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的音色
144
ERDUCHUANGZUO 二度创作
■ 牟亚芬
小议合成器在乐队伴奏中所发挥的作用
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 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 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1.文学。主要指剧 本。2.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3.音乐。 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 包括曲调、演唱等。4.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 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 —动作。
二度创作 ERDUCHUANGZUO
笛子的音色
■ 孙晓芳
所谓音色(tone-colour)是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演奏 和理论研究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演奏者往往只重视乐曲 难度和演奏技巧,而忽略了乐器本来的音色。这里要说的音 色,是指声音的“音品”或“音质”。影响笛子的音色主要是选 材、制作和演奏三个方面。
所以说,口风、位置是影响笛子音准的重要因素;口型 则是决定笛子音色的重要前提;风门、口劲则是控制气息的 关键。在笛子的吹奏过程中,风门的形状不是完全孤立的, 它还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口腔形态的影响。这口腔的打开形
状和大小,不仅决定了强弱,同时还决定着音色。在笛子的 吹奏过程中,口型、风门、口风、口劲和位置是相互配合的一 个整体。演奏笛子时,要采用象西洋长笛的“暖气、哈气”的 吹奏方法,口腔内部要打开,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没有口 腔共鸣,此时笛子无论质量优劣,其音色都是同样的扁平, 硬挤出的声音是单调而失去个性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要 想演奏好笛子,想得到最佳音色,不仅取决于材料的优劣, 制作工艺的好坏,更要有科学的演奏方法。另外对乐曲的理 解、感情处理、表演、音乐风格的特殊需求等,都是演奏好笛 子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好的演奏家,不仅要追求好的乐 器,自身的音乐修养才是终极的目标。
2.风门就是出气孔的大小及形状。一般来说,风门以椭 圆形为好,长线形或圆形出来的音色不是扁平就是漏气声 太大。所以好的风门是控制声音的关键。如用低音大笛子演 奏《箛》曲时要演奏循环双吐的技巧,怎样使“突库突库”的 双吐循环连接到“突扑突库”,这就要求演奏者控制好风门 的形状,把口腔内部扩张,利用两腮的肌肉把气息挤出的同 时吸气,因为时间较短,吸入的气息不可能很多,这就要求 动作的连贯性,比一般循环换气的技巧要难很多。
一.小变大
我团乐队由 12 人组成,规模很小,碰到大规模剧目,明 显显得头轻脚重,
音乐单薄,节奏、音型单一。但随着电子合成器的加入, “三大件”加合成器一下子使小乐队变成了大乐队。
电子音响合成器除了具有一般西洋键盘乐器的演奏功 能外,它能发出各种电子合成音色、管弦乐音色、民乐音色 等,能以一当十。它的音量变化大,音乐表现力强,仿佛有一 个庞大的乐队在演奏,这就使小乐队由单一兵种扩充成了 “集团军”,它的战斗力也随之增强。
3.口风就是气息的流量及流速。气息流量大,音则强, 反之弱。
气息流速快,音则高,反之低。所以说,风门大小和气息 流量是决定音量的重要因素。
4.口劲是两腮肌肉控制的松紧程度。嘴角两边肌肉的 松紧是根据音乐的强弱、高低来适时控制的。一般强音或高 音口劲稍收紧,弱音或低音口劲略松。
5.位置就是嘴巴吹出来气息和身体的夹角,这也是控制 音准的重要因素。如果气息角度向下,音则低,气息角度向 前,音则高,另外强弱因素引起的音高变化也要通过气息角
145
三.洋变中
第一台合成器诞生在美国。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我 国推广应用。中国有句老话:“海纳百川方为海,山容万仞始 成山。”鲁迅也说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 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事实也的确如此,翻开中国 音乐史,吸收、引进外来音乐的例证不胜枚举。例如早已成 为我国民族乐器的唢呐,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本土上的乐 器,而是于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的。同样, 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善于融合,为我所用,也是我们使用舶 来品电子合成器的指导思想。
从吹奏方面来说,与音色有密切关系的有口型、风门、 口风、口劲、位置这些问题。音色控制从教学角度来说很复 杂,简单来说,要做到乐曲需要的音色,要从口型、风门、口 风、口劲、位置五个方面来说明与音色的关系。
1.口型就是吹笛子时脸部与嘴巴的形状,一般是两腮微笑, 象佛家参禅的姿势,下唇对吹口的盖面以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为好,盖过的面太大音色暗淡,一般以下唇感觉到吹孔的内圆为 宜。好的口型是吹好笛子音色的前提,与风门门不能混为一谈。
