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考察与反思分析内容摘要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表现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小学化,其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老师及家长均有责任。
要克服这种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学前教育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
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端正办园思想,加强教育教研工作,完善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有关制度,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关键词小学化倾向;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思想;应试教育在现在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
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
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受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儿园:来势凶猛的竞争者首先是多元的办学模式和办园主体。
1989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
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是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
它对缓解幼儿入园压力,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送子女入园的需求是必要的。
以陕西省为例,社会力量办园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70%左右,其在园幼儿数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30%左右。
除了正规注册的民办园外,由于我国幼教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没有注册的非法个体幼儿园屡禁不止。
他们的数目也非常可观。
很多个体幼儿园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其基础设施不全、设备简陋、活动场地小、师资力量差,幼儿玩具匮乏。
正是这些幼儿园,往往收费较低,他们很多不能开展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却给儿童进行小学教育,从4、5岁的孩子就开始上起数学、拼音课。
这吸引了一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使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幼儿园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
为了扭转这种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2)长:望子成龙的利益驱使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替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因而,家长们的需求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很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片面地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幼儿施以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
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需要。
幼儿园才开展了各种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和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
这种家长观念中的功利倾向是造成“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推动因素。
(3)试教育的压力:决定命运的“指挥棒”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
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
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而且趋于低龄化。
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首先,“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心理发展。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水平。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接受正规学习有很大影响。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
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具体表现为:(1),极易造成孩子以后“厌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认知规律,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扰乱小学教学秩序。
由于不少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
照顾基础低的,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
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
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由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没有发育完全,过早的训练书写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3),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
同时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4),拔苗助长的孩子没有学习动力。
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的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会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会使孩子在前一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和稳定就产生跳跃,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孩子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因此这种追求即时效应的教学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
(5),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这才是幼儿教育要完成的任务。
家长们挖空心思地选择幼儿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3岁前是训练口语的关键期,结果被英语、写字、珠心算、算术过多的挤占,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当前的背景下要做以下几点改革(1),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
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2),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
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3),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
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
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4)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