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初探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广大农村义务教育中,一、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仅停留在‘为学生减负’的层面上;2、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仍把开设的课程分为主、副科,教育观念仍是应试;3、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力度不够,方法欠妥;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初探1、继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和深度;2、继续深化教育工作者管理考核制度的改革;3、完善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4、创造性地开展家访、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会等活动;5、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特别是与学校所在地的村、镇的联系。
关键词:促进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方法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减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教师则变换了‘教学’中主角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幕后策划者、指导者,参与、引导、管理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发展。
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探索,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们的书包已不再沉重,课外作业也不再多,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已经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但这只是素质教育的最低层次:为学生减负,减轻负担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前进;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一、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1、目前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仅停留在‘为学生减负’的层面上。
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只把为学生减负看成是素质教育,没有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在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仍把学校开设的课程分为主、副科进行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仍是应试,仍是努力提高主科(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及格率、优秀率这一系列凸显应试教育的因素。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求教学质量、及格率、优秀率,它关注的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关注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和谐发展,关注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在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中,考查科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它们只作为考试课程的课时补充,只作为学校按上级教育部门‘开齐开足’所有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的证明材料。
之所以有上述现象存在,原因如下:⑴考查课程实行开卷考试甚至不考试,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⑵考查课程课程质量与学校、教师的绩效、福利等切身利益无涉,可以听之任之;⑶考查课程开卷考试,学生无压力,更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加之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评优秀学生、升学等)无关,学它有何用?至于能够体现地方、学校特色的地方课、校本课更是名存实亡。
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的特色就是抓考试课程的教学质量,抓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优秀率……因而广大学生的能力、习惯、品行等的现状令人堪忧。
去年我校就发生了两件事。
一天下午,六年级某班的几位男同学跑进幼儿园偷孩子们的玩具;也是在下午,五年级某班的很多男女学生跑到学校旁的小河边去喝白酒。
对于这两件事,学校领导只是在教师每周的例行会议上公布,责成班主任进行处理,没拿出什么具体的处理意向,更别说处理方案了。
而班主任也只是让学生叫家长到学校谈谈话,也许家长向班主任向学校领导赔礼道歉就解决事情了,或者当着老师的面骂孩子一顿、揍孩子一顿就解决问题了——这样就表示学校、教师、家长关心学生的成长了。
至于学生平时的违纪现象不胜枚举,学校、教师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泰然处之。
如上考查科目课,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尊敬教师;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图书乱堆乱放;借阅图书不归还;我们校园内的环境卫生清洁悦人,而校园外周边环境卫生糟糕透顶,遍地的垃圾都是学生们扔的零食袋、刮奖‘生产’出的废纸等,清洁工每天早晨打扫一次,但到放午学后马路上就遍地开花……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吗?它们能说明的只是我们教育的偏狭,只是说明我们教育的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行等的培养,只是说明我们现行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3、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方法欠妥,也是导致学生品行、能力、习惯等缺失的原因之一。
学生家长评价自己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出息,都是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否获得奖状为标准的。
加之农村家长素质总体不高,根本不知道孩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知道良好品行和各种能力对孩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吃、玩所需,对于学习的满足仅是期初购买考试科目的教辅材料——家境好的,‘有远见卓识’的家长就把孩子送进了各种课外学习培训班(如我校很多学生在周末就参加‘启蒙英语’、‘小星星英语’、‘北大才子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而这些培训班都是安顺城里的所谓教育机构到小镇上来设立的;当然孩子在培训班里学得怎么样他们的父母也无从知晓。
4、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缺少联系与交流,更谈不上合作,为学生的品行、能力、习惯等的缺失创造了孳生的条件。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靛有每学期召开一次的‘学生家长座谈会’、‘学生家长培训会’、‘教师的家访’相维系,然而‘两会’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家访’也仅见记录不见实效。
