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浅谈新时期烟草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摘 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富民强和民族振兴。
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人才。
自主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对烟草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以增强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本文就烟草企业创新型人才的标准、烟草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烟草企业创新型人才等方面来谈一谈烟草企业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
关键词 烟草企业 创新型人才 培养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化进程在加快。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中国也正在加快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
当前,全党全国正在掀起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高潮。
党的十六大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
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对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作了精辟的论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事关国富民强和民族振兴。
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人才。
烟草行业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对烟草经济的发展重要意义,更认识到人才对烟草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2006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指出:“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烟草行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潜力和动力也是人才;在增强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资源优势,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力度……”。
那么,烟草企业应该怎样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以增强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本文就烟草企业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烟草企业创新型人才的标准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人才的竞争。
“创新”已成为新世纪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
怎样才能做一个烟草创新型人才呢?具体地讲,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一).高层创新型人才标准。
1.有新颖的思维方式: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常规,超越权威。
2.有广博的知识学识:3.掌握前沿性的科学知识;4.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有自己的专长;5.能够掌握边缘或其它专业知识,知识面较广;6.有执着的工作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有浓厚的兴趣;7.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坚持不懈。
(二).基层创新型人才标准。
1.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善于研究,发现问题,并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2.敢于冒险,坚持不懈;3.有适宜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善于学习。
高层创新型人才定位于市级以上的烟草商业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基层创新型人才定位于县级烟草公司及营销部。
二、烟草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且是最具决定性的创新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许多烟草企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刀切”单纯用学历、资历论水平高低的人才评价弊端。
以学历、资历为标准,把用人门槛定得很高,非硕士、博士不用,非具备某种资历者不用,结果将一些颇具才干、业绩出色的人才拒之门外。
因此,当前我们急须革除人才评价中的种种弊端,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逐步建立起以业绩为依托,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科学人才评价机制。
(一).重职务,轻专业。
这一现象在烟草行业高层创新型人才中普遍存在。
对行政职务的选拔、任用等方面的重视远远高于对专业人才的选拔、任用,在经济待遇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烟草行业一直实行岗位工资与职务挂钩,而基本未和专业技术职称挂钩,这就是个明证。
人才评价体系未能完全建立或者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本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选拔、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没有明确的要求、规则、程序。
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建立不完善。
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足够的激励机制,足够的让人的个性得到张扬的环境,还有对人才的保护措施等,这些都是人才成长所必须的。
就目前来看,一些大型企业在人才成长的环境上下了功夫,并取得了成效,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人才的成长环境研究创造的不全面,顾此失彼。
(二).重规范,轻突破。
基层烟草企业领导要求每个员工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办,按书本的要求办,例如,烟叶生产技术规程、卷烟客户经理操作办法,只要按照规定要求做到就行了,对于超出规范以外的,不支持,不提倡,让一些员工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循规蹈矩的模式,思维受到限制,更谈不上创新。
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
主观原因是企业领导层对培养人才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注意力的重心放在业务工作的完成上,没有对有关人才方面的培养进行研究;客观原则是由于基层烟草公司和营销部在用人体制、待遇分配、奖励制度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三、烟草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姜成康局长在2006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上指出,“要使烟草企业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延揽人才、使用人才的载体”。
按照姜局长的思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在发现、培养、延揽、使用人才上下功夫。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不仅需要智力,更需要强烈的创新意识,即创新精神。
理想是智慧的翅膀,是激励人门进行创新的主要精神力量。
它充满生动丰富的想像内容,而超强的想像力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
所以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会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产生一种不断创新的欲望。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跨世纪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一文中说:“企业家代表着一种素质,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还要加一条,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是把现代化任务放在自己身上,这样的精神支持着我们。
”厉以宁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感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因为它能焕发出人们巨大的创造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厉以宁认为:“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有一种开拓能力。
”这种开拓便是一种创新。
创新人才的需求对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
面对“创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我们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烟草职业学校的培训基地作用。
(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鼓励和引导员工自学、互学、从实践中学,营造全员终身学习和岗位学习的环境,致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学习型人才,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教育,为企业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要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攻关,完善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办好自有培训机构,面向本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
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传授技艺方面的重要作用,挖掘和整理创新型人才的绝招绝技,使其发扬光大。
(四).要建立起适合烟草行业新型人才培养的激励、培养、保护等机制,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操作。
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合法流动机制。
要充分利用国家人才资源和社会人才资源,将烟草行业需要的高科技、尖端科学和高级管理人才吸引过来,同时鼓励这些人在行业内流动,打破地域界限,引导和带动一个地区或一个领域的烟草科技及管理向高层次发展。
对于愿意走出烟草行业的人才,不要过于束缚,尊重个人选择,让每人都能在自己所适合的所喜欢的感兴趣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
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为化,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
建立创新型人才与创造的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用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采取智力要素以期权、投权等形式实行资本化的分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
这样,让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到个人投入所产生的回报,不论是在技术、管理上,还是在收入分配上的。
建立起让人才得以继续教育与发展的培养机制。
知识需要更新,人才需要培养。
因此,对于创新型人才,要实行“实践锻炼——成长提高——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让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成熟,在继续教育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更成熟,也就更容易成功。
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型人才,主要是从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那么,这个人才评价机制包括的内容应当有:人才标准,既包括广义的人才标准,也包括自己本企业的人才标准,即包括品德方面的标准,也包括知识能力方面的标准;选拔程序及办法,既包括对高科技及管理人才的选拔,也包括从最基层如车间选拔人才;破格使用人才标准;个人业绩评价标;个人待遇及奖惩等等。
同时,要把人才评价标准做为吸引外来人才,激励本企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起刚柔并济的人才保护机制。
创新就意谓着冒险,冒险就意谓着不是100%的成功。
对待创新型人才,要多鼓励,少苛求,允许失败,要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要通过这个保护机制,使个人失败的风险和创新的成本降低对最低程度。
(五).给创新型人才搭建一个发展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和智慧。
给他们以足够的研究项目,让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尽情发挥;给他们以足够的研究资金,能保证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并得以持继发展;给他们以足够的人员支配权,让他们免除人事管理中的羁绊,轻装前行;给他们以足够的精神力量,在生活上、身体上予以关心照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创新研究上去;给他们以足够的工作责任感,让他们能感到领导的厚望和员工的期待,从而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加大对所承担的项目的研究力度,加快进度,提高效率。
(六).要了解创新型人才的个人人生职业的发展规划,要做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完美结合。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留住人才。
对基层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自信,对创新充满热爱。
对于基层烟草人来说,几乎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我们是上级决策的具体操作者,只管执行,不管创新。
同时也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如瓦特发明蒸气机,个人学识和知识都难以达到。