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匆匆》教学设计

第5课《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精读感悟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你们能背出一些有关时间的格言吗?(学生回答)我们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时间太快了,作家朱自清细心地发现,原来时间是这样匆匆溜走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
的一篇散文《匆匆》。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空虚涔涔(céncén) 潸潸(shānshān)挪(nuó)移旋转痕(hén)迹赤裸裸(luǒ)饭碗(wǎn)伶俐(línglì)徘徊(páihuái)蒸(zhēng)
2、解词
1、确乎:的确。

2、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3、涔涔(céncén):形容汗、泪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4、潸潸(shānshān):流泪不止的样子。

5、挪移:挪借。

课文中指挪动。

6、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7、伶俐:灵活,指敏捷,快速。

8、千门万户:多指人家众多。

9、罢了:而已。

10、蒸融:蒸发融化。

11、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12、何曾:未曾。

13、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14、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15、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6、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17、伶伶俐俐:脚步轻快的样子。

18、一去不复返:去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能重现。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三、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自由朗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老师范读与学生仿读结合,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3、明确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1)日子一去不复返。

第二部分(2-4)日子飞逝引人思。

第三部分( 5 )照应开头抒感叹。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第①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连串的设问,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

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惋惜、留恋。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形象化的对比,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第②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里,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这两个鲜明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第③段是怎样将时间的“匆匆”形象可感地呈现出来的?
作者首先将光阴的象征——太阳人格化,随着太阳的“挪移”,作者也“茫茫然”地跟着“旋转”了。

接着,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展示了时间的飞逝。

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作者却从中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

作者用活泼的文字,将时间的“匆匆”形象可感地呈现出来,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轻悄活泼的脚步声。

4、第④段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达到高潮,强烈地表现了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也是在呼吁人民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5、最后一段首尾呼应,作者发出时光匆匆的感慨。

二、读完全文后,请你说一说,文章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
课文开头运用排比手法通过描绘春景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进而引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然后,写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地消逝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接着,作者用细腻而独特的笔触,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

最后,作者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反躬自问,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三、品读感悟
文章细腻地刻画了时间匆匆流逝的踪迹,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与不甘等思绪。

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让我们不禁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反思。

是啊,时光稍纵即逝,我们应当懂得与时光赛跑,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用一句格言、警句或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读读他的其他文章。

2、仿照作者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