻求着相互之间合理的边界。
所以,发展和完善外部资本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