笛子的管径同音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管壁偏薄,内径 偏小的笛子,发音脆亮,但欠厚实;管壁过厚、内径偏大的笛 子,低音虽然比较厚实,但高音的发音欠灵敏,整支笛子的 音色也过于滞木。管壁太薄或太厚甚至还会影响音准。
二.制作工艺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基础
制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笛子的音色。事实是,材料即使 很好而做工欠佳,音色仍然是不会理想的。制作工艺流程依 次分为烘竹、撬竹、选料、刨皮、烤竹、开孔、校音、扎线、上漆 等步骤。若选用紫竹等多节竹制笛,一定要把各节内膛铲 平、磨光,不然会影响超吹音同基音之间八度音的准确,还 会影响笛子的音域,更会使音色不统一。这些步骤中以烘 竹、撬竹和开孔最为关键。
其中,戏曲音乐是发展剧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 段。乐队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着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 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 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合成 器已在戏曲乐队中普遍使用。下面,我将结合我团合成器在演 出实践中的表现,说说合成器在乐队伴奏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薄变厚
合成器音域较宽,音色丰富,在这些音色中,有些个性 较强,具有一定的穿透力;有些柔和朦胧,有着梦幻的意境。 合成器能奏出许Hale Waihona Puke 声音,也可以模仿出一些自然声,如风、
雨、鸟、飞机、枪声等,弥补了戏曲乐队中民族乐器单薄的缺 点,还为戏曲乐队增加了很多色彩。
但合成器也不是万能的,合成器所发出的各种模仿声 音虽然很真很像,但它终究是模仿,只是一个“替代品”。所 以,在演出中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量现场条件,以达 到完美的效果。
一.选材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前提
选好的竹材,这是从外观上就能分辨得出的。做笛子的 材料不好,就如同人生下来先天不足一样,只有好的材料, 才是笛子获得良好音色的先决条件。能做笛子的竹子一般 有苦竹、紫竹、淡竹、湘妃竹等。制作笛子的材料,应选取粗 细适用、外型圆整、竹质细腻坚硬、两端管径差不多且纤维 组织弹性好而又没病虫害的,且竹龄应以生长三到四年左 右壮年期的为优。
竹子采伐大多选择每年的腊月,这时竹材的水分含量 少,虫害也少。竹子砍伐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干 燥,时间以三到四年为宜。
竹子的管径与壁厚要与音调匹配,例如 D 调(第三孔 定音为小字一组的 d)的曲笛,竹壁厚度为 4.5mm-5mm 左 右,其内径应选择在 1.60~1.80 厘米之间。音色需要清脆、明 亮,多用于高音的;如江南丝竹演奏所用之笛,内径以 1.6 厘米或略大一点点为宜;音色需要饱满、浑厚、宏亮的;如昆 曲伴奏用笛,内径以 1.8 厘米左右为宜。
做为基层剧团的演奏员,更要练好基本功,在充分发挥 乐器性能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要做到即 兴处理演奏,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度来调整平衡。如演奏《早晨》这首乐曲的时候,第一个音是 非常弱演奏的,出来的音高很容易偏低,后面的乐句较强,音 很容易偏高,那怎么来协调前后的音准问题呢?这就要求利 用气息位置的调整来得到统一。一开始的音高就要“一锤定 音”,弱吹的时候,利用角度向前,气息加急的方法来调整偏 低的音达到标准,后面较强的地方要使气息角度向下一些, 调整好气息的流速,使音准和第一个音统一到一个高度。
用现代的电子乐器来表现传统的戏曲音乐,我认为,要 做到既不丢传统又要有所突破。在演奏和声时,我基本选用 两种音色。在抒情优美的音乐唱腔里我选用 Roland 预制 C 组 3 号弦乐群音色,因为它出音缓慢,音色柔和,犹如乐队 里增加了许多小提琴。在节奏稍快的音乐唱腔里,我选用 CM21 风琴音色,因为它出音干脆,与民乐的笙接近,西洋 的管风琴等簧片乐器其实就是在中国乐器笙的启发下发明 的,在演奏上再加上和声的配置,能更好地丰富乐队的音响 效果,使之统一、和谐丰满。
制笛之前,竹材要用浮而大的火烘烤。烘竹和撬竹是同 时配套完成的工序。烘烤之目的不仅是为了矫形,也是为了 将其烘透,只有烘透了,制成的笛声音才会通透,烘竹的燃 料最好用木材。
吹孔,是笛子的出声音的部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中 国的竹笛,发展至今大小、形制、调性种类繁多,因此,何种
调门该选用多大管径,吹孔该开多大、挖成何种样式,这已 经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有一点应该非常清楚,那就是调门 不同,所选管径不等,其吹孔的大小和形状就不该完全一 样。吹孔的大小,不仅与笛子的音色、音域相关,而且还涉及 到音准。吹孔和膜孔的开挖是决定音色的关键。膜孔除了要 挖成椭圆形形状外,其大小也值得引起充分注意。一般来 说,膜孔偏大,音色宽厚嘹亮,但是笛膜不易控制;膜孔偏 小,笛膜容易控制,声音却又比较柔弱。开膜孔的位置也要 协调整支笛子的音色,这显然取决与制作水平的高低。
据制作工艺大师常敦明先生 50 多年的制作经验,以及最 近的归纳,认定调门高的笛子,由于管径小、音域不十分宽(音 域一般不超过二组半),吹孔以椭圆形较为合适;而低音大笛, 弯管笛等特制笛子,其吹孔应将这椭圆形修正为略微近似于 矩形,以利于高音的开拓,如果制作得好,音域可接近三组。
三.科学演奏是决定笛子音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