至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只是各得其所、‘老死不相往来’而已。
二、改变现状,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初探1、要想改变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这些现状,应该继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和深度。
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有了一个质的转变和飞跃,教学工作中才不会出现主副科的思想、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的做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品行习惯等的培养等做法,学生们的偷窃、聚众酗酒、不尊敬师长、不讲究公共卫生等现象才不会发生,他们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2、要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应该继续深化教育工作者管理考核制度的改革。
学校教师之所以重考试课程而轻考查课程,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品行、习惯等的培养,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方案分不开的——考核、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等的依据是所任考试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率、优良率、平均分)在全片区、全乡、全县、市等的排名,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级等切身利益挂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似乎是一个颠覆难破的真理。
我省早就改革了教育工作者的考核评价方案,实行了教师评、聘分离的管理办法,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也不再是神话,但同时又把评、聘教师的权利下放到学校,上级对教师的考核、评聘就是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结果为依据的——这种管理办法能有效地杜绝关系、暗箱操作等现象吗?上学期我校一位老教师因为自己还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对学校的做法不服,学校领导扬言说‘有本事就到教育局去告嘛’……当然,最后这位老师是评上高级职称了,她也没有到教育局去告,但享受的仍然是初级职称的待遇——不是评、聘分离吗?不是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吗?我想作为高级职称教师,学校管理者领导者,说明其能力的依据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学质量上,应对其所任班级学生的能力、品行、习惯等抽样调查,并纳入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考核者到‘基层’随机抽样,而不是让学校、教师抽样给你调查;素质教育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管理者,那么作为学校的精英阶层的高级教师、领导管理者,是不是应该经常出研究成果呢?如果不出研究成果,那就退位让贤,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这虽是句粗俗的话,但学校领导、高级教师与普通教师间的矛盾就是因其产生和激化的。
这也是说明为什么大量的高级教师无教研成果的原因和途径。
教师们都认为评上、聘为高级教师了,已经上了双保险了,谁还会傻得白费力气继续学习和教研?自己花钱去发表教研论文来证明教学成果?再说所担任的考试科目教学质量(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全片区、全乡、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中的排名情况)好了可以得到奖励,差了也不会受到惩罚,最多只是学校领导说几句罢了……这种思想是阻碍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罪魁祸首。
学校领导与高级教师的教研成果,地方教育部门应以网络等形式加以推介宣传,并且开展‘找碴’活动,让每一位浏览者都找找这些成果(教研论文)中的‘蛛丝马迹’,看看是否有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杜绝利用校园网络‘复制、剪切、粘贴’而成的改头换面的新的‘教研成果’的出现;或者以‘干部理论考试’的形式,把高级教师、学校领导集中到一起,当堂提供无数的参考选题,当堂作文——这样能真实地反映出广大高级教师、学校领导者们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杜绝‘早泄’,否则有备无患——因为目前的所为干部理论考试都是开卷考试,试卷未发,答案便已在干部中满天飞。
试想,这样能反映出真实水平吗?3、完善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切实实施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上述学生违纪现象的出现,这与我们平时教育缺乏力度、缺乏针对性、缺乏实效分不开。
而教育无实效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完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似乎针对教师的更多,并且都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这就导致了教师应试教育的变本加厉。
针对学生的惩罚很少,并且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无涉,他们才会肆无忌惮。
学生在犯错误时,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他人发展、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的‘变相体罚’措施呢?如偷窃幼儿园玩具的学生,除了请家长外,就督促其看管幼儿园玩具、打扫校园卫生等;聚众到河边酗酒的,督促其打扫、捡拾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垃圾;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节假日等时间,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定期清扫校园周边环境卫生,让保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的意识成为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禀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一臂之力。
4、创造性地开展家访、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思想认识,传授正确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家长关爱自己的孩子要有法,得法,要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吃、穿、用、玩,使他们养成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恶习。
目前在我校学生中,上考查科目课时,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嚼着口香糖;每天放学走出校门,卖零食的小摊面前便围满了学生,于是零食袋便一个个地躺倒在马路上……我们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的培训会不应该只是完成任务式的走走过场,更不能什么也不做而只是整理所谓的档案材料备查,应该以提高家长的素质、传授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等为目的,让家长懂得教育子女,爱子女,爱而有度,教而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