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士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博士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

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

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许多同学给我交来的,却是文献学上的“零次文献”(如直接下载的网页等)和“二次文献”(如各种目录、题录等等)。

有一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因特网上各种多媒体素材的下载编辑加工方法综述》,给我交来了一批这样的文献:FlashGet使用技巧集锦 资料教程2004-9-27 0:48:08主题:常见的隐藏地址的流媒体下载方法版权所有:丁老怪(hongbo)点击:2333次提交时间:15:34:24 03月12日极限下载秘技2004-07-22 点击: 1168应当说,这批文献内容符合论文的研究方向,很有参考价值。

但从科学性上来说,这些文献属于未经权威部门认可的“零次文献”,其科学性完全要靠读者自行判断,以这样的文献作为文献综述的理论依据,显然不太妥当。

曾经看到有的同学写作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全部是http://www………,这样的写法使人很难判断你所引用的文献究竟水平有多高。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连经过训练的动物都有可能发出自己的电子邮件,你怎么能让读者相信你所引用的http://www………就是可靠的科学的呢?所以,笔者建议,除非特别必要,一般不宜以这样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特别是不能全部以这样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以免使读者对你的论文质量产生怀疑。

还有许多同学给我交来的参考文献目录,完全是从网上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找到的题录,如:【篇名】CAJ-CD全文下载的方法与技巧【作者】杨玉祥【刊名】图书馆学刊2003年06期编辑部Email这是一条标准的文献题录,属于文献学上所说的“二次文献”范畴,应当说这篇文献的内容是非常可靠的、科学的,以这样的原始文献为依据来撰写文献综述,显然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问题在于,这个同学手里到底有没有这篇文献的原文?如果没有文献的原文,仅凭这样的题录是无法写出毕业论文来的。

现在中国的三大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库、维普库和万方库)都能提供免费题录,但要索取原文,则要另外收取费用了。

许多同学给我交来的题录全部来自清华库,我估计他们手中很可能并没有拿到原文,因为清华库目前并没有给我校开通全文服务,我校读者想获取原文,每篇必须交两三元钱的。

现在给我校开通免费全文服务的,只有重庆维普公司的网上期刊数据库,即校园网上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同学们应当尽量从这个库中获取原文。

但这个库目前因我校经费问题,服务时断时续,同学们应学会打“游击战”,首先获取你所需要的题录,在该库服务正常时段抓紧下载原文。

如果实在不行,大家可以到可以下载原文的其他单位去,通过朋友的帮忙设法下载原文。

记住,没有一次文献支持的科技论文,其科学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二、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问题所谓“著录格式”,就是你的论文后面“参考文献”目录怎样写的问题。

如果我们给国外写信,信封地址写反了的话,很可能信会自动退回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同样如此,如果不按规范格式写,别人很难理解你所找到的文献题目、作者、出版地、发表刊物等重要信息,会影响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

我看过的几乎所有同学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早有规范,如果不参照执行的话,你的论文将不会被任何出版社或期刊编辑部所采用。

在我的教学网站《/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三、关于文献综述写作问题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到底是什么关系?文献综述题目和毕业论文题目是不是一回事?许多同学不很清楚。

从我看过的一些文献综述初稿看,很多同学把写文献综述直接当成了做毕业论文,这是概念上的混淆。

文献综述顾名思义,是对你所找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述评,是为正式写作毕业论文奠定基础的。

写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是对前人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同时找出自己的前进方向。

所以,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法,主要是分析别人所作的工作,最后在结尾部分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而作毕业论文,则完全是解释自己所作的创新性工作,阐明自己的理论创新、工艺创新或技术创新观点。

这两种思路,就造成写法和风格上的很大不同。

首先,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题目就应当有所不同。

譬如你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多媒体毕业纪念册及播放系统设计开发(实例)》,很显然这是要你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但你的文献综述题目却不能是这个,应当是《多媒体毕业纪念册及播放系统设计开发文献综述》,在原题目上加上“文献综述”这四个字,你就知道你的综述该怎样写了。

其次,在写法上,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毕业论文也有所不同。

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格式一般由前言、主题、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看起来和科技论文相似,但论述的重点不同。

以下是一篇毕业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框架:1.前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2.项目框图及本工作在项目中的地位3.项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难)4.方案选择(前人方案,现可选方案,为什么选这一方案)5.实现技术数据结构程序片段6.特殊问题解决方法6.1 问题16.2 问题2……7.结果测试,性能分析(图表等)8.结束语(或结论、小结)这里是一篇文献综述正文部分的写作框架:1.前言或简介(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等)2.参考文献的来源及其主要的观点或学术流派、技术路线介绍3.各种观点的评价或各个学术流派、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4.结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目前该领域尚需探索的重大空白等等读者不难从两种写作框架中发现两种文体的显著区别。

既然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主要是为自己写作毕业论文提供文献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的,所以,只要把自己所作题目的相关文献找准、找全(这是编写参考文献题录阶段必须做好的工作),然后对这些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等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文字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做毕业论文那样,把自己的发明和创新全写上去,更不要象写教科书那样,从古到今面面俱到。

只要你的文献综述起到了帮助你写毕业论文的作用,它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你可以将你的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目录和结语部分的主要观点全部引用到你的毕业论文相应位置中去,其他读者就可以从你的毕业论文中找到相关的文献和学术观点。

记住,你的文献综述并不是用来发表的,只有你的学术论文才是真正准备发表和宣读的!顺便说一下,有的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本身就是综述性的,如前边所举的例子:《因特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就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二、主体:是综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其写法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根据不同向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

不管那种形式都要将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比较,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的观点,阐明所提出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字数一般在2500左右。

主体部分引用的资料应特注意以下问题:1、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初中的意义;2、资料真实可靠,即新颖又具有代表性;3、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字数一般在100~200左右。

四、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

但是文献综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晰、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1] 白先月.髌骨劳损的损伤机制和症状缓解初步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2]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学会编.试论健美操与全民健身计划[M].高等教育理论与与实践研究.2003.[3] 文献注录格式见下:a.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转发至微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

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

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

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

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

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

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

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

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

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

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